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伯萧散文文化心理探析|吴伯萧散文代表作

 龙泉清溪 2023-10-31 发布于山东
           摘 要:吴伯萧散文创作以清婉明丽的笔调,凝炼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意境悠悠,情思充溢的艺术天地。在他的散文世界里包含了两种文化心理:早期的小资产阶级文化心理及后来处于主导地位的延安文化心理。我们通过考察,可以探究影响作家文化心理的两种因素――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生经历对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吴伯萧;散文创作;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34-02
  
   一、吴伯萧散文文化心理形成的环境与经历
   作家的生活环境及成长经历与他散文风格、文化心理的形成以及转变都有密切的关系。他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全部融进了他用真情实感,用心灵去谱写的散文艺术天地之中。在丰富的想象之中,事的叙述,物的展露,都富有生活的情趣和深远的意境,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一种自然生活的本真状态。
   (一)顺境中的小资产阶级情怀
   优越的家庭环境以及平坦的生活道路使吴伯萧早期的散文具有浓重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吴伯萧1906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的书香门第, 1924年在孔府任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德成的英语教师。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之后在青岛大学当过三年多校长办公室职员,在简易济南乡村师范当过一年半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还在山东省教育厅担任过高等教育股主任科员、莱阳简易师范学校校长。作家在抗战前的经历几乎是平平静静顺顺利利,此时的散文如“在这临行时的前宵,听着你午夜的市声,熙熙攘攘,喘着和平的气息,我怀了万分惆怅。”(《山屋》(一九三三年,夏))只局限于在书斋内浅吟低唱,抒发自我的儿女情长、离愁别绪及描写琐屑奇文逸事之类,具有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化的心态。
   (二)时代的潮流造就地道的“延安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全民抗战浪潮的推动下,吴伯萧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创作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4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这一时期是作家创作的高峰期,作品反映了那一代人特有的延安精神;也是延安造就了他,使他的散文作为主流文学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环节。
   (三)实干家的书斋情缘
   1956年后,吴伯萧开始了散文创作的新高潮。参加全国总工会作家参观团任南团团长,去太原、洛阳、武汉等七个城市参观访问,创作了《难老泉》、《钢铁长虹》、《火车,前进》。出访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写《记海涅学术会议》、《谈海涅》、《谒列宁――斯大林墓》、《记列宁博物馆》。1957年创作了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北极星》,作家自认为他的创作是从此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创作了《延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光》等一系列回忆歌颂延安革命精神的文章。这些散文,真挚感人,以崇高的革命思想感染读者的心灵,教育和鼓舞着人们,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1979年作家到四川参加纪念郭沫若逝世一周年学术讨论会,访乐山沙湾郭沫若故居,登峨眉山,创作了《攀金顶》。1980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并参加中国作协的各项活动,创作了《天涯》、《访南糯山》、《鹰》等散文。之后又有《无花果――我和散文》、《海》、《理发到差》、《论忘我的境界》等出版。这些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人生现实的体悟,传达了他的书斋情怀,有一种别样的风致和情韵。
   二、文如其人 人如其文――艺术文化心理分析
   从早期华丽的书斋浅吟低唱到延安时期质朴的昂扬慷慨,体现出的既是作家个人的内心成长历程,也透漏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形成过程。吴伯萧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我是写作的分水岭。”
   (一)早期:意境悠悠,清新散淡的小资情调
   早期散文风格受惠特曼影响,代表作散文集《羽书》,时而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时而婉约惆怅,浅吟低唱,体现出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山屋》(一九三四年四月六日,青岛万年兵营)一文引到:“呵,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惠特曼:《草叶集》。……在这临行时的前宵,听着你午夜的市声,熙熙攘攘,喘着和平的气息,我怀了万分惆怅。”
   此时的作品风格局限于在书斋内浅吟低唱,抒发自我的儿女情长、离愁别绪及描写琐屑奇文逸事之类,未能跳出个人狭小的生活圈子。作家浓浓的诗意来自刻意的追求,苦苦的营造,一开始就反映出善于抓住一件事或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展开联想,回忆往事,憧憬未来,以及纵谈古今的特征;并且以一种清婉明丽或带感伤的笔调,凝练的语言,尽情地向读者倾诉,从而创造了一种意境悠悠,情思充溢的小资情调。另一方面,由于此时的他没有得到光明思想的指引,内心感到迷茫和矛盾,所以在创作上往往表现为视野狭窄,题材不太宽阔,他憧憬幽静生活、逃避动乱的社会现实,在静雅的书斋里浅吟低唱。由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代投影较淡薄,现实烙印不够浓重,这也是与他后期作品最大的区别之处。
   与时代特色相比较而言,《羽书》的艺术成就达到的水平要高一筹。结构严整,语言洗练,文风清新,表现出作者在散文方面的天才造诣和功力。他说:“那时自不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情感,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及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味……”朱光潜在《散文的声音节奏》里说,他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吴伯萧散文在语言上,常常用气势强劲的排比和反复句,也融进文言词汇、诗词佳句、成语典故,韵味独特。
   (二)高峰期:“红色”事物做载体,延安精神为骨髓
   吴伯箫是一位典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作家。“北极星指着正确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文艺工作的北极星。它确定了文艺工作的方向,它指出了繁荣文艺广阔的道路。”在几十年革命征程中,吴伯萧始终保持着党的优良传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有着朴素深厚的感情,以党的事业为重,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吴伯萧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对他思想和文化心理形成最关键的因素是延安的文化精神。
   当作家投人到了火热的现实斗争,深入到抗日战争第一线,散文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作品,这些作品都与早期的散文有了很大不同。感情真挚强烈,语言朴质无华,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更多融入到了浴血奋斗的生活,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洋溢着革命的激情,特别是现实的时代生活记录,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揭示了其创作的新的文化心理:健康、进取、积极向上、充满乐观、昂扬慷慨、坚定不移的延安文化精神。
   这些具有延安文化精神的散文中既包含对革命圣地的礼赞,对往昔革命生涯和战友的深切回忆,也有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赞美;既有战斗的生活记述,革命情怀的抒发,也有具体可感的历史背景以及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此时,作家成熟的文风形成,他娴熟地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融进散文的主题中,纺车、菜园、窑洞、延河水、宝塔山、枣园、井冈山、北极星等极其平常的景观,被独具慧眼的挖掘出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三、对吴伯萧散文创作的认识与评价
   在吴伯萧散文创作中对时代背景的表现与主流文化的追寻是其文化心理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吴伯萧的散文在当代文学史乃至当代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可泯灭的。应该说,延安文化精神因为有吴伯萧,当代文学因为有吴伯萧,我们的民族文化因为有吴伯萧,才显得它意蕴丰饶而饱满,因吴伯萧写作的精神与思想概括了我们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的理想,真诚挚切,蕴藉深沉,纯朴素雅的精神,在他的文本里总是以隽永的情思引人深醒,他的散文创作概括了一代人的理想追寻。
   吴伯萧创作中延安“红色”文化心理的选择,在延安文化精神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如今延安文化已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旗帜,它融入了博大的民族精神,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他将一现代人的延安精神灌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中,书写了一部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经典,从而在创造延安文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文学,建立起一种提升人类新的理想与文化精神的范式。当我们回顾那一段中国历史时发现,我们的心灵经常被那一时期可爱的人与崇高的精神所震撼。他的作品融注了对生活的深层憬悟与对民族历史、生命现象、生活态度、以及人生真谛的诠释。
   如今,延安文化精神格外珍贵, 所以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吴伯萧的散文的价值,抓住特殊的时代背景与作家的人生经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探讨一个散文家是如何在对现实的思考,对时代的探寻中逐步构筑起他的艺术大厦的。他的文学素养、革命生活,渊博的学识和深广的思想是他创作、求索、建树的基础。他用艺术的画笔,使思想与艺术达到高度融和,他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形成的文化灵魂,给一颗颗心灵送去的是永恒的信念、智慧的闪光。这种文化抉择显示了他作为大写的中国人的坚韧,这种文化心理选择的智慧性、科学性、真理性和永恒性已为历史所证明。
  
  参考文献:
  [1]徐柏容编.百花散文书系新当代部分:吴伯萧散文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06.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外文出版社,1961.
  [3]吴伯萧.吴伯箫散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J].省略,2010-1-3.
  [5]吴伯萧著.北极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