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路曲折走不完,前途光明看不见。

 简单的松鼠 2023-10-30 发布于云南

我可以一直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纠正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偏差,只有看懂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才能适应其中的趋势,并且能够应用自己所理解的专业知识,不断缩小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偏差,通过不断练习来强化和确认自己习得经验和认知之间的偏差并进行调节,然后直到自己能够达到或做到什么结果,或找到差距,尽可能趋于一致,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秘密,这才是成人学习的精髓所在。

 废掉一个成年人到底有多简单:只要不停给他新知识,让他忙于学,却从不实践就可以了。

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来时不言我来,去时不言我去。本来此身无常,本来此身是苦,本来此身是空,本来无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以叫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起心动念要念念归空。

看人的行为,就要在起心动念为人处世之间去看,能空掉的,什么事情算了就算了,想都不用再想的,这个起码要能做到啊!提得起放得下,放掉了就放掉了。一切好事做了就做了,心里留都不留,若想我今天做了件好事帮了人了,那早就着相了。

提起即用,放下便休,起与不起,了无窒碍。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价值交换是所有关系的尺度!

有时候毁掉一个人未来的,恰恰是这个人对某个目标特别沉迷上瘾却又无法兑现,这是特别耗时间的事情。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兴起,大数据会知道你在搜索什么,你好奇什么。然后下一步会引导你关注什么消息,进而达到你自己的信息渠道只会关注你自己想要得到的消息,于是“信息茧房”效应就会产生,你会被你喜欢的消息所吸引,你的信息源就开始失焦,最后慢慢锁死你的未来。

作家周国平在书中写: 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现实中,缺乏边界感的人,往往听不懂他人的弦外之意,悟不到交往的隐形规则。那些步步紧逼的所谓关心,让人犹如脱水的鱼,窒息而绝望。

情绪价值低的人,应当远离;不懂得感恩的人,应该冷对;缺乏边界感的人,要去割舍。人,有绝交,才会有至交;有自救,才能被救赎。学会及时止损,永远是我们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世事瞬息万变,人潮熙熙攘攘。当你活着,总会发现人生充满惊奇。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生在世,有两种事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人间失格》曾写道:这世上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如此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如此不负责任,如此微妙复杂。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沟通就不对;沟通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 古语有云:觥筹交错尽虚佞,推杯换盏无真衷。

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人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介入了别人的生活,就会改变他既定的轨迹;你参与了别人的因果,就要为他人的祸福买单。正所谓,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不轻易干涉别人的生活,就是做人最大的自觉。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请接受任何一个独立灵魂的存在,哪怕有些你并不认可,但也尽可能试着去理解。人生的路,是旷野而非轨道,每个人都有选择方向的权利。

 杨绛在百岁访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周国平说: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在短暂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你还得忍,忍着它们慢慢地流过去,直到终于又有事件之石激起生命的浪花。 

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海要渡,风雨飘摇之中,没有谁是谁真正的救赎。活得通透的人,从不会无端地介入别人的生活,干预对方的因果。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从来没有被叫醒的人,对别人的克制,也是对自己的慈悲。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智不住三界,悲不入涅盘。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得失安之于数,毁誉听之于人,是非审之于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