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代用鼎制度和晋侯墓地的实证——“大河流金”特展小记(六)

 馱夫 2023-11-01 发布于福建
十、周代用鼎制度

周代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们认为天子、诸侯、卿qīng大夫、士、庶shù人各安其位,就能长治久安,所以用各种礼器来“明贵贱,辨等列”,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是身份的象征,墓葬中陪葬鼎的数量要遵守礼制规定。


一些学者整理研究考古资料和典籍,对周代的用鼎制度进行了梳理,大体结论如下:

1、鼎分镬huò鼎、升鼎和羞鼎

huò鼎是专门的炊具,煮肉用的。一般形体大,底部有烟火炱tái


升鼎是正鼎,放煮好的牲肉,是中心礼器。


羞鼎是陪鼎,放调味品。



2、升鼎的数量代表身份的高低,簋[guǐ]与鼎配合使用

升鼎(也可称列鼎)是一套形制相同的鼎,(后期升鼎一般是大小相次的,)鼎放牲肉,簋guǐ放粟稷,相配使用。


汉代何休注《春秋公羊传》中说:“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西周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或一鼎无簋。


例如:河南三门峡两周之际的虢太子墓(M1052),七鼎六簋。
山西晋侯墓地中未曾被盗的晋穆侯(西周晚期)墓,五鼎四簋。



3、东周以后,用鼎制度被破坏

东周后鼎的数量增加,大墓中常使用两套升鼎。贵族纷纷打破西周时的制度,逾越身份使用更高等级的葬仪。

太原春秋晚期的赵卿墓出土鼎27个,形制上看包括有七件、六件、五件三套升鼎。



战国中期湖北随州曾侯墓中使用九鼎八簋。


因为现存最早的古代典籍几乎都是周代晚期的,记载常常不同,相互矛盾;西周天子墓葬尚未发现;墓葬常被盗扰;墓中的鼎、簋构成复杂,同一考古资料如何诠释?学者也常各持一词,所以周代的用鼎制度并不明晰,但无论如何,周代使用青铜器作礼制的载体,以鼎簋的数量彰显墓主人身份,是客观的事实。




十一、晋侯墓地的鼎簋guǐ情况

展厅中陈列的是九代晋候墓地,最后一代晋文侯墓中出土的鼎簋,为五鼎六簋,晋文侯去世于746B.C.,已经是春秋早期。


晋国是周成王弟弟的封国,按说应该是诸侯一级的七鼎六簋,但实际考古发现,晋候到西周晚期使用五鼎的规格,令人费解。


晋侯墓地共埋葬了九代晋候,覆盖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早期近三百年的历史,下图列出了晋候墓地出土鼎簋的情况。


非常可惜的是晋侯墓地19座墓葬有8座被盗,遗失了珍贵的历史信息。从晋候墓地出土鼎簋数量的资料中,大致可以看出:


西周早期鼎簋制度尚不完备,大约从西周中期周穆王时有了成熟的鼎簋制度,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候墓为五鼎的规格,而晋候夫人均低一个等级,为三鼎的规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