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印章”起源何时

 怀旧書馆 2023-11-01 发布于黑龙江

印章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标志,但它起源于何时呢?从现存的印章实物来看,我们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从文献资料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已经有了关于印章使用的记载。那时的印章通常称为“鉩”(玺,音同玺),有官鉩、私鉩之分。

秦统一中国后,印章在名称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官私印章统称为鉩的习惯,规定只有帝、后的印章才能称之为“玺”,而百官与百姓仅能称“印”。

中国“印章”起源何时

有意思的是,在两汉以前,并没有纸张,那时候的印章有什么用呢?原来,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为封发物件、简牍,把印盖在封泥之上,以防私自拆启。当时的公私简牍都是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绳的交叉处用潮湿的黏土贴牢,再在黏土上盖上印章,作为信验,这是那时印章的主要用途。当然,也代表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和印记。后来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只是存在于某些物品之上。

中国“印章”起源何时

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起于唐宋,但主要是兴盛于元以后。因此我们在唐宋书画上看到的钤印不多。今天见于宋以前书画上的印章大多是后来的鉴藏印。例如宋徽宗时藏于内府,见于《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上的“寳和”、“政和”、“教主道君”和天水双龙等印章多是那时钤上的。徽宗时还编有《宣和印谱》,收录了北宋以前的印章图样。

自元代以来,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其鉴赏大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印章本身,一是印文的篆刻,而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