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基本内涵。

 尔雅图书馆 2023-10-31 发布于山西

一、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作用。

中国教育的发展路径取决于中国教育基础理论的选择。国家、政府、政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选择的倾向。这种选择倾向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模式。路径选择一旦确立和实施,这种教育发展路径就会带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走向本路径多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同时,教育具有的社会塑造功能从整体上又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社会理想、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教育发展路径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教育发展路径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具有决定性。从长远来看,其决定性远远大于政府手中所持有的权力。国家建立在人们的共同意识倾向之中。政权建立在人民的信任程度之中。教育发展路径对人们的共同意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教育是人民对政府施政和施政的信任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二)不同的教育发展路径带来不同的社会和国家发展样态。

人们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普遍的思想意识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这是人类社会永远向前的发展规律所决定。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具有“天下为公”的社会发展理念。“天下为公”社会思想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种加强体现在,第一,土地的国有化;如“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等的社会共同思想之中。第二,政权的集中化;如“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的社会意识之中。

教育发展路径可以对共同意识造成很大的干扰。虽然人们的共同意识具有初级、原始的共产主义思想。但是,自秦汉以来的教育路径,选择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路径上。致使道家的哲学思想、墨家的自然科学思想发展,得不到政府所拥有的社会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充实和激励。社会发展只重视人类生产关系的儒家思想的社会塑造之中。这是形成中国社会自秦汉以来的循环发展之中。

如果我们用心的比照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气象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的朝代更迭与中国气候的演变几乎同步。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国家,农业的失败,必然带来政权的更迭。这就很大程度的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需求是“与自然抗争”;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需求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与自然抗争”的第一需求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第二需求,即:生产关系构建。(后面会讲到教育发展路径中的教育中的学科选择问题,这是一个解决“与自然抗争”具有战略性的问题,)“与自然抗争”的失败,必然导致“生产关系构建”的重组,即:朝代更迭。

从西方发展历史来看,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教育路径重视与自然抗争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其通过科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以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交易和交流,以工业化在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平,以贸易拓展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资料的来源空间,解决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和财富积累问题。这两大问题的解决,为其阶层固化奠定了基础。即便是西方推崇以神学为基础的哲学教育,以神学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构建。虽然我们都知道是伪科学的,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但是其第一需求的解决,也使得其固化的社会阶级持续千年。这就形成西方的社会和国家发展样态。

(三)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促进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科学化。

因此,中国教育发展路径需要也必须传承中国文化;同时,也需要学习西方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视。桎梏与历史不足以提供前进的动力,盲目学习西方教育,会给中国带来不必要的发展矛盾。(后面将有一讲,讲述西方的教育与课程体系是西方的体系,他们的体系是维系西方的、阶层固化的教育体系,如果全盘接纳,中国必将陷入西方式的社会混乱状态。)

因此,在学习西方教育发展路径的时候,持续保持“扬弃”的思想态度。中华文明在宏观上是领先世界的;在微观上,需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策略和方法,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所以,中国教育发展路径需要也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二、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教育发展路径选择特性。

路径选择是一个持续的、变化的、动态的过程。根据不同时代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和国家发展水平,来决定选择那一种发展路径。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这种路径选择是可变的,其变量来自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自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来自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状态、来自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同时,更来自于科学、技术发展状态。

例如:上世纪56十年代,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就决定了当时教育课程设置的选择等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有相应的教育路径选择。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正确与失误,会在一代人(20年左右)显现出,或者是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能力,或者是其造成的社会矛盾显现。简单来讲就是社会就业问题。

路径选择的前瞻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教育发展路径依赖性特征。

教育发展路径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依赖于民族文化传承、依赖于国家社会发展水平、依赖于人们对未来的期许。

教育发展路径的依赖有两层意义:

第一层,从短期历史来看,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于国家发展路径;教育对于国家发展路径严重依赖,依赖于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依赖于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依赖于国家教育投资的方向、依赖于国家发展的需求、依赖于国家发展整体规划。

第二层,从长期的历史演进来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发展路径,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出的社会发展新生力量,持续影响和调整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不要指望用西方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教育的阶级性的必然结果。长期坚持西方教育体系必将带来中国社会发展众多的不必要的矛盾。即便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的教育路径仍然依赖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新生的劳动力只有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其教育所带来的价值。(后面详细分析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时候,会分析教育的社会评价问题,这里点到为止。)

(三)教育发展路径计划性特征。

发展的计划性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所共有的发展特征。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应当更具计划性。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自身特征,即:在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状态下,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这既是一个有利条件,也是一个不利条件。分析如下:

第一,不利的发展条件:

资本主义阶段没有充分发展的状态造成:中国社会对于资本和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律和运作目标没有深刻理解。仅仅看到其活跃市场的那一部分,西方的舆论宣传也就是通过“社会教育”宣扬其灵活机动的活跃部分,掩饰其残酷剥削的资本主义的本质部分。信息的单方面透明,是造成引进西方模式的资本和资本运作模式,必将造成本国的资本(人力、人才、教育等)的大量流失。西方其天才般的逻辑设计,糊弄过很多的国家和人们。

第二,有利的发展条件:

计划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占据核心地位,这种计划性可以从整体上掌控社会发展需求,在整体上节约社会成本,形成整体上的发展优势。计划的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目标性极强,是以人类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为目标的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计划。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想做也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综合上述两点,只要我们排除干扰,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计划性是一显著的优势。

(四)教育发展路径的系统性。

我们前面讲到的中国教育发展“一体化”即是发展路径的系统性表述。这里不再详细分析。后面有独立的内容讲述发展路径的系统性。

(五)教育发展路径的变化性。

在教育发展路径的各个层面中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课程、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中,教育发展路径必然不断地选择最佳模式,这是造成发展路径的变化性。后面有单独讲述。

三、题外话。

下一讲,一点、一点的逐步展开,这里所指的教育同时包含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这一点西方国家的确很难掌控,但是对于中国的确不是一个难事。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