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全局性意象“莲”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01

莲是红楼梦的一个全局性印象,相关内容在《红楼梦全局性象征意象之二:莲》一文中有较完整的梳理和分析。

需要更正一点,该条笔记少了迎春紫菱洲的有关内容,并且混淆了迎春与惜春,将惜春藕榭的号错按到迎春头上了。

在古代文学中,因菱的生长习性和形状与莲相近,一般会将菱归入莲这一大类。因此迎春“菱洲”这个号,意味着她也纳入“莲”这一体系。

宝玉在迎春将要出嫁时写的那首诗,前四句为“池塘一夜秋风冷,吹落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其中“芰荷”一词也表达了这层意思。

惜春号“藕榭”,以藕的中空喻惜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这个结局。

这是二人在莲这个意象下的简要解读。

02

上承《红楼梦全局性象征意象之二:莲》一文,本篇笔记专门就莲这一意象的使用再作梳理。

红楼梦以甄士隐一家故事开篇,在烘托真事假言的同时,设定了英莲这个人物。

在一般解读红楼梦文章中,多数将英莲解为“应怜”之意,但未对英莲这个人物在莲这一意象中的作用作深入剖析。

实际上,英莲这个人物贯穿小说全文,她与贾雨村一样,是一条情感主脉。这条情感主脉的核心,就是莲这个意象的运用。

03

小说第一回描写甄家之事时,有一条脂批非常重要。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戌侧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蒙侧批:伏笔。】

羲皇上人源自崇祯朝的一个典故。《明史·列传第五十六·奸臣·周延儒》中记载,温体仁入阁后,“体仁阳曲谨媚延儒,阴欲夺其位(首辅),延儒不知也。”

崇祯五年正月后,温体仁借机唆使众官员攻讦周延儒,“给事中陈赞化劾延儒'……而延儒至目陛下为羲皇上人,语誖逆。’帝怒,……在一众官员连续攻讦下,周延儒“六年六月引疾乞归,……体仁遂为首辅矣。

这条脂批明确将甄士隐喻为羲皇上人,即指出甄士隐背后是崇祯皇帝的影子,小说隐写崇祯朝及以后事。

批语说“总写香菱根基”,指香菱根基为羲皇之后,也就是说,香菱所影射的人物属于崇祯皇帝之后的皇帝这个群体。

04

英莲被薛蟠掳走并被改名为香菱,并非简单的更名,它意味着改朝换代这一重大史实。

正如前面所说,菱仍然归入莲这一大类,所以英莲、香菱在莲这一意象运用过程中的作用持续不断。

在甄家,她用英莲这个名字,即在真实故事里,英莲喻意“应怜”,应怜的不是香菱本人,而是她代表的这一个群体。

在薛家,她使用香菱这个名字。在假语村言这个虚构故事中,香菱这个名字用菱与莲沟通,保持了这个意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05

第七回英莲首次以香菱身份出场,周瑞家的说她有东府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将秦可卿通过香菱关联起来。

在许多文章中,都对可卿的葬礼规格作过分析,认为可卿是以皇帝的规格入葬,这正是上述莲这个意象的运用结果之一。

香菱欲学诗,宝钗不教,她后跟随黛玉学诗,二人极为相得。这个故事情节强调香菱延续了汉家文脉,接受的是汉族文化熏陶,承继汉家正统。

意即香菱的根,在大明。

06

按照“金”“玉”两个意象,我们可以将红楼梦人物大致分为两类,按照莲这一意象,同样能够将他们区分开来。

与莲相关的人物,在宏观尺度下审视,均为荣国府欲保护的那部分人。

粗略统计,有可卿、香菱;宝玉、黛玉;迎春、惜春;晴雯、蒋玉菡、莲花;十二官中的藕官、茄官、蕊官、菂官、芳官。

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上述这些人物均以莲为脉络牵连在一起。她们的命运和结局,最终都归入了“应怜”中。

从她们的行为来看,也与贾府中的婆子们格格不入。

07

其他未曾明确描写出与莲关系密切的人物,则需要甄别其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综合研判。

宝钗甚得下人之心,仅这一点就可以将她排除在“莲”这个群体之外。凤姐与黛玉有很深的默契,但又不完全属于这个群体。

元春在省亲一回,将“蓼汀花溆”中的“蓼汀”黜落,只保留“花溆”。花溆即为莲池,语出唐·崔辅国《采莲》诗句:“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尽管元春反对木石前盟,但是她的选择仍然体现了莲这个意象的运用。正如黛玉所说最爱“留得残荷听雨声”一样。

另外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湘云、一个是探春,她们二人与莲均不相干。从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中,也能够感受到她们与黛玉并不在同一类中。

她们的行为和做事动机,与宝玉、黛玉二人的有明显的不同。

特别是探春,她对贾府沉沦的痛彻感悟和欲振兴贾府的努力,建立在她要改变自身处境这个大前提下,而非就贾府论贾府。

08

莲的意象,大量使用在红楼梦各个故事情节中。

莲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形成了独特的莲文化,这个文化的顶点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莲的最重要寓意是纯净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红楼梦小说中,夹杂着传统莲文化的运用和莲这一意象在红楼梦中的独特使用,很难区分。

但其目的只有一个,是刻画小说中“这一群体”情操高洁和不可“亵玩”。

09

在莲的运用中还有一个例外,即“建莲”的使用。

它代表建州满清这一系,需要在小说中加以甄别。相关内容在上述笔记中已经作过梳理,不再赘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