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汉月银山 2023-11-02 发布于陕西

日前,通过潘汝刚先生的贡献,让我们回顾了先生家父、淄博三中元老校长潘大可(原名潘重祜)老先生渤海抗战与躬耕教育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再次通过潘汝刚先生的讲述,重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无极刀”的故事,还原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大刀进行曲》,60后甚至70后都曾唱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其实,最早的《大刀进行曲》有一个副题,叫“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而且第二、五、七句原为“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二十九军原系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战败,西北军余部退至山西,张学良将其整编为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山东乐陵人,与出身乐陵第一大户的潘大可同乡。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镔铁大刀

二十九军驻防察哈尔不久,爆发长城抗战。1933年3月,二十九军布防北平东面喜峰口一线。参与长城抗战的国民党军队有三十余万,徐廷瑶中央军的武器装备最佳,二十九军最差,十余门野炮、山炮是全军重武器,重机枪百挺,轻机枪每连两挺,步枪多为汉阳造和山西仿制三八式,与众不同的是二十九军士兵人手一把镔铁大刀。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二十九军在喜烽口抗击日军

随即,喜峰口战斗中打响,二十九军士兵以大刀与日本关东军近身肉搏,血战日军铃木、服部旅团,使日军火炮、飞机不得施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战成名。喜峰口防线激战多次屹立不倒。日本《朝日新闻》把喜峰口战败视为“奇耻大辱”:“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战后宋哲元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喜峰口胜利是中国自“九一八”以来首次大捷,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青年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一经传唱便迅速传播,成为抗日救亡歌曲中的代表作。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

自日寇侵占东三省,宋哲元就主张“枪口不对内”。鉴于二十九军武器装备低劣,如何提高士兵战力,结合西北军官兵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宋哲元建立了大刀队,士兵人手一件青龙大刀,全军习武。负责训练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亲临北平请回隐居的国术名家为武术教练,将这支残缺部队训练得有声有色。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宋哲元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佟麟阁

潘大可告诉潘汝刚,宋哲元、佟麟阁聘请的武术教练叫李尧臣。潘大可三十年代在北平读书时,通过在二十九军军械部任少校部长的大哥潘重兴拜识李尧臣,虽不是磕头弟子,也师生之谊深厚,无话不谈的程度。大哥跟潘大可说过,军械部检验自制大刀,刀刃断铁,砍断8号钢筋不卷刃即为合格。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会友镖局

李尧臣系清代北京会友镖局镖师,最后的中国标王,走镖于北京临安(杭州)之间。从北京出发主要是押运银两,从临安回来押运丝绸等贵重物资,在路上十几辆马车一溜摆开,第一辆马车上插着醒目的“镖旗”,上书“保镖李尧臣”几个大字,一路平安无虞。李尧臣曾应邀给慈禧太后演示过武术,许多权威资料记载当时表演的是八仙寿剑,其实是以讹传讹,因为当时是为庆贺慈禧太后生日,故想当然。李尧臣先生亲口对潘大可讲,当时演练的是一种叫做“状元笔”的兵器,这种兵器双手各执一柄,每柄有四个匕首向外伸展,形同元宝,也叫做“状元刺”,十分凶险。慈禧观赏了“状元刺”之后,十分尽兴,赐与李尧臣宝剑一柄。后来,随着热兵器的兴起与清政府的消亡,镖局逐渐失去了作用,1921年,李尧臣先生隐姓埋名流落江湖,在北京郊区开起一处武术茶社,卖茶习武度日。

喜峰口战斗以前,二十九军就让日寇见识过大刀的威风。潘大可回忆,1935年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根据该协定国民党中央嫡系关麟征、黄杰两个师撤出华北,蒋孝宪的宪兵第三团撤出北平,二十九军就成了华北最大的军事武装。是时,潘大可正就读北平高等师范。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二十九军大刀队

由于宪兵第三团撤出北平,日军小股部队取代宪兵在北平某些地区巡逻。潘大可回忆道:有一次夜间巡逻,日军一个小队与二十九军巡逻队在一个小胡同里走对了头,双方互不让步,这时日军小队长拔出战刀“哇啦!”一声大叫,日军立刻端起刺刀枪,千钧一发之际二十九军带队的排长大喊一声:“妈了个×,谁也不能给我孬种!”说罢“哐啷”一声从背后抽出寒光闪闪大刀,所有战士都亮出了大刀。二十九军的大刀都是斜插在背后的,从肩膀上可以露出刀把与刀把上的红绸,在这位排长的带领下,二十九军步步紧逼,日寇终于像泄了气的皮球,从小胡同中退出。第二天北平高等师范的同学们听说这消息,纷纷跑到该军营房慰问。

潘大可说,二十九军与敌人拼刺时将军装外套一脱,仅穿着一件背心,这种背心是白色粗布的两片马甲,两片马甲的肋部是用一条条布条缝起来的,中间露着肋骨,二十九军将士身穿背心手提大刀,那是一种什么气势?是决一死战的气势!是义无反顾的气势!是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势!如果您看过这种气势就明白什么是“赤膊上阵”了。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李尧臣的“无极刀”

潘大可追随李尧臣先生习武,看到先生表演太极刀套路,表演完毕后潘大可说:“老师,我来帮你拿刀吧!”谁知一接过刀竟差点掉在地下,那口刀太重了,潘大可一直没机会拿过,看到李尧臣表演时轻如麻杆,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很难叫人想象刀如此沉重。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李尧臣老先生手持的兵器叫做状元笔,又名状元刺。(潘大可摄)

李尧臣曾告诉潘大可:“二十九军的大刀很简单,其实就那么几下子。”二十九军使用的军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长约1米,与宝剑相仿;刀面不比传统砍刀宽,而比剑柄略宽;传统的刀是一面开刃,他们的刀头却是两面开刃,接近刀把的地方才是一面开刃;为了方便用力,无极刀的刀把长至一尺,可以两手同时握刀,砍向对方。李尧臣设计的刀法叫“无极刀”,李尧臣将用刀如法讲述给潘大可,潘大可又无数次向潘汝刚口传心授,如数家珍。潘汝刚今天讲述二十九军对日作战刀法,依然生动传神——

与日寇刺刀对峙时,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刀尖向上两手握刀护在胸前,整个身体微微向右一拧,即把刀背朝向敌人。这腰身一拧,就像上足劲的弹簧蓄势待发。太极所谓“引而不发”,孔子云:“引而不发跃如也”。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李尧臣老先生手持的“峨眉刺”与徒弟对练。据潘大可讲,仅李老先生的大徒弟就掌握三十多个门派的拳法。(潘大可摄)

待敌人枪刺过来,用刀背磕住敌枪向左旋转,将敌枪滑过左侧,这一转,便将刀锋转回,刀口朝向敌人。这种翻转刀身的做法,武学中称为“滚龙刀”,武松在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就是用的滚龙刀。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并非用四两去硬拨那千斤,而是用螺旋拨法,就如一个平行于地面的车轮,如果轮子被锁定不能转动,轮胎就会被轻易刺穿,如果可以旋转,刀锋刺来稍微一偏,车轮就随着来力旋转,一转,就将刀的蛮力化解了。这就是太极拳中的“立如平准,腰如车轴”。此刻,刀的旋转就是起了轴承的作用,也就是太极原理中的“粘连粘随”,是通过“轴承”而实现的。所以说太极一代宗师陈鑫曰:“太极拳,缠法也”,其实二十九军的刀法就是用的“缠法”。

在拨过敌人刺刀的同时,右腿向前一步,刀锋顺着敌人的枪杆划过去,如果这时敌人握枪不松手,就必然砍下敌手,如果松手,大刀瞬间就朝整个身子斜劈下去。

这就是李尧臣老先生向二十九军传授的 “无极刀”,为刀可辟,为剑可刺,劈砍一体,普通士兵都可以熟练掌握。故李尧臣才说,二十九军的大刀很简单,“就那么几下子”。有人把这“几下子”总结成“破锋八法”: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宋哲元手书: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李尧臣1973年病逝,享年97岁。李尧臣恪守过去江湖上那套低调做人的信条,深居简出,其传奇生涯鲜为人知,甚至连照片都很少留下,潘汝刚家珍藏着为数不多的几张,是其父台潘大可用二战时期德国名牌相机拍摄。

每天早晨,潘汝刚都会闻鸡起舞,在自家的庭院里打一通太极拳,这套太极拳就是李尧臣老先生的隔代嫡传。

潘汝刚揭秘“无极刀”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