分享

极少人懂得:“器”就是模型化的“术”

 火鸟课堂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我们经常说“道法术器”,但术与器究竟有什么异同呢?
术与器的区别在于,术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方法,所以它是不确定的、缺乏共识的、因人而异的;而器是工具、模型、公式,它是确定的、有共识的、通用的。但两者并非总是泾渭分明,当一种术可以变成一种确定的、有共识的、通用的模型或工具时,那么这种术就变成了器。所以,“器”就是有确定性共识规则的“术”,或者说器是被模型化后的术,这是我对术与器关系的独特理解。

人类之所以需要术,是因为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都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模型(工具、器),面对需要解决的无数问题,人类并没有开发那么多的工具、总结出那么多的模型。虽然理论上来说,任何“术”都可以把它变为“器”,但实际上很多术是很难塑造成器的,或因为人类认知局限,或因为方法无法穷尽,或因为事物过于复杂。

把“术”变为“器”的过程,很像哲学的演化过程。当一门学科变成了有确定性规则的学科后,它就会被踢出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历史中,物理、数学(如牛顿的著作《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过去都属于哲学范围,后来随着这些学科的知识因为进步而变得越来越确定后,就逐渐被踢出了哲学。这就是为什么在人文科学有那么多观点不同的各种流派(且谁也说服不了谁),而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中这种现象却很少(除非旧的理论被新的理论推翻),因为后者有很高的确定性,能够公式化、模型化、定理化,可证实、可证伪。
同理,当“术”变成一种确定的、固定的、通用的共识后,它就被踢出了“术”,而发展成为一种“器”(工具、模型、公式等)。

举例来说。
在营销4P理论没有被发现之前,人们思考营销问题采用的就是不确定的术(完全靠个人对营销的领悟),自从麦卡锡提出了4P这个营销的思考框架后(注:思维模型就是思考某类问题的框架),做营销就由过去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术”,变成了可直接套用的4P这个“器”,营销4P就成为了确定的、通用的共识模型,从而脱离了“荒蛮”的术。

我们再来举例。
假如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利润,人力资源部可能会想到如何降低人力资本,财务部可能会想到如何降低财务成本,营销部可能会想到如何提高收入,产品研发部可能会想到如何开发出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这些都是在用“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习惯用商业模型(即“器”)解决的人,解决提高利润的方法与他们就都不同,他会马上想到直接套用商业模型“利润=收入-成本”,然后继续套用商业模型“收入=销量*价格”,然后再找到一系列提高销量和价格的方法。这种采用商业模型的方法,思考问题全面、系统,不会像用“术”思考和解决问题那样,因为想到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而漏掉大量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就是用“术”和用“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巨大区别,所以能够用模型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用模型解决,因为它是人类确定性的共识(智慧),而不是个人随意的想法。
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采用术,而有的人采用器,然而相比术,器能更快速、准确、系统地解决问题。
人类在应用科学领域的绝大部分进步,其实都是将术不断变为器(模型)的过程,从而实现更快、更准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

商业三性,正是遵循了“道法术器用”的逻辑脉络,去高效、准确、系统地认知和解决商业问题。
要做好一门生意,经营好一家企业,关键是要懂得商业的三性(B=RAP):商业的共性(Rules of business)、行业的属性(Attributes of industry)、企业的个性(Personality of company),任何生意都脱离不了商业三性。商业三性也叫商业三级,即,任何生意都可以拆解为三个层级:下层的商业共性、中层的行业属性、上层的企业个性。
商业共性,是超越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商业共性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普适商业底层逻辑,是商业万变不离的宗;行业属性,是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不同的行业属性需要不同的战略与经营管理策略;企业个性,包括创始人与核心团队、企业基因和历史积累、资源与能力等。
 
只要掌握了商业的共性、行业的属性,弄清了企业的个性,看任何生意都会非常通透,商业三级体系包括了40个最重要的商业共性和30组行业属性(模型)。
 
商业三级,打开了商业的天眼,是继营销4P、波特五力模型、定位理论之后,人类最重要的商业发现。商业三级,是企业破局与跃迁的超级方法,是凡人成为商业高手的最短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