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CIN·专访|许奕教授:攻克AVM应该为期不远

 zhuxrgf 2023-11-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2023东方脑血管病大会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OCIN2023)在中国▪上海举办。

脑医汇-神介资讯在本届大会期间(2023年10月19-22日)邀请多位国内外神介领域专家接受采访,采访报道将发布于脑医汇-神介资讯OCIN特别报道栏目,本期为大家带来大会执行主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许奕教授专访报道,欢迎各位同道阅读,分享!



Q1

脑医汇-神介资讯教授您好,您在本次大会分享了《AVM临床研究进展》讲题,在这里请您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您本次讲课关注的重点?

许奕 教授


这个问题非常贴合临床实际,脑动静脉畸形(AVM)是最复杂的一类疾病,甚至是目前神经介入领域的一个难点问题。第一,AVM疾病本身非常复杂;第二,现有的材料学方面有一定的缺陷;第三,我们对这个疾病根源的理解和认识方面还有差距,这就造成了临床效果不那么理想。以往通过介入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愈率大概只有20%左右,但是近年来,随着我们对动静脉畸形疾病解剖层面的深入理解、神经影像学的提高以及栓塞技术和材料学的进步,根据我们中心的数据,一些高度选择的病人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在一些国外病例中,特别是通过静脉入路或者动静脉联合入路治疗中运用了高压锅技术、多导管技术,在之前还有影像双容积重建整合,使术者能够在术前更了解疾病的整个结构,也让治疗更具目的性和高效性。

因此,本届OCIN主要是对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但是更多的也在展望未来,包括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步之后,一些动静脉疾病治疗甚至通过药物就能完成。疾病治疗在不断进步,一如外科学的进展,最终目标就是不用手术,仅采用药物就可以治疗,这就是脑动静脉畸形方面的现状。

Q2

脑医汇-神介资讯:作为国内神经外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能否请您谈谈目前国内AVM使用现有技术治疗的疗效情况如何,我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哪里?

许奕 教授


在本次OCIN会议上,长海医院李强教授展示了一例脑动静脉畸形复杂病例,三个月前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第一次治疗,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在确定治疗AVM之前,一定要对整个血管的构筑学、血流动力学有非常精准的了解才能制定正确的策略。因此,我们在五月份又采用经动脉入路进行了部分栓塞术,这为今天的治愈性栓塞术做了准备。而不像以往的治疗,某种程度上有点随意性和随机性(管子到哪了就取栓),现如今肯定不行,一定是按照策略性的缜密计划来完成这项治疗。

因此,计划好了、方针对了、路线对了,治疗效果自然就高了。而在今天的展示当中,既有在动脉中应用双导管技术,又有静脉入路,那么这方面得益于什么?并不是我们对静脉入路不了解,而是伴随材料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有非常好的中间导管、微导管能够非常接近需要治疗的病变,这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随着对该疾病的进一步理解,相信攻克AVM应该为期不远,本次OCIN还会启动一项有关AVM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同道的激烈奋进,能够最终克服难题。

Q3

脑医汇-神介资讯:手术直播是OCIN的最大的特色和亮点之一,作为OCIN 2023执行主席,能否为我们分享您认为手术直播环节与以往传统分享相比对于神经介入医生交流经验有什么优势?您先后提出的微导管双弯塑形、篮外填塞、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双侧置管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等技术,使脑动脉瘤致密栓塞率明显提高。您能否再为我们分享一些介入治疗的前沿技术?

许奕 教授


OCIN不再仅仅是长海医院的OCIN,现如今已经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开放包容、相互交流、规范创新的理念指导下,OCIN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家”的OCIN。长海医院在早年工作中确实提出了微导管塑形等栓塞动脉瘤治疗技术,我们早在2000年就完成了亚太首例、国际上有文献报道的一例颅内支架治疗动脉瘤手术。而当年术中应用的是什么?是冠脉支架。冠脉支架是否适用于神经治疗在当年也还在尝试阶段,但我们大胆地走出了这一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支架后释放技术”,已被国内外同行们所广泛接受。最早(2003年)外宾带我们做颅内支架手术,那时候已经有专用的Neuroform支架,手术是在放置支架后再穿网孔填动脉瘤。基于以往的经验,2003年手术采用的就是长海团队提出来的“支架后释放技术”,而且长海团队大概在2008年时,曾经做过全球最大的一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

长海通过沙龙活动、学术交流、帮带教育已经让长海团队提出的这些技术成为了神经介入治疗动脉瘤的基本技术。而这些技术现在依然非常重要,但是会慢慢淡化。为什么要淡化这些技术?因为随着材料学的不断进步,动脉瘤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填塞动脉瘤进展到了血流重建,因为支架弹簧圈是血管重建,现在是血流重建。术前也能够通过一些新型软件对放置密网支架后的治疗结果进行模拟,正如今天会上的一些转播,几乎都聚焦在血流导向或者瘤内扰流;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是必需的基础性技术,但是我们更多地在展望血流重构技术,所以今年OCIN的病例展示环节,三天中有15台手术都聚焦在目前最前沿的血流重建问题。

Q4

脑医汇-神介资讯:作为OCIN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您陪伴OCIN经历了20多年的变革发展,再次您来到OCIN现场分享您的精彩讲课,最后希望您能谈谈OCIN发展到现在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且为OCIN以及中国神经介入医生致以问候和祝福。

许奕 教授


首先,感谢全国的同道们,包括各位前辈老师对长海团队、OCIN平台一以贯之的支持。第二,作为主办会议的中心,我们竭尽全力地把每一届OCIN都办得精彩纷呈,而如何能够达到精彩纷呈,一定是在OCIN传播最先进的理念。因此,我们邀请了全球知名的顶级专家来授课。今天上午的会议上,有采用经静脉入路治疗脑积水的讲课;也有应用静脉内支架治疗搏动性耳鸣的讲课;还有一位讲者分享其采用经动脉入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进展。历年OCIN都希望能把最先进的神经介入理念传播给大家,而OCIN真得非常希望做好后勤工作和保障工作。

最近几年,我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些很重要的文章,这离不开多中心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也希望借助OCIN平台把更多中国声音传播到国际上,让国际友人多多地来参会,甚至在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让中国声音能够发挥影响或者作出改变,而不像原来一样只是跟随者或者学习者,而我们能否真正做到?我们以往的成绩表明,像DIRECT-MT这类研究都是跟国际合作的成果。因此,“走国际化”是OCIN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这非常契合OCIN大会的标语——“OCIN与神经介入共成长”。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片

脑血管病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三十余年,擅长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及外科手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脑血管动脉硬化性狭窄);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疗及介入手术

近二十多年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各类脑、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神经介入手术,年手术量超500例、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