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泉山

 新用户99584979 2023-11-01 发布于江苏

命名

玉泉山的名称来源于山中的泉水。“玉泉”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金史》之中:此地有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玉泉”。明初王英作诗形容玉泉:“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溅银花,宛如玉虹,故明代或更早就有“玉泉垂虹”的说法,玉泉山自金朝便被确定为“燕京八景”之一。[6][7][9][10][11]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玉泉山最早开发改造于辽金时期,当时已有皇帝修建行宫消暑避夏。元世祖忽必烈在山上建昭化寺,为了保护玉泉水水质,还颁布谕旨“禁玉泉山樵采渔伐”;明代英宗在山间建有上、下华严寺,并亲自题写匾额。清代时期玉泉山建造规模达到顶峰。玉泉山最早的建筑为金章宗时的行宫“芙蓉殿”,又称“玉泉行宫”,在元、明时期,玉泉山就是京郊的游览胜地,也是皇家取水用水之地。[1]
乾隆时期,静明园内拥有30余组建筑群,其中寺庙就有10多座,玉泉山建有不同形式的佛塔数座,故外国人称玉泉山为“塔山”。这个时期候,玉泉山静明园景致可分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和南山景区。乾隆十八年,皇帝对园中景点逐次命名题诗,形成了“静明园十六景”。“十六景”名为: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因综绘、绣壁综绘、溪田课耕、清凉蝉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处钟声、翠云嘉荫。[12]

建造历程

明清的宫廷用水皆为玉泉山水,此外,玉泉山水也是民间用水的水源之一。康熙十二年(1673年),就曾经对玉泉山水道进行过疏浚,二十二年在北长河建设玉泉新闸,二十九年,又建玉泉山石闸一座。雍正十年(1732年),对静明园内外河进行疏浚。乾隆七年(1742年)到九年,高宗弘历决定对瓮山泊进行大规模开挖、清淤和疏浚,高宗弘历在修建静明园过程中,把堵塞泉眼的砂石清理出去,使得二泉喷涌,弘历分别为它们命名为宝珠泉和涌玉泉。宝珠泉水南流,和试墨泉水合流,形成静明园东北部最大的镜影湖,镜影湖南北长22米,东西宽9米。乾隆十四年(1749年),高宗弘历派人勘察玉泉山水系,对玉泉山水系的来龙去脉有了充分了解,于是对玉泉山周边的泉水进行整合,最后形成8个泉:山阳泉、裂帛泉(亦称裂帛湖)、涌玉泉、宝珠泉、试墨泉(也叫坚固林泉)、镜影涵蓄泉(简称镜涵泉)、迸珠泉和涵漪斋泉等。[13]
清朝时期,静明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并命名了“静明园十六景”,达到了玉泉山风景建设的全盛时期。[13]康熙十九年,玉泉山在前代基础上扩建成园,并取名“澄心园”。乾隆十五年静明园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这次扩建将玉泉山全部山体及周边河湖地段全纳入宫墙之内,扩建的静明园大约于乾隆十八年完成。南北长1350米,东西宽590米,面积约65公顷,开6座园门,即南宫门(正门)、东宫门、西宫门、小南门、小东门和西北夹墙门等。康熙三十一年,改名为“静明园”,此时玉泉山已属清朝在京西的行宫之一。自此,玉泉山就变成了皇家园林。康熙雍正时期静明园大致的范围在玉泉山的南坡和玉泉湖、裂帛湖一带。乾隆十八年,静明园扩建完成。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玉泉旁立有两座石碑,左为乾隆御书“天下第一泉”,右为御制汪由敦所书《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3][6][14]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期间,静明园同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一起遭到联军劫掠和焚毁;光绪年间,玉泉山建筑曾部分被修复;民国以后,玉泉山曾作为公园向民众售票开放,当时园内还修建过玉泉旅馆,开办过汽水厂;日伪时期,加固修缮了玉峰塔,修复了香光寺,直到解放前夕,仍可大体上看到静明园原本样子;1949年后,玉泉山已经作为政府禁地,得到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保护,且除十六景之一'玉峰塔影',其余景点停止对民众开放。[15]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玉泉山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东麓的支脉上,距离颐和园昆明湖西约5千米的,[16]经纬度范围为39°59'34'N,116°14'32'E、39°59'33'N,116°14'33'E,占地0.17平方千米,其中水面0.13平方千米。[1]

气候

玉泉山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2]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前后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由于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的势力消长、互相推移等变化,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冷空气由于受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玉泉山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玉泉山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多变,日较差大,易发生大风、沙尘天气;夏季炎热多雨,是雷暴、大风、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的多发季节;秋季晴朗少雨,舒适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17]

地质地貌

玉泉山地形图
玉泉山是小西山山脉突进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成南北向的山峰群,山势为西北走向,形状如同马鞍,岩层多为石灰岩,主峰玉泉海拔约100米。[1]玉泉山属太行山脉,地处华北板块中部, 位于北东向太行山隆起东北端,玉泉山的地层主要为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的地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侏罗系和第四系,其中又以侏罗系和第四系居多。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包括页岩、砂岩、粉砂岩、泥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由于构造运动较为剧烈,因而造成了志留系、泥盆系、三叠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的缺失。构造地貌主要是一些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向斜山,岩石地貌包括碳酸盐岩地貌和花岗岩地貌。[18]

水文

玉泉山上丰沛的泉水冒出,借地势沿清河东流而下,内聚成湖、外流成河,汇集为西山诸水。玉泉山上泉水众多,除玉泉外,山间还有迸珠泉、裂帛泉、含漪湖、玉泉湖、镜影湖、试墨泉等泉水,这五个泉水以水道相连,紫绕于玉泉山的东、南、西三面,五个小湖分别因借于山的坡势而成为不同形状的水体,玉泉山诸泉近年因地下水位下降而断流。[1][19][20]

方位布局

静明园巅峰时期,山中修建了四座不同形式的佛塔,如玉峰塔、妙高塔等,故而玉泉山有“塔山”之称。玉泉山的南面有“廓然大公”“涵万象”等庭院。玉泉湖中有三座小岛,俗日“一池三岛”。湖的两岸有“玉泉趵突”,泉侧有“天下第一泉”的御碑。[1]
玉泉山景区分布图
按景区划分,玉泉山分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和南山景区。东山景区有影镜湖,因楼台错落,翠竹丛生故名“风篁清听”。东岸靠近湖边的有“延绿厅”水榭,西岸有“影镜涵虚”景点。湖南岸有“分鉴曲”“写琴廊”等景观。西山景区有园内最大的建筑群,并且建筑格局为坐东朝西。西山景区建筑群里的东岳庙,院落就为四进四出,分别供奉着东岳大帝,吴天至尊,玉皇大帝等神仙的雕像。东岳庙的南边有“圣缘寺”景点,其也为四进院落,其中第四进院落有琉璃塔一座。东岳庙之北为“清凉禅窟”,有一座小园林,正殿坐北朝南,中有亭台楼榭曲廊相接,错落于假山叠石之间。这是一组佛道并立的建筑,足当年佛道合一政策的反映。南山景区是园内最为重要的景区,沿山路的平地比较开阔,景区分为有宫殿区、玉泉湖、裂帛湖以及纡曲萦回的水道。湖的南岸紧接南宫门之北的一组建筑群'廓然大公'是静明园的宫廷区,西北两面以山为屏,山峰上点缀华藏塔及玉峰塔[1][11][21]
从功能看来,静明园大致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玉泉山的东、南、西三面,将含漪湖、玉泉湖、 裂帛湖、镜影湖、宝珠湖五个小湖之间用水道相连。湖面宽度均控制在三百米以内,根据“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理论,这是隔岸远观建筑景观的最佳视距。从建筑来看,玉泉山静明园佛教的兴盛,历代都的建有寺院,乾隆朝在前代的基础上扩建,使静明园内共有大小景点三十余处,其中三分之一与宗教题材有关。静明园山地范围内拥有寺、观11所,玉泉山上有4座不同形式的佛塔,另外玉泉山还开辟了大量的石穴、洞景。这些宗教建筑结合其他风景点,使玉泉山静明园的整体格局更趋完善。如位于山顶的玉峰塔,其与玉泉山山体山形的绝妙构图为北京西北郊更广阔范围内远距离观赏的代表景致。[11]

重要景点

玉泉十六景

玉泉山十六景分别分布在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南山景区三个景区之上。[11]
玉泉山景区分布图

南山景区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位于南山景区,北临玉泉湖,是一座以宫殿为主的建筑群,它包括“廓然大公”正殿七开间和“涵万象”后殿五开间。这组建筑群呈对称布局,和玉泉湖中的“乐景阁”以及南宫门三处形成南北中轴线,代表着清代皇家园林建造的标准形制。[11]

芙蓉晴照

玉泉湖位于廓然大公以北,湖中有三座小岛,处于南山景区的中心位置。玉泉湖湖面近似方形,东西宽约150 米,南北长约 200 米,湖中三岛的排布沿袭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构造格局,中央的大岛上有“芙蓉晴照”这一景观。[11]

玉泉趵突

玉泉湖的西、北两面靠山,西岸“玉泉趵突”一景即玉泉泉眼所在地,也是静明园十六景之一。泉旁有二块石碑,右碑刻有乾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左碑刻有御书“天下第一泉” 五个字。玉泉的泉流在历史上非常丰富,当年是京西皇家御园及辽代以来京城城市和漕运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为为燕京八景之一。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贵大米。元代宰相耶律楚特用玉泉水制墨,命名“玉泉新墨”,是上等佳品。[7][11][12]
玉泉趵突

玉峰塔影

玉峰塔位于玉泉山主峰,是八角七级仿木构楼阁式石塔,塔高约47.7米,以十六景之一的“玉峰塔影”出名。据文献记载,刘备当年为了供奉关羽在玉泉山建有贞烈祠,在《三国演义》中,玉泉山为关羽显圣的地点。玉泉山上有一系列佛教文物、三国遗迹,这使它成为自然和人文景观合为一体的景区。[11][19][22]
玉峰塔影
康熙时期,玉泉山主峰玉峰是皇家阅兵的“观礼台”,到乾隆时期,山上开始了巨大的工程建设,并逐步形成各具风采的建筑群。玉峰上修有玉峰塔,它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高 47.7 米,全身浅杏黄色,上下共 7 层。塔身坐北朝南,一、三、五、七层的东、西、南、北四面阁开一座券式门,其他各面开拱券式镂花漏窗。二、四、六层的门场与之相错落。这样的交错布局可以防止塔身开裂。每层之间有专仿木的斗拱,承托着砖雕的塔檐。檐角下悬有塔铃。塔顶由八条垂脊交汇而成,上置葫芦宝珠形铜刹。与峰塔内建石制阶梯可以盘旋而上,各层中有三个壶门式佛龛,佛龛两边的楹联是乾隆皇帝亲手撰写的,但字迹已经风化模糊了。虽然玉峰塔是按照金山寺慈寿塔的样式建造,但它结合了北方的气候地理特点,塔身没有慈寿塔的护栏,每层的塔檐野外伸得较短,这样可以抵抗北方猛烈的强风。当玉峰塔挺拔的身姿映照在水面之上,就成了静明园十六景之一。乾隆皇帝将此景命名为“玉峰塔影”。[11]

东山景区

风篁清听

“风篁清听”是一座两层楼五开间的主体建筑,湖北岸楼阁廊榭植物配置以竹为主,故得此名。其南面为临湖的“创得斋”“如如室”和临河的“绕屋双清”,以曲折的回廊串联为小庭院空间。“风篁清听”的西邻为两层的“近青阁”,东邻为“撷翠楼”,架岩跨涧构筑于湖的水口部位,再用曲尺形游廊连接于方亭“飞云隈”。这整组建筑群以“风篁清听”为轴心展开,或倚山,或临水,或跨涧,沿着湖岸的坡地高低错落构成一组主次分明、空间既围合又通透的别致的园林建筑群。湖东岸有船坞及水榭延绿厅,此景区即“镜影涵虚”一景,沿湖岸有分鉴曲、写琴廊,向南直达试墨泉。[11]

峡雪琴音

妙高寺共两进院落,第一进的山门 内为正殿“江天如是殿”,寺后有锥形塔名“妙高塔”,是园内的制高点之一,塔的右后方为“该妙斋”,在第二进山门内,周围绕以回廊。侧峰南面山坡上有楞伽洞、小飞来、极乐洞等景洞。“峡雪琴音”一景是跨涧架岩构筑的两进院落,是观赏山泉景观的好地方,附近山间还点缀着几座小型亭阁,为“丛云室”“招鹤庭”“翠迎亭”等。[11]

灵鹫支峰

东山景区的山地建筑不多,主要的一组在北侧峰顶。镜影湖北为宝珠湖,泉名宝珠泉,湖西岸有含泛堂、书画舫,游人可自此循山道登至山顶。山顶主要景点是妙高寺,寺前建石坊,额曰“灵鹫支峰”。[11]

西山景区

西山景区即玉泉山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山西麓的南半部地段开阔平坦,在这里建置了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包括东岳庙、圣缘寺、清凉禅窟等道观、佛寺和霞起楼、犁云亭、方亭等园林建筑。这些亭台楼阁均以各式曲廊联系,随意错落穿插于假山叠石之间。含漪湖北岸临水建“含漪斋”,斋前设游船码头。含漪斋之西即静明园的角门,自香山一带以石渡槽导引过来的 泉水在此处折而向南,汇入玉泉山水系。角门外面的石铺御道南连大宫门,往西直达香山静宜园[11]

其他看点

玉泉酒

由于玉泉水质甘清,不但皇宫内饮用水取之玉泉山,皇帝出京巡幸、围猎时亦载玉泉水以供御用,清宫御酒更专以“天下第一泉”玉泉水酿造。清代,为保障宫中用酒,在光禄寺内设有良酝署,专司酒礼之事。城里西安门内,建有酒局,共有房屋二十四间,有六名酒匠、两名酒尉专负其责。用玉泉水酿造宫中御酒,原料配比与一般水酒不同。其酿酒配料大致为:糯米一石,加淮曲七斤、豆曲八斤、花椒八钱、酵母八两、箬竹叶四两、芝麻四两,可酿成醇美浓香的御用玉泉酒九十斤。自乾隆朝酿制玉泉酒以后,宫中皇室平日及节日饮用、赏赐宠臣、招待国外使者,主要是用玉泉酒;就连御膳房做菜,也以玉泉酒做调料。清帝宣统逊位后,趋于衰微的逊清皇室因形势所迫,寻求用以往皇家享用的玉泉酒,办成一项官商合办的酿酒企业,以补贴逊清皇室经费的不足。民国二年五月,山东福山商人朱东海瞅准时机,禀请逊清皇室在静明园(即玉泉山)东门外迤南,租用清宫官地二十余亩,兴办玉泉山啤酒汽水公司。[23]

水景园

玉泉山含漪湖、玉泉湖、裂帛湖、镜影湖、宝珠湖这五个小湖之间以水道相连,萦绕于玉泉山的东、南、西三面。五个小湖分别因借山的坡势而成为不同形状的水体,结合建筑布局和花木配置又构成五个不同性格的水景园。它们的湖面宽度均控制在100米以内,根据“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理论,是隔岸远观建筑主景的最佳视距。[3]

玉泉山山形

玉泉山的山形轮廓秀美,略具峰峦呼应之势,因而玉泉山上的建筑也就极其疏朗,体量也较小。目的在于以简约之风突出山景的自然天成之美,山顶玉峰塔与南侧峰顶的华藏塔、北侧峰顶的妙高塔相呼应而成犄角之势,恰如其分地把山脊的曲线加以点染。样的点缀虽惜墨如金,但由于位置经营合宜而使得玉泉山秀丽的山形因此愈发显得凝练生动,玉峰塔与玉泉山珠联璧合的完整构图成为西北郊广大范围内远距离观赏的对象和借景的主题。[3]

开发与保护

1949年后,玉泉山静明园为国家机关使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1]
1957年,玉泉山静明园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5]
1995年,北京玉泉山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并投入了运行,电视可接收到30多套节目。当时,这站微波信号传输、节目源最多的户用第一大站。[24]
2006年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

相关文化

七巧玲珑塔

传说,玉泉山附近曾是一片沼泽,人们只能在山脚下种几块薄田度日,然而一到夏天,湖里就会喷出老高的水柱,影响庄稼的生长,后来有个官员决定填上海眼,他动员百姓担土抬石,但一连三年仍然没填上。有一天,一个黑胡子老头听见人们叹气,就问去询问情况。老头听后当即表示他有主意,总管向他讲了三年来治水的过程,老人听后向总管要了一千个棒小伙儿,一千份他挑来的那种锔锅。老人在海眼北边的山头上丈量了尺寸,就修起了土“馒头”。半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老人让人们按照东南西北分头化起了铁水,夜晚映得漫山通红。七天时间过去,在老头的指挥下,人们从四面把铁水向土馒头顶上泼去,于是,一个巨大的铁锅造出来了。人们一起使劲把铁锅翻了过来,顺着山势向南滚去。黑胡子老头上去趁锅未翻稳的当儿,飞起一脚,铁锅顺势又翻了一个身儿,不偏不歪正扣在海眼上。人们为了把大锅压住,在锅上盖起了这座七级玲珑宝塔。[25]

玉泉趵突

相传乾隆时期乾隆帝为验证此泉水质,令人取来全国各大名泉的水样,与玉峰塔的玉泉水比较。称量结果得出,济南珍珠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苏州虎丘泉等名泉,每斗(银制小斗)质量都在一两二厘以上,玉泉水每斗质量仅为一两,水轻则质优,于是,乾隆赐封“天下第一泉”,题字“玉泉趵突”,又题字“功惩无双水,名称第一泉”。[6][19][26]

玉泉题诗

清帝乾隆对玉泉山景致亲自定为'十六景',每景以四字命名,各题诗一首,并留下了'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吾安能以十六景概之。”的感叹。[7]

玉峰塔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时候,曾路过镇江金山寺,寺中有一塔名为见慈寿塔,甚是高大巍峨,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于是命人将塔绘成图带回京,此后玉泉山主峰上就有了一座玉峰塔,塔中还供奉着定光佛像。[7]

相关书籍

历史上对玉泉山静明园记载的书籍有:《静明园册》《长安客话》《缑山集》《燕都游览志》《白岩集》《南濠集》《水品》《寄园寄所寄录》《帝京景物略》《戴司成集》《怀麓堂集》《金史地理志》《金史章宗纪》《元史世祖纪》《元史本传》《前溪集》《日下旧闻考》等等。[25]

北京烤鸭

最早的北京烤鸭的食材是来自京西玉泉山脚下的北京白鸭。北京白鸭,全身羽毛纯白,体型硕大丰满,体躯呈长方型,构造雅观。前部昂起,头部圆形,无冠和髯,颈粗,眼明亮,喙扁平,呈橘黄色,喙豆为肉粉色。虹彩呈蓝灰色。胫、蹼为橙黄色或桔红色。据历史记载,明清时京西玉泉山一带就专门放养特供皇宫北京鸭。玉泉山一带溪流交错,水食丰富;西北环山,冬季可以御西北风的侵袭;河溪因源于泉水,严冬不冻,夏季凉爽,非常有利于北京鸭的生长发育。加上鸭农长期的精心饲养,选优去劣,终于培养出了优良品种的北京鸭,也正因为是皇宫贵族吃北京烤鸭,北京烤鸭长期以来一直是达官显贵们的专宠。[27]

重要事件

1957年,玉泉山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
2006年,玉泉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