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说:'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没有关系。'

 感恩遇见正能量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弘一法师说过一句深刻的话:“独处,是为了不陪他人演戏。不争,是为了放过自己的内心。远离,是对伤害最大的鄙视。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没有关系。不远不近的关系,适合所有情感。”

这话深深触动了现代人的内心。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处处都是利益博弈和心机尽

有些人为了获得利益和地位,可以毫不在乎地伤害他人,甚至出卖自己的良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带着面具与各种人交往,这种虚伪的环境让我们逐渐变得同样的虚假,每天都感到疲惫、压抑和烦躁。我们原本可以拥有自由而真诚的生活,却被繁复的人情世故束缚了灵魂。。

人情和世故如沼泽一般,你陷得越深,就越是无法自拔。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逃离”,远离纷扰的人情关系,追寻内心的自我和片刻的安宁。

而喜欢独处并不代表是孤僻,不争也并不代表我们软弱,远离不是逃避。这些选择恰恰代表了我们对自我内心的尊重,是暂时摆脱世俗束缚的行为。

是要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当你不再为他人而活,不再扮演各种社交的角色,你终于可以抽出时间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菜根潭有云:“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渐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这段话是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对我们内心的影响非常的重要。当我们处于不良的环境,内心会变得焦虑和不安,而当我们处于美好的环境中,我们内心也会变得愉悦平静。所以,我们要常常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来调整我们的内心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古人常说游名山胜水可以陶冶性情,如苏轼曾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当你身处其中,难以看清整体,但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实现内心的平衡。

所以你可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发掘内在的需求。你可以不受外在环境影响,找到内心的平衡点。独处让你重新认识自我,找到生命的方向。

而讲到不争,弘一法师的意思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追求,反而,这是一种更为高级、内敛的哲学,它鼓励我们以一种不刻意、不强求的方式来去生活。正如老子所讲: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段话启示我们应顺应自然,内敛善解,方得大道。

孔子一生努力传播仁德,但遭到许多攻击与误解,但是他从不与人争辩,继续以身作则,走遍各国讲学,最终获得“万世师表”的崇高地位。

外在的名利终究虚无缥缈,唯有内心的平静,才是持久永恒的。选择不争,放过外界,放过他人,更是放过自己,不再被虚无的斗争扰乱内心。

远离,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世俗关系繁杂,往往给我们带来烦恼和伤害。选择远离,不必与所有人维持表面关系,也无需应付那些善妒善戚之人。

亦舒在《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书中也提到:人生苦短,去日无多,厌恶的人与物离越远越好,不必卖弄风度

亦舒说的对这个世界烂人烂事太多,对于烂人烂事我们不必介怀,只需远离即可。远离不进入他们的因果关系中。不必在有毒的人际关系中耗费心力,那只会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的糟糕。我们要保留自己的本性和善良,远离损人不利己的事,亦可避免做出后悔的选择。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这句话看起来自相矛盾,但其实它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道理。在如今社会,我们常因各种关系而感到纠结、疲惫,有时候,一段关系甚至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和压力。当我们说“没有关系”时,并不是真的希望与人为敌,而是希望能与人保持一种距离,那种不过分依赖、不过分索取的距离。

三毛说:古人一再地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实在是不错的。那就有如住在小河边,每日起居中听见水中白鹅戏绿波,感到内心欢悦,但不必每一分钟都跑到门口去老看那条河。因为河总是在的。

余秋雨也说:清淡交友,在具体表现是什么样的呢?未必经常相聚,未必海誓山盟,未必成群结队,未必书函频频。但偶尔一见,却满眼亲切,纵挥手而别,亦衣带留痕。

人生处世,我们难免要面对繁杂的人情关系。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独处、选择不争、选择远离、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才是面对复杂世界的智慧,亦是回归自我的唯一途径。纵然前路荆棘遍地,只要心境开阔,我们依旧可以过得开怀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