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叶刀》子刊:30岁诊断糖尿病,预期寿命缩短14年!超150万人队列研究发现,三十来岁诊断糖尿病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69%有关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3-10-31 发布于黑龙江

来源:代丝雨 2023-10-30 14:10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们分析了超过151万人的队列研究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诊断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之前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们分析了超过151万人的队列研究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诊断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之前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

 

相较非糖尿病患者,30-39岁诊断2型糖尿病与死亡风险升高169%有关;在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及以上这四个年龄段诊断,风险升高则分别为126%、84%、57%和39%。

 

综合来说,诊断时间每提前10年,就与预期寿命减少3-4年有关。

 

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两个大型数据库,英国生物库和the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ERFC),后者包括96个队列,二者共计涵盖了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的1515718名参与者的数据。

 

参与者基线中位年龄55岁,45.6%为男性,中位随访12.5年,其间246670人死亡。在研究开始时患有糖尿病的参与者中位诊断年龄为54.1岁,随访期间诊断者中位诊断年龄64.9岁。

 

根据年龄调整的分析中,较早诊断糖尿病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其他原因所致死亡风险存在明显的线性剂量反应。

 

与无糖尿病史参与者相比,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及以上五个年龄段确诊参与者分别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69%、126%、84%、57%和39%有关。

 

对于30-39岁诊断这一组来说,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升高320%,癌症死亡风险升高55%,其他原因死亡风险升高299%。

 

总体来说,糖尿病诊断时间每早10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4%,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其他原因死亡风险增加18%。(但癌症相关死亡风险略降5%)

诊断年龄和死亡风险的关系

依照2015年美国的预期寿命数据,以50岁作为评估的时间点,相较没有糖尿病的人,在30岁时诊断出糖尿病者平均少活14年,40岁诊断出糖尿病者平均少活10年,50岁诊断则数据为6年。

 

而按照欧盟2015年的数据,这几个数字分别为13年、9年和5年。

依照诊断时年龄估计不同年龄阶段的寿命损失年数

以上数据表明,糖尿病诊断年龄越早,死亡风险越高。这说明在一般人群潜在死亡风险较低的年龄,糖尿病的相对影响越大;相反,在潜在死亡风险较高的老年人中,糖尿病的影响占比更小。

 

此前有研究显示,较年轻时患上2型糖尿病的个体可能具有更有侵略性的表型,包括较高的BMI、较高的血压、较高的促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浓度、血糖更难以控制,这些可能导致了过早死亡。

 

随着全球糖尿病的年轻化,我们也得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