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有人设谋害你,如何高效规避别人挖坑?

 舜與 2023-10-31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人有两大职场惰性,一是怕烦;二是惧害。怕烦,很好理解,比方说单位内,你做事很卖力,很勤快,但其他同事相对比较圆滑,工作能推就推,能不做就不做,但组织内各项工作必须完成,否则,组织正常运转就会出现问题,领导的利益就会因此受损,而从你与领导接触开始,领导安排你的各项任务,你都尽力做完,这其中就不避免存在一些,不是你的本职工作,或者没有明确界限是谁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你揽过来做了,领导不但不会给你记功劳,且你做错了,反而要承担责任,多数职场领导都会有这种心态,只要事情有人做了,领导就不会去管,更不会再安排其他人员去接手,全当没看见,领导只求自身省心、省就好。

再比如,领导在处理职场问题,其所想的是如何尽快解决掉问题,自身又不至于过度损失,因此,手底下人员,谁好欺负,就会首先想到安排谁,就如调动职员岗位,谁好说话,好调动,就直接调动谁,将省心省力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中基层管理者层面,缺少长远的职场规划,在用人以及任务安排方面,只求怎么省事,就怎么办,怎么容易办,就怎么去操作。

至于惧害,也不难理解,害怕权力地位受损、害怕经济利益受损,害怕人身健康安全受损,但凡与这些利益相关的侵害或威胁,人都会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

那么,在职场,你不去招惹别人,不表示别人不招惹你,如有人预谋找你麻烦,掌握以下三大职场思维,解决问题就容易得多,更会少了所谓庸人自扰的焦虑。

1、责任思维

问题出了,各种麻烦牵涉到你,不用害怕,不用焦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冷静调查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责任归属为谁,你有没有责任,谁的责任大,谁的责任小,因为责任,即意味着你要因此承担后果,所以,在职场,不要轻易承担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责任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表示处理的结果,或者说,要有责任思维,实质就是在于你自身对相关问题的代价推演,这是底线,也是可能的最坏结果,与此同时,你要有思想准备,了解且预备相应的资源,比如提前设置防火墙、对财产进行转移。

2、司法思维

责任思维,只要求从私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无责任,只是可能性,不是最终结果。进一步,则需将相关问题,对准法律条文,你得有意识的去搜索这方面的条款,有无漏洞,如何规避其中可能处罚条款,之所以,要有这种司法思维,根源就在于其背后有暴力作为支撑,仅凭你个人的力量很难抗衡,因此,在这种暴力攻势面前,你只有两路可选:一是你要规避这种暴力,避实击虚(找漏洞);二是你要利用这种暴力,毕竟司法暴力是按法条走的,所有政治个体都有权利用,对方会认为你惧怕暴力,但同时,对方也惧怕暴力。

3、权谋思维

要掌握事件走向的主导性,权谋思维才是职场人最需要的思维,看待问题的格局更高、更远、更深。比方说,别人通过某个问题搞你,那么,你可以通过某个问题搞他,围魏救赵,社会人性就此如此,人善被人欺,很多时候必须以毒攻毒,以牙还牙才能解决问题。商业上或职场上,有人与你有经济往来,但苦于没有留下证据,如果你请律师,律师会主动联系债务人,如果联系不上,律师就会开始威胁,比如发律师函,且描述各种承重的代价(相比原有债务而言会多出很多费用),如果不把钱交过来,就得吃官司,后果自负,以此威慑,企图使债务人妥协承认债务关系,但这种取证策略,律师的思维只是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所以,失败的案例会有很多,而如果你掌握了权术思维,那么,你可以这么办,比方说,兄弟,欠你的三十万美金,给你十五万就行了,你家中变故有急用,对方给你,就有转账记录,就有聊天或通话记录,过几天,你向对方索要,家中急用,钱不够,望对方将剩下十五万再转给你,你的钱,你可以随时要,先前不要,不代表后面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