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相录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优劣小议

 小夏ho78b993zg 2023-11-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注:原文发表于《四库学》(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1-207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优劣小议

周相录

  摘要  

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四库全书》编纂人员曾对收录文献的部分文字进行了改动,因此,后人对《四库全书》所收录文献的版本价值评价不高。但是,通过比较《元氏长庆集》存世的不同版本,发现《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是存世诸本中唯一经过校勘的错误最少的一个版本,其价值不容低估。

关键词:《四库全书》;《元氏长庆集》;版本

      在2000年之前,唐代很多文人的别集都已有不止一个整理本,如白居易集,有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顾学颉先生校点的《白居易集》,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朱金城先生整理的《白居易集笺校》(2006年中华书局又出版谢思炜整理的《白居易诗集校注》、2011年又出版谢思炜整理的《白居易文集校注》);孟浩然集,有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李景白整理的《孟浩然诗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徐鹏先生整理的《孟浩然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佟培基先生整理的《孟浩然诗集笺注》等。而作为中唐数一数二的文人元稹的别集,则只有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冀勤先生整理的《元稹集》,而且只是点校本,没有注释。一边翻阅冀勤先生的《元稹集》,一边翻阅卞孝萱先生的《元稹年谱》,发现两者都不够完善,遂起意为元稹编一部新的年谱,校注一部新的元集。在校注元集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哪个本子作校勘底本。

      元稹别集没有唐代的印本或写本存世,现存最早的本子就是宋代的刊本。宋代刊本有浙江绍兴地区的刻本和四川地区的刻本,但散佚都非常严重。宋浙本只有卷四十至卷四十六及卷四十八共八卷存世,散佚较少的宋蜀本也只有二十四卷稍多(卷一至卷十四、卷三十两页、卷五十一至卷六十),都不及元集的一半,作底本显然不太合适。明代时出现的元集传本主要有四个,一为明杨循吉(1456~1544)影抄宋本六十卷,二为明董氏茭门别墅刻本六十卷(《四部丛刊》即影印该本),三为是明马元调(?~1645)鱼乐轩刻本六十卷补遗六卷,四为兰雪堂华坚铜活字本(存十八卷)。这四个本子,除马元调自己的补遗六卷之外,其余六十卷所收篇目完全相同。从问世时间上来说,马元调本刊刻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问世时间最晚;董氏茭门别墅刻本刊刻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较马元调本问世时间大约早半个世纪;兰雪堂华坚铜活字本刊于明正德十年(1516),较董氏刻本早不到半个世纪;杨循吉抄本抄于明弘治元年(1488),较兰雪堂华坚活字本问世时间早不到半个世纪。杨循吉抄本不但问世时间最早,而且是据宋本影抄,按照常情常理,文字应该是明代四个本子中最可靠的一个本子。大约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世纪80年代,冀勤先生整理《元稹集》时,选择的校勘底本就是明杨循吉影抄本;20世纪初,杨军先生出版《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三秦出版社,2002)时,选用的校勘底本也是杨循吉抄本。

      但明杨循吉抄本只有六十卷,而马元调刻本则另有马氏补遗六卷,从收录作品的完整性看,马元调刻本明显优于杨循吉抄本。正是从收录作品的完整性考虑,杨军先生2008年出版其《元稹集编年笺注》(散文卷)时,不再如“诗歌卷”选用杨循吉抄本作底本,而改用马元调刊本作底本。《元稹集编年笺注·例言》云:“其所以不再如诗歌卷之采用明人杨循吉影抄宋本,盖因为马本较杨本篇目增加,就古籍整理言,马本为后出转精之标志。”[1]2015年,吴伟斌先生出版《新编元稹集》,选择的校勘底本也是马元调刊本(但吴伟斌先生又谓“底本见诸《四库全书·元氏长庆集》”[2],明显不妥,因为库本是以马本为底本的校勘本,并不能等同于马本,参下文)。马元调刻本不但收录元稹作品最全(也有少量因贪多务得而误收的),而且讹误之处较源于宋代刻本的明董氏茭门别墅本为少。

      卢文弨《群书拾补》卷三五《元微之文集》云:“董、马二本虽皆云由宋本出,然宋本脱烂处,辄以意妄为补缀,有极不通可笑者。”[3]董氏茭门别墅本是古代讹误最多的本子,马元调刊刻时虽经校勘,剔除了一些错误,但仍然有一些讹误没有清理出来。为此,我在选择校勘底本时颇费了一番思量:选杨循吉抄本作底本,因其收录作品不太全,前六十卷势必以杨循吉本作底本,而六卷补遗势必以马元调刊本为底本,现代人之补遗势必又另选不同底本。如此,整理出来的本子,从某种意义上看,就像是和尚身上穿的百衲衣,东拼一块儿西拼一块儿;选马元调刊本作底本,收录作品最多,但问世时间较晚,讹误又比较多,以之为底本,势必增加校勘的工作量,并让校记写得比较烦琐。经过对古代几个版本的细心比勘,我决定选择《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作校勘底本。

      《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的底本是明马元调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本为……明松江马元调重刊。”而马元调刊本之渊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马元调刊本乃据北宋建安刘麟刊本而来:“此本为宋宣和甲辰建安刘麟所传,明松江马元调重刊。”[4]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赞同四库馆臣之说:“《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撰。此本乃宣和中建安刘麟所刊,明马元调据以翻雕。”[5]但是,马元调《重刻元氏长庆集凡例》云:“俗本体用策一篇,所缺殆千余字,必董氏所翻宋本,偶逸其二叶耳,今查《文苑英华》所载补入,庶为完文。”[6]董氏所翻宋本之“体用策一篇”缺“二叶”,马元调刊本亦缺“二叶”,则马元调刊本所据之底本或与董氏刊本所据之“宋本”为同一版本,或竟据董氏刊本再雕而成,亦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马元调刊本所据之底本,非杨循吉影抄本或杨循吉影抄本所据之宋本,因为杨循吉影抄本与杨循吉影抄本所据之宋本中的“体用策”都保留有完好的“二叶”。

      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是四库馆臣以明马元调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校正不少讹误而最终形成的一个本子,是古代诸版本中作品最全、讹误最少的一个本子。即以《元氏长庆集》卷一《思归乐》为例,如表1所示。

图片
图片

▲表1 《思归乐》各校本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不是将明马元调本简单地移植过来,而是经过了四库馆臣的校勘,清理了其中存在的一部分讹误,虽然清理得并不是特别彻底。

      如果将明杨循吉抄本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相比较,又可发现,用作底本的宋本原来空缺的地方,四库全书本偶有讹误,而宋本原来不空缺的地方,四库全书本则往往优于杨循吉抄本。今以《元氏长庆集》卷二一为例,比较四库全书本与明杨循吉影抄本的优劣差异(见表2)。

图片
图片

▲表2 《元氏长庆集》不同校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与明杨循吉影抄本《元氏长庆集》卷二一的异文共有十处,其中四库全本正确而明杨循吉影抄本明显讹误的地方共有6处,约占2/3;四库全书似是而明杨循吉影抄本似误的地方共一处,占1/10;四库全书疑误而明杨循吉影抄本似是的地方只有三处,将近1/3。由此不难看出,四库全书之文字明显优于明杨循吉影抄本的文字。同时,从表1、表2也不难看出,文渊阁四库全书虽然以明马元调本为底本,但并非照搬马本,而是参校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版本,如宋蜀本、杨循吉影抄本等,校正了马本原来存在的一些讹误。在此之前的董氏刻本,虽然也是“用宋本翻雕”,但与其他宋本或杨循吉影抄宋本文字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严格说来并不是刊刻者进行的校勘,而是“妄以己意揣摩填补”宋本“空阙字样”造成的。[7]马本因袭了董氏刻本的讹误,也没有进行严谨的校勘,只是补遗了六卷作品而已。因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氏长庆集》是中国古代元稹别集中唯一一个经过学者严谨校勘过的本子,是古代诸本中讹误最少的一个本子。

      正如很多学者曾经指出的那样,《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乾隆以“稽古右文”之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在编纂过程中,四库馆臣执行乾隆之命令,对存世之古籍采取全毁、抽毁、删改之方法,销毁或篡改了大批古代文献。鲁迅先生曾对此提出尖锐批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8]“文字狱不过是消极的一方面,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四库全书》,于汉人的著作,无不加以取舍,所取的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此外,对于'七经’、'二十四史’、《通鉴》、文士的诗文,和尚的语录,也都不肯放过,不是鉴定,便是评选,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9]但是,仔细考察四库馆臣篡改的文献就不难发现,遭四库馆臣篡改的文献,主要是词涉“异端”者、内容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合拍者、语乖雅正者、诋毁清朝统治者,而与以上问题没有多少关联的古代文献,四库馆臣则不会毫无根据地篡改底本。很多文人的别集、文学总集、诗文评等文学类文献,因与清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关联不太紧密甚或一致,自然不在被篡改者之列。而《四库全书》编修之时,很多文献的旧本或善本还在,取自校勘的材料较为丰富,四库馆臣又多饱学之士,态度还比较严谨,其校勘成就不容一笔抹杀。因此,在整理古代文献时,《四库全书》不仅可作重要的参校本,有些文献甚至径可取作校勘的底本。那种一提《四库全书》本,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抹杀,径直否定其价值,不是一种严谨可取的态度。

【注释】

[1]杨军:《例言》,《元稹集编年笺注》,三秦出版社,2008,第2页。

[2]吴伟斌:《凡例》,《新编元稹集》,三秦出版社,2015,第49页。

[3]卢文弨:《群书拾补》卷35,清乾隆抱经堂刻本。

[4]元稹:《元氏长庆集》,四库唐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第2页。

[5]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第668页。

[6]马元调:《重刻元氏长庆集凡例》,元稹《元氏长庆集》,明万历甲辰(1604)松江马元调刊本。

[7]钱谦益:《元氏长庆集·跋》,明弘治元年(1488)杨循吉影抄本。

[8]鲁迅:《病后杂谈之余》,《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185页。

[9]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57页。

作者简介

周相录,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主编:陈晓华

常务副主编:王玉敏

副主编:魏新

编辑部编辑:董晓月 冯鑫 管众 姜雨行 孔硕 刘兆轩 聂毅 蒲雅丽 孙惟轩 王晴 伍萍萍 姚艳芳

本期责编:聂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