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西音史 巴洛克时期(三)

 阿里山图书馆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巴洛克时期

主要内容:

1、巴罗克时期音乐的主要特点

2、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3、大型声乐体裁简况

4、巴罗克时期的乐器与器乐

5、巴罗克时期的主要音乐家(本篇)

图片

蒙特威尔第与“两种常规”的思想


图片

图片

蒙特威尔第(ClaudioMonteverdi,1567~1643),他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之间的人物。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写了八册牧歌,如《亚利安那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等,前四册牧歌集的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后四册牧歌集则具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他还创作了三部歌剧:《奥菲欧》(L'Orfeo,1607),《尤里西斯的返国》(IlRitornod'UlisseinPatria,1640)以及《波佩亚的加冕》(L'IncoronazionediPoppea,1642)。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82-1607年古风格(primaprattica)时期,创作了前四册牧歌和两首弥撒曲。

第二阶段:1607-1614年现代风格(secondaprattica)时期,创作了第五、六册牧歌,不仅采用单纯的对位法,还以数字低音为基础;歌剧《奥菲欧》也写于这个时期。

第三阶段:1614-1643年激情风格(stileconcitato)时期,创作了第七、八册牧歌,这时的牧歌带有伴奏,重视旋律、乐器和情感的表现。

其艺术成就有:

(1)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2)是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摆脱宗教的束缚的新音乐倡导者。

(3)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他在1605年第五册《牧歌集》的前言中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称为“第一常规”(primaprattica),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可称为“第二常规”(secondprattica)。他强调作曲家在运用“第一常规”时,“和声(指复调音乐)是歌词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内容第二;而在“第二常规”中则相反,“歌词应成为和声的主人”,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4)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图片

A.斯卡拉蒂

图片

图片

斯卡拉蒂(AlessandroScarlatti,1660~1725),共写了115部歌剧,是现代歌剧的缔造者。以歌剧《皮罗和黛梅特廖》(1694)、《十人团的垮台》(1697)以及《格里赛尔达》(LaGriselda,1721)最著名。

其艺术成就为:

(1)他是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那不勒斯乐派的创始人。

(2)首创了返始咏叹调(ariadacapo),干念式宣叙调(secco)和带伴奏的宣叙调(accomponiato),充分发挥了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表现力,赋予美声唱法广阔的施展空间。

(3)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4)创用了巴罗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和圆号等。

维瓦尔迪

图片
图片

1、人物简介

维瓦尔迪(AntonioVivaldi,1678~1741),他是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仅协奏曲就有500多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

2、艺术成就

(1)对18世纪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赋予了慢乐章咏叹调的特征。大协奏曲《四季》(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3)首创独奏协奏曲,主要体现在小提琴协奏曲方面,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术,扩展了小提琴的音区,其中快速的经过句独树一帜。

(4)发展了配器技术,首次把单簧管作为木管组乐器,乐队的很多特殊效果,如弱音器的使用、提琴的拨弦以及乐队的渐强和减弱处理都早于曼海姆乐派。

3、《四季》:是维瓦尔迪于1725年出版的作品,原为12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一首到第四首,由于各有春、夏、秋、冬四个标题,于是便组合起来称为“四季”。每一首都由三个乐章组成,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最特别的是维瓦尔迪还写了四首十四行诗放在四首作品前与音乐作对照,描绘四季景致。维瓦尔迪把18世纪之前无标题的抽象器乐创作转到后来所谓的标题音乐创作上,为后世作曲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途径。

图片

塔蒂尼与“合成音”


图片

图片

塔蒂尼(G.Tartini,1692~1770),是巴罗克末期和古典主义前期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作有42首小提琴奏鸣曲、135首小提琴协奏曲和50首三重奏等。1714年发现“合成音”(resultanttones),当时被作曲家本人称为“第三音”(terzosuono)。他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开提琴技术艰深发展之先河。

库普兰与华丽风格


图片
图片

1.库普兰

库普兰(F.Couperin,1668~1733)是巴罗克时期古钢琴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与德国的巴赫家族相似,法国的库普兰也是一个音乐家族,17-18世纪相继出现了好几位杰出的音乐家,其中最优秀的是弗朗索瓦·库普兰,被誉为“大库普兰”;他的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康塔塔、室内乐等,写过许多带标题、非组曲结构的小品,立意鲜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法国宫廷艺术典雅、细腻、精美、灵巧的趣味。

代表作品有:

《羽管键琴曲集》(四卷)、《莫尼克小姐》、《收割者》、《蝴蝶》等,还有著名的《羽管键琴演奏法》。

2、艺术成就

(1)华丽风格的倡导者。音乐精致、单薄、小巧玲珑、富有女性美,同时也具有宫廷装饰性的风格;他的作品对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浪漫派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2)在羽管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尤其对巴赫产生了影响。

3、【重点】华丽风格(plantstyle)【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以后,法国的王公贵族们从追求权利转而追求豪华奢侈、空虚无聊的精神享乐,洛可可(rococo)艺术就是该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典型反映,它表现为旋涡形的线条和华丽、精致的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中,题材多为贵族阶层的享乐生活和男欢女爱的内容;让·安东尼·华多是洛可可绘画的奠基人,代表作为《发舟西苔岛》。受当时宫廷美学观念的支配,与绘画中的洛可可艺术相对应,古钢琴音乐中也出现了这种典雅、细腻、精美、灵巧、富有趣味的华丽风格。华丽风格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先声,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很快被古典主义风格取代。

图片
图片

拉莫


图片

图片

拉莫(Jean-PhilippeRameau,1683~1764)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拉莫50岁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戏剧音乐包括法国这一时期的各种体裁样式;他于1722年发表和声学教程,奠定了近代和声学理论。著有《和声学》、《音乐理论新体系》、《和声的产生》(1737)、《和声原理论证》(1750)等有关和声学的书籍。

巴赫


图片
图片

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

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总之,总结其艺术成就,有以下几点: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巴赫音乐的意义: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图片

亨德尔

图片

图片

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是德国出生的作曲家、管风琴家(1726年入英国籍),在歌剧和清唱剧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巴罗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重要音乐家。总结其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歌剧方面:亨德尔是巴罗克后期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毕生著有40多部歌剧,有36部在英国演出,其中《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奥兰多》等较重要。

(2)清唱剧方面:清唱剧是代表亨德尔最高音乐成就的体裁,他写过23部清唱剧,取材于《圣经》和教义内容,用英文创作,广受英国民众的欢迎,其中《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最著名。

(3)器乐方面:他的器乐作品的重要性不如歌剧和清唱剧,创作了管风琴协奏曲、两卷古钢琴组曲、大协奏曲等,最重要的器乐作品是两部乐队组曲《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

总之,他的音乐常常注重戏剧效果,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庄严的特点。他虽然处在复调音乐发展的盛期,但在写作中十分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这种创作方式预示了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更新计划:5月更完西音史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内容,浪漫主义和20世纪音乐待定。

图片

关于作者:音乐学小站是一个储存、传播音乐学知识的地方,将会努力打造成一个小宝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