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为何决定了四川的命运?设立直辖市的真相又是什么?

 激扬文字 2023-10-30 发布于四川

重庆,为什么会成为直辖市?

三十多年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陷入了沉思。

周围人眼神交汇,犹豫再三,终于望着老人,说出了众人的顾虑。老人轻轻一笑,摇了摇头,坚定的摊开地图,指向中国的腹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个老人,正是邓小平。

而这场讨论,则与在重庆设置直辖市有关。在邓小平的坚定支持下,重庆脱离四川,正式成为了我国中西部唯一一个直辖市......

回溯历史:巴蜀的渊源

翻开《山海经》,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有一个神秘的小国,名叫“巴国”。

巴,是古代的一个常用字,既可以指虫,又可以指蛇。这个小国之所以用“巴”作为名字,是因为根据《山海经》记载,这里生活着伏羲的后代,而伏羲人首蛇身,巴国自然也就以蛇为尊。

而在巴国西边,还有一个同样神秘的蜀国。

蜀字出于甲骨文,象征着野蚕,这里酝酿了瑰丽的三星堆文明,为人类留下了无数谜团。巴国与蜀国既是邻居,也是冤家。

上古时期,各种资源有限,想要活得好,就必须靠抢。巴蜀两国同属于四川盆地,那时的四川尚未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两国战乱不休,互相看不顺眼,甚至算得上是世仇。

这种情况,直到秦国出现,才发生了改变。

巴国也好,蜀国也罢,最终都成为秦国的郡,从世仇变成了一家人。而蜀国,就是今天的四川,巴国则毫无疑问是重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蜀在世人眼里,都是一个整体。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规划,延续了巴蜀二郡的管理模式。在汉武帝时期,益州刺史需要同时管理巴蜀两地。但尽管如此,这两个地方还是并未真正的融为一体。

直到宋朝,巴蜀才第一次真正走向融合。

宋朝皇帝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抹掉了巴蜀各自的属性,合并设立了西川路,让巴蜀在行政区划上趋向统一。

可惜的是,宋朝皇帝最终未能如愿,战乱平息后,巴蜀再次分立,成为了“川峡四路”中的代表。

但是,后世皇帝并未放弃合并巴蜀的想法。

南宋时期,皇帝为了应对战事,设置四川宣抚,统筹巴蜀。到了元朝,行省制度推行,四川省这一概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的四川省,便包含了现在的四川与重庆两地。随后,行省制度一直持续了下去,直到民国才发生改变。

由此可见,重庆曾与四川并列,也曾成为四川的下属管辖地,回溯过往,在分分合合之间,两地的纠葛不断加深,一直延续到了今日。

在这一过程中,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实际上,重庆可以决定四川的命运。

那么,事实当真如此吗?

意义重大:“守卫者”重庆

尽管在行政区划上,四川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可只要我们展开地图,就不难发现,历经千年岁月,重庆一直是四川的“守卫者”。

正因如此,四川的命运才与重庆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四川盆地就是个好地方,这里粮草丰富,民风淳朴,又是东西南北的交汇之地。因此,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便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四川的富饶既为百姓带来了福祉,也因此成为了靶子。

传统时代,对于一个来自陕西、甘肃或者河南的灾民而言,四川是最好的选择,那里路途不远,粮食充足,当地人的战斗力相当有限。而对于一个渴望雄霸天下的枭雄来说,四川也会成为他梦想的起点。

换言之,四川是个香饽饽,每个人都想在这片土地上分一杯羹。但是,无论哪朝哪代,四川总有原住民,对于原住民来说,无论来的是流民还是枭雄,最终都很有可能演变为噩梦。

于是,守卫四川,就成了当地人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实际上,他们与入侵者所考虑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一个守,一个攻,两者之间的矛盾,可以概括成一个相同的问题:如何才能进入四川?

只要找到进入四川的道路,那么便能决出胜负。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简单,甚至可以简化为二选一的选择题。四川的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云贵高原,想从这两个方向突破几乎是天方夜谭。因此,答案只剩下两个:北边的汉中与东边的重庆。

汉中的名气不必多言,但重庆对于四川的重要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古代,重庆一带有一个著名的城市,名为奉节,这也是李白诗篇里的白帝城。想要确保四川的安全,就必须守住奉节。

而刘备深谙此道,临终前除了托孤给诸葛亮,希望他留守汉中之外,还特意叮嘱了重臣李严,要求他驻扎在奉节,抵御东吴。

刘备的判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是,倘若东吴顺着水路攻来,重庆失守,那么四川很快也会沦陷。

重庆不仅是防御江东的要道,更是发起进攻的最好切入点,若是希望从四川出发,扩展势力,那么一定离不开重庆的帮助。

一般来说,倘若关中失守,那么四川还有一线生机,可以继续死保成都。但若是重庆沦陷,那么四川的处境就会十分危险,军队将掌控三峡,不仅影响四川盆地,还会影响江汉平原,襄阳等地也会与四川一同陷入危局。

由此可见,重庆能够决定四川的命运,这并不是一句虚言,而是从无数历史事件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重庆对四川的重要性溢于言表,不少人认为,想要更好的发挥重庆保卫四川的作用,应当效仿古代,将它们划归在同一个行政区域里。

可现如今,重庆与四川再次分割,成为了直辖市,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切都与邓小平有关。

改革风云:直辖市的诞生

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是在邓小平主导下进行的大工程。最初,邓小平提出这一建议时,受到了多方质疑。

但历史最终证明,邓小平高瞻远瞩,下了一盘大棋,重庆不负众望,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各项战略全面调整,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主题。在全国的发展中,西南地区的开发尤为关键。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好,资源丰富,可偏偏基础建设不足。

为了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国家组织建设了三峡大坝工程。大型工程的建设,促使行政区划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于是,有人提出,不妨设立了一个三峡省。

按照规划,三峡省涵盖了如今的湖北宜昌、四川涪陵、万县与黔江地区。但是,经过多轮激烈讨论,三峡省的规划无奈搁浅,因为这一计划体量太大,十分伤筋动骨,很可能得不偿失。没了三峡省,西南发展又一次陷入僵局。

这时,邓小平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更加高效可行的方案,那就是将重庆与四川分离,单独建设一个重庆直辖市。

话音刚落,四周便响起了议论声,人们紧紧皱着眉头,有些不知所措。

纵观近现代历史,重庆的确曾有过当直辖市的经历,而且还足足当了两次

但那都是因为情况危急,事急从权。可邓小平提出第三次将重庆设置为直辖市是在1997年,国家蒸蒸日上,社会和谐稳定,并没有危急情况。

因此,许多人不同意如此“折腾”。

可是,邓小平一语中的,点出了让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必要性。

其实,从三峡省的规划中,邓小平就摸出了门道。

中国之所以要建设三峡省,说白了就是想更好的开发西南地区。那么,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让重庆成为直辖市就是有意义的。

邓小平看好重庆,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可以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当时,中央面临着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安置“三峡移民”。所谓三峡移民,指的是那些为了三峡工程开发,而需另寻居所的人们。

据统计,这批三峡移民共有120万,倘若无法安置妥当,这120万人口势必会对西南地区的开发造成影响。

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去重庆是最好的选择。

重庆距离三峡地区路程不远,两地生活习惯接近,最重要的是,重庆具有承载三峡移民的实力。

从经济上来说,在1996年的时候,重庆的GDP便突破了900多亿人民币,领跑全国。从政治上来说,重庆甚至有过当临时首都的经验,在管理人口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比起新建一个三峡省,一切从头开始,不如让这批移民前往重庆,利用重庆的各项资源,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

最终,七成以上的三峡移民都迁到了川东地区,其中大部分就在重庆落地生根,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二,从长远来看,重庆作为直辖市更有利于西南发展。

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四川都是大省,当时四川共有23个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更是突破了200个,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重庆与一般的行政区不同,这是一个足以与成都所匹敌的地区,管理起来并不容易。邓小平认为,四川既要管成都,又要管重庆,实在太过吃力,倒不如让重庆“自力更生”。

邓小平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四川省干部的支持,这些干部立足一线,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除此之外,倘若将重庆与成都划在一个省里,着实有些“屈才”。

当年,重庆的GDP比成都略高,这对“相爱相杀”的西南双子星,理应迸发出更大的能量。重庆与成都相邻,如果同属一省,那么就算发展的再好,最多也只能推动四川省的进步。

但是,若重庆是一个单独的直辖市,那辐射的范围便会更加广泛,能够带动更多地区走向腾飞。

与此同时,重庆也不必与四川省的其它城市争抢资源,为四川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空间。可见,重庆成为直辖市的“性价比”很高。

如今几十年过去,重庆蒸蒸日上,印证了邓小平决策的正确。而在重庆与四川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蕴含着我国蓬勃发展的无限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