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的一些感悟

 以仁通志 2023-11-01 发布于陕西

今年开始读《金刚经》,读的次数多了,被其中一些文字触动,有空的时候就去思考,有了感悟就想记录下来。今天想说的是分别心,只要对佛教有一定了解,就知道它主张消除人的分别心,因为它认为分别心是烦恼的根源之一,我读《金刚经》的时候,反复看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段话,按照《金刚经》的意思去理解,它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没有别人,没有众生,也没有长寿的人,阅读的时候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常识是违背的,如果世界上没有我,那么这篇文字是谁写的?如果世界上没有别人,那么是谁在看这篇文章呢?如果没有大众,那么世界上70多亿人怎么解释?如果没有长寿的人?那么我们每天看见的老年人是怎么回事?

对上述问题我思考很久,有了一些答案。

0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要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没有别人、没有众生、没有长寿的人,首先要理解《金刚经》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一共八个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我们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意识所接触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一直在发生变化,所有存在的东西都会有消失的一天,既然注定要消失,就不要执着,就把它看做不存在,就像镜子里的东西有很多,但都是影像,不可能从镜子里掏出真实的东西来,既然所有东西都不是真实的,那么我、别人、众生、长寿的人自然也不真实,这是第一层解释。

02 万物一体不分彼此

有了第一层解释,估计少数人可以理解什么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大部分人无法理解,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因为他们认为镜子里的东西和镜子外的东西很容易区分,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看见的东西在镜子外边,是真实的。

也许《金刚经》知道人们有这样的疑问,它原本想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彻底解释这个问题,但这个解释违反大部分人的直觉,所以它进一步展开来讲,提到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它知道大部分人不相信这是虚幻的,因此从分别心的角度去解释,它认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者是一个整体,不分彼此,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来说,假定你是一个没有意识的灵魂(真我),来到一个陌生的房间,里边有10000个人,对你来说都是陌生人,没什么分别。现在让你随机选择1人并借用他的身体,当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这10000个人瞬间有了分别,你进入一个叫张三的身体里,你瞬间就把张三当做是“我”,同时把其他9999人当做“别人和众生”,其中年龄大的人被你看做“寿者”。

《金刚经》也许是说这10000个人都不是你,当一个人产生“我”的意识的时候,已经偏离生命的真相了,他随后产生了“别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就距离真相越来越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