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昵称28795736 2023-10-31 发布于山东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优秀品德和突出贡献,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敬仰。

如果能够获得他们其中任何一人的接见,对我们普通民众而言都是莫大的殊荣。

但是却有这么一个人,不仅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个人邀请,毛主席还特意安排他坐在自己和周总理之间,而十大将之首粟裕更是亲手为他递上筷子。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殊遇?

少年得志

这个人就是马一浮,从祖籍上看和鲁迅是同乡。

不过,由于其父马廷培中举后曾在四川做知县,因此马一浮就出生在了四川成都。

马一浮聪颖异常,自开蒙时便能创作诗歌,九岁就背诵离骚。十岁就能按照母亲的要求创作出了一首长诗。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见儿子聪慧过人,马廷培为他请来的考取过举人功名的塾师郑墨田教读。但不久之后,郑墨田便向马廷培辞教,称自己已不能做马一浮的老师,马一浮完全可以自学。

自此以后,马一浮凭借自身的天赋以历代古往先贤为师,取得了远胜于同龄人的学问。十五岁就在县试中夺得头魁,同试者包括了鲁迅兄弟。

他杰出的才学令其他同年望尘莫及,竟为他送上了一个“江湖怪兽”的浑号。

马一浮出众的成绩受到了绍兴县的文化名流汤寿潜的重视,汤寿潜有一女小马一浮一岁,正欲选个好婆家。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而出身名门,县试夺魁的马一浮,被汤寿潜视为自己的东床快婿。但开明的他还是想征求一下女儿的意见,女儿的意思则是谨遵父命。

当双方在家长的安排下见面时,竟是一见如故的熟悉感。郎才女貌,成婚之后自是恩爱有加不必赘述。

但胸怀救国之志的马一浮不愿栖身乡里平淡一生,他要到上海去学习新语言、新思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明事理的妻子从未阻拦,只是叫马一浮不要担心,家里有她。这样,马一浮得以无所顾忌的在上海增长自己的见闻,陶醉在新知识的海洋里,因此回家的时间并不多。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再这样的情况下,家里的妻子自然就负担起了家庭的一切,尽量不会麻烦马一浮,只是当马一浮的父亲病重之时,她那柔弱的肩膀再也承受不了了。

当马一浮急匆匆赶回家,见到日渐憔悴的妻子和卧病在床的弥留之际的父亲时,马一浮无比的愧疚。

不久之后马一浮的父亲去世,悲痛之中,却从妻子口中得到自己将为人父的消息。按当地习俗,父母去世的同年是不能生育子女的。

传统观念在这一次还是侵占马一浮的大脑。他斩钉截铁的要求妻子打掉这个来的不是时候的孩子,素来坚守传统的妻子怎会反对自己的丈夫呢?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落后的医疗条件让她在失去自己的孩子后,身体也受到巨大伤害,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

五雷轰顶的打击震醒了马一浮,他在妻子的墓碑下用无数的言语表达着自己的亏欠,直至在岳父的见证下,于墓前许下了终身不娶的重誓,并用一生坚守着这个誓言。

真理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但心怀救国的抱负,让他明白让更多人开眼看世界的意义,所以他便和岳父的得意门生,亦是自己的同窗好友的谢无量,来到上海创立了《翻译世界》杂志,讲述西方世界的文学作品。

马一浮深知亲历胜于所闻的道理,在而立之年亲身赴美国留学,后又留学西班牙、德国。撰写出了《欧洲文学四史》这样的巨著。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当大革命爆发的时刻,作为深受新思想熏陶的旧时代文人,马一浮坚定的支持着,他还用自己的文笔向世人宣传着新的革命。

后来,马一浮满怀期待的接受北大的邀请来此讲学。然而,在一年之后又怀着失望离去。

从此之后马一浮在西学之外更深入钻研自幼就无比熟悉的儒学,他誓要要成为一个学贯中西的人。

就在这时,马一浮想起了一段往事。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那时,他在传统礼仪中属于刚加冠的年纪,就凭借出色的外文能力,被选为清政府出使美国的溥伦使团的翻译。

清政府这次派团访美是为了参加世博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到这样大的世界盛会里。在美国,马一浮读到了众多的西方大家的著作,也见到了繁杂的美国社会的真实百态。

过去对西方世界的理想构架面临着崩塌,在此时,一位的德国思想家的书映入他的眼帘。

他在这部巨著中似乎找到了真正的道路 ,他迫不及待的想把这部书翻译成中文,介绍给更多国人,把他们引领上这条这条正确的路。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他看后为之赞叹并迫不及待要翻译的书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他让这部巨著第一次传入东方大地,让汉民族的语言变成这伟大思想的传播载体。

自此之后,他找到了真理的所在。扎实的国学基础,让他将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奉为处世准则。

纵使盖世的学识让无数当时的权贵谋求拉拢、利诱。他们几次三番的派人上门,送到家里的高官厚禄,可这些从没有让他心动一分。

当蒋介石成为执牛耳者,想效仿古代的周武王问箕子治国之道的故事。百般请求,乃至亲自登门拜访马一浮,想得到学识渊博的马一浮的一点指点。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但蒋介石只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应该放下过去的仇恨,与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外敌。”

笃信“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失望而去。抗战胜利后,马一浮隐居在杭州,过着习惯的日子,明辨着古今的是非。风云变幻,红色的旗帜插遍这一片旧世界。

深居简出的马一浮也感受到了时代的躁动。那么,他是怎么和毛主席周总理有联系呢?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被任命为上海市长。在他在杭州休养期间,得知马一浮就在当地,于是亲自前往拜访。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不巧的是,当陈毅到访时,恰逢马一浮正在午休,没有被提前通报,于是陈毅一直在门外等待。直到马一浮醒来后,才得知陈毅早已在门外等候已久,马一浮感到十分感动。他欣然答应了陈毅的请求,为新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年,马一浮成为全国政协的特邀委员时,周总理亲自接待了他。

没想到,两人交谈甚欢,发现彼此思想上非常合拍,成为了知己。

而毛主席也是同样如此。一次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意留下了马一浮,并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由于忙于工作,毛主席只与马一浮见过一面。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暮年的礼遇

直到第二年,马一浮来到北京参加会议,毛主席才有机会与他交流。为了更便于交谈,毛主席特意和马一浮坐在一起,两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交谈。

事后,马一浮特意为毛主席写了一副诗联:“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为一家”,表达了他对毛主席的尊敬和敬佩之情。

最高待遇的宴请 1964年,毛主席宴请了全国政协的老一辈领袖,其中自然包括马一浮。

在吃饭时,毛主席特意安排马一浮坐在自己和周总理的中间位置,以展示对他的尊重。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而年纪最小的粟裕还亲自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为马一浮摆放餐具。

如此厚重的礼遇,恐怕在历史上可谓罕见啊。

晚宴结束后,马一浮特地写了两幅对联,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晚年的马一浮深知自己对国家受到了深深的恩泽,他将自己珍藏的古代文物全部捐赠给国家,为国家的文化瑰宝增添了许多珍贵的财富。

1967年,马一浮在杭州病逝,享年85岁。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马一浮作为最早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介绍给中国人的学者、翻译家。

他为少年时所遇到的真理执著守护,一世都未曾动摇。更是深度钻研儒学,以致身体力行,爵禄不移心,贫贱不丧志。

纵使时代变换、风云起伏,终是初心不易,初志不丧。虽偶然有乌云蔽日,而导致世界短暂黑暗。

但阳光到来时,天下之是非曲直,终有明辨之日。记念著名学者马一浮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