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1031古代诗文阅读|10-5专题练:《明史·海瑞传》《深愁喜友人至》《赠赵伯鱼》

 老程杂记 2023-10-31 发布于安徽

【今日励志语】

1.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陈雨婷)

2.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的人,通常已经败过了。(陈晶)

3.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所有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汪义洪)

【复习提问】

1.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组词法、解释法、照抄法、替换法、补充法、辨明句式法、调序法、语境猜测法。

【学习任务】

10-3专题练:《深愁喜友人至》

10-5专题练:《明史·海瑞传》《赠赵伯鱼》

【教学过程】

学生25分钟做10-5专题练:《明史·海瑞传》《赠赵伯鱼》。讨论15分钟。

教学过程如下——

一、读懂文章大意

阅读人物传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梳理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可以从职位和事迹两方面提取。

梳理这篇文章中海瑞的主要事迹——

二、完成第12、10、11题

第12题C项: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相关的原文: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第10题答案是A,你是哪些办法断开句读的?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翻译: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一直都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只好收敛嚣张的气焰离开了。

第11题答案是C,既然是“由各地州、府主持”,那么考生就只能来自于各地的州、府。“州、府”属于地方行政,势力范围不能管到“全国各地”。现在的文学常识考得比这个要灵活得多,必须要结合语境才能判断。如2023新课标Ⅰ卷的11题C项:“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追加训练】在选文中另外选择四个文言实词,按“选文+课内”的模式,出一道题。要求:四个选项考查的知识点不能重复。

三、第13题:文言文翻译

1.确定评分点,将其译准确:

⑴①素:一向。②矫:矫正,纠正。③杖:名作动,杖责。

⑵④罢市:停业。⑤丧:灵柩。⑥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⑦酹:洒酒祭奠。

以上七处都有可能被作为评分点,要准确翻译。

2.参考译文:

⑴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4分)

翻译: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⑵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4分)

翻译: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四、第14题:文本探究

题目: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因①他自知触怒皇帝,自己会被皇帝赐死;②但他仍旧抱定必死的决心准备进谏(上疏)。

五、诗歌鉴赏

第一首:《愁喜友人至》赏析

深愁喜友人至  

刘沧

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犹对古城荒。

此身未遂归休计,一半生涯寄岳阳。

15.(中等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拖着羸弱之躯迎接远来的友人,表现出真挚的友情,也隐含着内心的感激。

B.颔联写诗人与朋友在灯前月下,叙旧吟诗,营造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情感氛围。

C.“霜”“落叶”“寒”等词语表明了季节特征,“衡门”一词透露出诗人生活困窘。

D.尾联两句直抒胸臆,蕴含无限悲苦: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异乡,有家难归。

16.(稍难题)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道:“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鉴赏过程:

1.你是如何切入对这首诗的解读的?

2.谁来说说这首诗四联的大意?

【首联】朋友骑着瘦马赶了老远的路来看我,连青山也和我一同感到喜悦,觉得秋色也美丽起来。

【颔联】我与友人在灯前叙旧,夜色中灯光照耀着阶前的草地;我们在月下饮酒赋诗,直到溪边树上都结了霜仍兴致不减。

【颈联】落叶枯萎,像燃烧后的灰烬般乌黑;我的破房子正对着古城,周围一片荒凉。

【尾联】我一生都不得志,老了都不得归家,半生漂泊无依,如今客居岳阳,实在凄凉难耐啊!

3.有人说这首诗是“愁”“喜”并重,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不同意。①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前四句写“喜”,后四句写“愁”,实际上是“喜”衬“愁”。(2分)“愁”在前四句中也有暗示,如“道路长”可见诗人“归家”之难,“溪树霜”可见诗人内心凄凉。(2分)③后四句既抒发了无人荐赏、四处漂泊的落魄失意之愁,也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2分)

4.第16题如何审题?

题干: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道:“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审题分析】“此”指的后四句与前四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似断实连”要从结构角度理解,表面上看是“断”的,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要讲清楚为什么“似断实连”;“寓意深微”要从情感意蕴角度理解,要答出“寓意”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深微”或“深微”到什么程度。

【答案一】①前四句写友人到来之喜,后四句写处境困窘之愁。一喜一愁表面上不相关联,这是断。②后四句其实是诗人向友人倾诉心中悲苦,紧承挚友相逢“话旧”“醉吟”之喜,此为连。③诗人写自己处境困窘,既表达对命运的不满,又满怀遇到至交的欣慰与感激。是为寓意深微。

【答案二】①似断实连,是指后四句的“愁”与前四句的“喜”看起来是“断”的,(1分)但“愁”在前四句中也有暗示,如“道路长”可见诗人“归家”之难,“溪树霜”可见诗人内心凄凉。(2分)②“寓意深微”是指诗歌蕴含的情感复杂:有处境的困窘,也有对命运的不满,还有得遇至交的欣慰,以及对来访友人的感激等。(3分,答到任意一点得1分,得满为止)

第二首:《赠赵伯鱼》赏析

赠赵伯鱼(节选)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诗歌大意】

首联:你在荆州早就认识了前辈诗人高荷和黄庭坚,诵读两人的诗句声音琅琅。这两句是说赵伯鱼对高、黄两人的诗非常熟悉,表达了诗人对赵伯鱼勤奋好学的赞赏之情。

颔联:后生勤奋好学果然让人敬服,而我常常谈论不我,还谈得简单粗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生的敬畏、对赵伯鱼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可看出诗人谦逊。

颈联:学习诗歌应该像初学禅,还没有领悟的时候要广泛地琢磨各个方面,这里是给赵伯鱼提出学诗的建议:“遍参诸方”,即广泛学习,肯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悟”的境界。

尾联:有朝一日领悟了诗歌的要义,就能赏析出其他诗歌的要义,就能信手拈来写出自己的诗来。该句表达了诗人对赵伯鱼的寄托与勉励:希望他将来能够对身边、眼前的信手拈来,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诗。

【参考答案】

15.B。“后生可畏”表达了诗人对赵伯鱼的敬畏、赞赏,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谦逊,并没有“劝诫”之意。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6. ①第一要“遍参诸方”,即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第二要“一朝悟罢”,即只有领悟诗歌艺术的真旨,才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相关链接:

20231020高考复习|10-3专题练:《论积贮疏》《资治通鉴卷十六》《深愁喜友人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