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韶华不为少年留

 懒人阿哥 2023-11-02 发布于广东

收拾一堆书时,翻出一本吴震启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张迁碑曹全碑集字》,拿起来看了一下,暂放一旁继续收拾书。

久不久的收整一回乱放乱堆的书,从中挑选一些出来读,这是自己这两年的习惯。

碑帖和书帖,三年前在珠海时买了很多,回来小城后,这些书就留在珠海。偶尔回珠海看到就带几本回来。

《张迁碑曹全碑集字》翻出来后,拿到写字台学着一边观摹一边临帖。

无论是张迁碑或是曹全碑,由于年代久远,字的构造有些字还是有残缺,笔画模糊。但不影响自己读帖。

说到年代久远,倒想起在医生朋友的旧厨房看到旧瓦房。

这段时间美姐的医生朋友夫妇请吃晚饭,她们家的旧厨房,在食品站的一栋红砖结构瓦屋顶的两层房子的一楼,厨房北面是一处两层带露台的小瓦房,我顺着露天小楼梯爬到二层,看到夹在黑色瓦脊下面一排排瓦沟里的红色瓦片特别的显眼。

自己在小露台坐下,看着灯光下的食品站大院,自从宰屠场搬到郊区外,这里一阵冷寂了下来。坐在露台,默默看着旧瓦檐,看着旧时窗,脑海里突然流溢出一些流年碎光。

人到这个年纪,每逢看到旧物总会有诸多回想。许多年青时不懂得珍惜的东西到了中年之后,竟然生出一点点唏嘘一点点惋惜一点点一些懊悔。

有些日子没去凤尾坡了,看到南山庐昨晚去了凤尾坡,想到要进去家桥讨盏茶吃,然后去看花看稻。


下午取了快递,搭着璁儿进凤尾坡。

秋收后的路边稻田,稻草的甜香弥漫,璁儿兴奋地嚷着:爷爷,好香啊!是什么这么香?
我告诉璁儿,这是稻草的香味,也是秋天的香味。
骑着车,搭着璁儿,风轻轻的拢,秋色慢慢的过。

到了凤尾坡,家桥与客人在竹林下的茶台喝茶,璁儿一下车便跑到家桥面前喊道:“叔公,有没有吃的?我饿了。”
吃了一杯茶,家桥对我道,要拍稻田就赶紧,过几天就割稻了。
割稻?我想到吃新米饭。小时十月割稻有新米饭吃,又白又香的米饭,不用菜都可以吃几碗。

茶台后面,有道九曲十八弯的小河,隐在竹脚和杂草中,偶尔露出弯曲的小河床。


说是河,其实没水沟大。今天看到民宿后的小河道,突然说它是凤尾坡的喀纳斯弯曲那段湖湾景色。
记得八年前的秋天,也是这个月,我被喀纳斯这道弯醉了一回。玉浆般的湖湾,斑斓多彩的树木,像一幅让人走心的油画,整个喀纳斯的秋天都在这道湖湾了。

回来读书,读《新订类编草堂诗余》,读到宋人秦少游的《离别》,这词是秦观在绍圣元年三月被贬到杭州当通判时写的,词中情意缠绵的引得一阵凄戚,不由得想到明天是那位受众人爱戴的李先生的……日子,心里多了几分怆然几分不舍。
取笔抄词,以墨痕在纸上记下这几分情愫。抄完之后才发现,把“江城子”抄成“西城子”。

在《秦观诗集》里这首词叫《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在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调下题为“春别”。

附: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少军再次寄过来树叶,这次寄顺丰,并做抽空处理,收到树叶还是变色。塑料袋抽空这个主意是少军同事提议的。

挑选了一些,准备连同叔前年在海哥家写的一幅手迹拿去过塑,珍贵的东西就要好好保存,到老了,也是一份深情的记忆和怀念。

1298字

癸卯年九月十八日晚整理于小城陋居

家桥庄园的秋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