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看懂海瑞与何茂才的这次对话,你就真正懂了海瑞这个人

 激扬文字 2023-10-30 发布于四川

文丨卿心君悦

海瑞,海刚峰,一个敢怼天怼地怼嘉靖的狠人。

只要遇到不公,海瑞就得站出来出来怼一怼。为了阻止严党贱买农田,刚出任淳安知县,屁股还没坐热,就在巡抚大堂怼得上司郑泌昌与何茂才直跳脚;

为了追查毁堤淹田的事情,丝毫不给临危受命的“内阁候选人”赵贞吉的面子,多次言语交锋;

等升官到了京里也没闲着,第一天就给嘉靖提笔的“六必居”牌匾做了注解,硬是把平静良久的各方势力搅了个遍。

到最后,我们的海大人更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大boss嘉靖,洋洋洒洒的写下天下第一疏,差点没把嘉靖当场气走了……

也因此,有些人认为,海瑞是个好官,但为人过于刚硬,太认死理,不懂迂回也不懂变通,根本不适合混官场,能活到最后,全靠背后站的是裕王。

对此,我只认同一半。

海瑞能够一往无前,怼遍天下无敌手,确实得益于他是裕王举荐的人,要不然早就倒在了改稻为桑的漩涡中。

但是,我却并认为海瑞不懂变通,这一点,从海瑞对决何茂才,救下齐大柱的那次就有所体现。

导语:

郑泌昌与何茂才为了解决掉海瑞这个阻碍,设下“通倭”的圈套,没成想,海瑞没啥事,齐大柱等百姓也没啥事,他们俩却被逼到了死角。

海瑞在胡宗宪的暗助下,不仅两次化解危机,还扣住了井上十四郎,这个随时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的“定时炸弹”。

无奈之下,何茂才只能亲自出马找海瑞要人,一场谈判对决在淳安县衙大堂上演。

何茂才“威逼”海瑞

来之前,何茂才其实并不是很有把握。

巡抚大堂的那次交锋,他已经见识过了海瑞的难缠,如今胡宗宪的兵又在海瑞手里,更是让他有所忌惮,也因此,何茂才一开始是打算越过海瑞,直接从淳安大牢把人带走,可人早就被海瑞转移了,没办法,这才当面找海瑞要人:

“那倭寇和那些私藏倭寇的人犯,都藏到哪里去了?”

面对何茂才的质问,坐在侧旁椅子上的海瑞,主打一个“我就把你当空气,把你的话当空气,你能把我怎么地”——

既不回话,也不看对方,先是若无其事的挠了挠脖子,然后百无聊赖的随意扫视周围。

性情急躁的人就怕两种人:一种是任你暴跳如雷,他自心如止水,岿然不动;一种是挑你一枪,扬长而去,让你有气无处发。

海瑞对付何茂才用的就是第一招。

作为如今浙江官场的二把手,何茂才哪里受得了这般无视冷待,一气之下抓起公案上的签筒朝地上一摔。

按照惯例与规矩,这是要动刑的信号。

也因此,见何茂才摔了签筒,一直站在门口待命的徐蒋两个千户立刻冲上前,却被海瑞一句“谁敢”,呵斥住了脚步,随即海瑞抬出了大明律:

“依照大明律法,凡是现任官,不管犯了再大的事,除非有诏命上司才能动刑,你们有诏命吗?”

何茂才压根就没想对海瑞动刑,摔签筒不过是冲动之举,所以见徐蒋两个千户冲上来,他自己先是一愣,然后又被海瑞的话顶得一愣。

没等何茂才有所反应,之前被海瑞怼得够呛的两个千户,在一旁拱起了火来。

一个说:“大人,通倭是赦的罪。他现在私匿倭寇,杀也杀得,动几下刑,错不到哪去。”

另一个说:“大人,您是一省的刑名,这签都撒了,总不能再捡还回去吧。”

徐蒋二人在海瑞手里吃了两回瘪,对海瑞不满已久,如今领导何茂才在,便想着借何茂才的气报复海瑞。

啥叫不懂事,没眼力见,这就是!

想借领导的手“报复”人,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注意时机与方式。

如果真的能来硬的,以何茂才的性格早就动手了,怎么可能在这跟海瑞打嘴仗。像徐蒋二人这样,压根没看懂局势与领导状态,就瞎撺掇的,不仅达不成目的,反而还把自己的领导逼得进退两难,下不来台,但凡何茂才能分出点精力,一顿骂是绝对跑不了的,若是换成小心眼官威大的赵贞吉,那结果就是卷铺盖走人。

僵持之际,始终气定神闲的海瑞又开口了:

“我是淳安县的现任官,这里是县衙,我没叫你们进来谁叫你们进来的,出去。”

仗着有何茂才撑腰,徐蒋二人这时哪里还会买海瑞的账,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继续拱火,言外之意就是“大人,这委屈我俩受过就算了,您老可不能受这般委屈啊”。

何茂才本就是个鲁莽冲动的,见海瑞丝毫不让步,为了在下属面前挽回点面子,也为了逼海瑞交人,何茂才顺势威胁道:

“海瑞,你都听到了!再不交出倭犯,打死你,这个罪我还担得起!”

本以为是“大招”,没想到全都打到了空气上,海瑞依旧没理会何茂才,转头望着徐蒋二人继续下逐客令:

“我叫你们下去,你们听到没有。”

就在徐蒋二人气急败坏的准备直接动手时,海瑞亮出了底牌——

一句“来人”,胡宗宪的亲兵瞬间冲了出来,控制了全场,挟制住了何茂才带来的人,将徐蒋二人赶出了大堂。

从剑拔弩张,到一片沉寂,何茂才终于清醒了些。

而这也是海瑞从一开始冷待无视何茂才的原因。

逼得何茂才自乱阵脚,失去理智,而当对方真的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再亮出底牌,彻底打消对方威逼的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无计可施的何茂才只能认命的坐下来谈判,而不是一直以上位者的姿态逼迫,也只有谈判,海瑞早就想好的“交换条件”,才更容易达成。

海瑞“让步”

第一回合完败的何茂才,又气又急又无奈。

来硬的吧,干不过人家总督府的亲兵;利诱吧,海瑞又不是个贪财贪权的人;讲道理吧,自己本就心虚,根本说不过对方;公事公办吧,人家分分钟抬出大明律……

可事还得办,总不能把要命的把柄留在海瑞手,于是何茂才还是硬着头皮先发问了:

“海瑞,你这样做,你要干什么呀?”

在何茂才的眼中,海瑞就是个怪人,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他不明白海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一次,海瑞开始回话了。

他先是表示何茂才带走人犯于审案程序不符,然后话锋一转的提出,想要把人带走也行,需要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共同出具公文。

巡抚衙门的公文倒是好解决,可总督衙门的公文何茂才却无能为力,本就抱着“杀人灭口”以绝后患的心思,怎么敢把事情闹到胡宗宪处。

被怼的哑口无言的何茂才,准备换个套路,从官场规则入手:

“海瑞,你一个举人出身,又四十多岁了,好不容易当个知县,在官场上到处跟人结仇,你图个什么呀?”

这是何茂才的真实想法与疑问,也是在提醒海瑞,适当的变通与让步才是为官之道。

海瑞没有接茬,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将问题抛了回去:

“何大人说我结仇,我跟谁结仇了?”

言外之意,我不过是按规则、按大明律办事,怎么到了大人这就成了结仇了,难道大人你不讲规则程序,反倒成了我的不是了。

一句话,又把何茂才顶住了。

在官场中有两套运行体系,一套是显规则,一套是潜规则。显规则浮在表面,围绕“道德”、“公平”、“正义”展开;潜规则潜在水下,围绕“利益”、“人情”展开。

两者往往是相悖的,所谓的深谙官场之道的人,通常是按显规则说,按潜规则做。

何茂才跟海瑞谈的便是官场潜规则,而海瑞坚守的则是显规则,一旦潜规则与显规则在明面上发生冲突,那么表面上自然显规则是无敌的,至于背地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也是海瑞能够一次次逼得何茂才无话可说的原因。

随后,在何茂才气得又想摔东西的时候,海瑞直接递上了自己的乌纱帽,何茂才没接,海瑞便自顾自的将乌纱帽放在了公案上,然后开始了一番激情澎湃的明志:

“我是个举人出身,也有四十来岁了,本来在福建南平当个小小的教谕,再有一年就可以辞职回家侍奉高堂。可偏在这个时候,朝廷让我到淳安来当这个知县,说是有几十万人遭了灾,要一个人来替他们作主,同时也明白的告诉过我,这个知县当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我也犹豫过也不想来,不是因为怕死,因为家里高堂白发无人奉养。上面又答应我,要是整在淳安县殉了职,他们来替我奉养老母,忠孝既能两全,我就来了。”

“何大人问我图什么,我什么也不图,人活百年,终是一死,能这样把这颗头颅留在淳安县,便是我之所图。”

如果别人跟何茂才讲“忠孝仁义”,谈“尽忠报国”,他未必会信,可海瑞的明志,却让何茂才深信不疑。

至此,何茂才彻底失去了斗志,泄气的坐了下来。

可就在何茂才不知道如何是好,差点认命的时候,海瑞却话锋一转的说道:

“何大人,读书做官无非是为了两端,一是效忠朝廷,二是为民作主,但凡两端都能兼顾,我海瑞也不是一定要跟上司为难。”

听懂海瑞的话外音,事情好像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何茂才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

“你说什么?”

这时,海瑞开始谈条件,提要求了:倭寇可以带走,但齐大柱等一众百姓不能带走,可以按律鞭笞数十,然后释放结案。

海瑞之所以这时候才谈条件,是因为在他看来,对付何茂才这样,心狠手辣,骨子里却贪生怕死的人,一定要后发制人,等对方把所有底牌和招数都用完,无计可施之际,再说出自己的条件与要求,对方才更容易接受。

而从一开始,海瑞的目的就是保下齐大柱等人的性命。

海瑞突如其来的让步,显然在何茂才的意料之外,不过能带走井上十四郎,也算是他能接受的底线,至于齐大柱等人,能杀了最好,杀不了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也因此,何茂才犹豫了片刻之后,便在海瑞提前准备好的结案文书上签了字。

不得不说,海瑞的不仅怼人技能一流,谈判的水平也是一流。

当事实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讲事实,当规则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讲规则,当完全击垮对方斗志的时候,他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且这个条件正好在对方的底线之上。

如果一开始,海瑞就拿出了结案文书,交了底,那么何茂才势必不会轻易让步,很可能会拿住海瑞想救齐大柱的这一点,搞事情。

让步背后的谋略

初看这段剧情的时候,我没想通为何海瑞会突然让步,按照他的性格,不是应该揪住郑泌昌与何茂才的这个把柄,死磕到底,拉两人下马吗?

重刷这部剧的时候,我才明白,海瑞的让步,是智慧,亦是谋略。

其一,海瑞能硬刚何茂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胡宗宪的亲兵在他手里。

可问题是,胡宗宪的亲兵不可能一直在淳安,这次何茂才失败而归,难保没有下一次,等胡宗宪的人撤了之后,何茂才再想强行把人带走,他根本就拦不住。

此外,胡宗宪虽然是个心存大义的人,但也是严党的人,为了严党和严嵩,以及所谓的大局,胡宗宪未必会帮他硬顶,毕竟此时郑泌昌与何茂才还是严党的人。

所以,趁此时有谈判的资格,先保下齐大柱,才是眼前最重要的。

其二,沈一石赈灾一事,让海瑞明白,浙江官场会有大动静。

改稻为桑不成,郑泌昌与何茂才根本跑不了,无论是背锅还是顶罪,亦或者是追责,这两人的结果都已经注定了。

既如此,就不急于一时的至对方于死地,等到朝廷有了旨意,到时候再重提“通倭”案与毁堤淹田也不迟。

况且,真要揪着“通倭”的事不放,郑泌昌与何茂才或许会下马,到齐大柱等人就未必保得住了,毕竟通倭是不赦的大罪,而齐大柱也确实从倭寇手里买粮了,他能保得了一时,却未必能保得了一世,而这也是海瑞后续将齐大柱送去戚继光处的原因——既可能用军功来自保,还可以用实际行动证明清白。

结语

何茂才离开淳安县衙之前,对海瑞说了这样一段话:

“海知县,我比你多当了几年官,送你一句话,在官场要和光同尘。”

这让我想起了《长安的荔枝》中类似的一段话:“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是和光同尘,还是雨露均沾,亦或者是花花轿子众人抬,都是上段中我提到的,官场“潜规则”。

事实上,海瑞不是不懂所谓的为官之道,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可以让他走得更远,爬得更高,他其实都懂,但是他不图利,不图权,也不图升官发财,所以他不屑这些。

这一次对何茂才的让步,正说明了海瑞不是不懂变通与该忍则忍,只不过,能让他选择让步的,从不是权力地位,不是威逼利诱,而是百姓!

在海瑞的世界里,他坚守的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存在“灰色地带”,而他的坚持与信仰,不过是为了:让弱者不恐惧,不被剥削;让强者不欺压,不凌辱弱者;让权力不凌驾于公平与正义之上。

海瑞,一个与官场格格不入,却勇往直前的孤勇者。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