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新用户8926AVU2 2023-11-02 发布于北京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风光

翻开北京地图,人们会发现北京城内没有大江大河,这在全世界的大城市中非常罕见。历史上的名城几乎都是沿河兴建,比如中国的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天津、南京等,国外的伦敦、巴黎、纽约等,河流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还可以解决运输的困难。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风光

然而,北京城内却多湖,而且人工沟渠河网纵横。湖在北京被称为“海”,这种独特的称谓大约来自于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蒙古人习惯将一些湖泊称为“海子”。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烟袋斜街

北京的历史极为古老,上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做过燕国的都城,但唐朝之后一直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控制。北宋时期先是被契丹人的辽国控制,后又被女真人的金国控制,接下去是蒙古人的元朝吞并了整个中国,北京自此成为中国的首都被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已经已有八百年之久。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北沿

如今我们看到的北京城并不是最初的样子,北京第一次正式成为国都是在1150年,金德宗完颜亮弑杀堂兄金熙宗完颜雍篡位,为了躲避贵族元老的挚肘,第二年下诏迁都燕京,他参照北宋国都汴梁的规制在辽国的旧城上修建中都。金国的中都城涵盖如今北京城的西南部,皇城位于广安门一带,如今北京西客站旁边的莲花池为金中都城西的一座古老湖泊,内有泉水溢出,曾是辽、金时期为城内供水的主要来源地。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后海北沿

1215年5月31日,蒙古军队攻破金中都,放火烧毁整座宫城,不久金国灭亡。1264年忽必烈发动内战推翻胞弟阿里不哥后,为了摆脱王族滋扰,下诏迁都燕京。此时,金中都已毁,莲花池水系已经淤积严重,无法为城市大量供水,遂决定在旧城以外另建一座都城。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北沿

元朝忽必烈的手笔远大过金国的完颜亮,他要建造一座更大的都市。要完成这样的宏伟目标,除了要解决城市供水以外,还必须解决大量的粮食供应问题。隋唐时期修建的大运河终点远在通州城外的张家湾码头,于是他命郭守敬领衔,设计开挖一条新的通惠河,将大运河漕运直接引入到城内,这个河道的终点位置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塘,这就是北京人尽皆知的“积水潭”,范围包括如今“什刹海”的“前海”、“后海”和“西海”三处湖泊。杭州来的船舶,可以直达北京城内的后海,这样不仅运来了南方的粮食,还运去了北方的土特产。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元大都城地图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城外东北方向,大约相当于如今北京城的西北部分,南北长而东西窄,北面的城墙位于三、四环路之间的北土城,有两座城门健德门、安贞门如今仍在作为地名沿用。皇宫的位置紧邻北海、中南海东岸,位于如今的紫禁城以西。元大都城于1267年开工建造,前后历时18年主体基本完成。1285年忽必烈颁布诏书允许金中都旧城的居民迁入新城,但规定以官阶尊贵优先次序,造成达官贵人迁入新城,大量平民百姓仍然滞留在中都旧城,形成一地南北双城的局面。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什刹海碑

由于北京地势西高东低,为了保证通惠河拥有足够的水量保证漕运,除了在河道上设置水闸蓄水外,郭守敬还在北京西侧开挖人工河道,从西部引入山泉向什刹海补水。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烟袋斜街

元代的后海一带成为城内最为热闹的码头,沿着北岸形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区,如今烟袋斜街一带依然是什刹海最为热闹的旅游区。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银锭桥

后海与前海的分割点是银锭桥,向北穿过银锭桥就是鼓楼和钟楼。清朝的乾隆喜欢舞文弄墨,曾经为北京题写过“燕京八景”,此处即是其中的一景“银锭观山”,意思是站在银锭桥上西望,可以看到远处郊外的西山美景。如今北京常有雾霾,“银锭”还在,但“观山”会比较困难。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北沿

什刹海周边是北京老城区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后,把帝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并重新规划修筑了北京城,从此以后北京城的格局就基本维持下来,直到解放后将北京城彻底拆毁,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风貌。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钟鼓楼

朱棣修建的北京城将皇宫向东微微调整,重新设计了中轴线,前海北岸的鼓楼和钟楼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北端。将原大都北边的城墙由目前的北土城路向南推移到如今的二环路,南边城墙位于如今的前三门大街,嘉靖年间又扩建了南部的外城,形成一个品字形格局,将原来的金中都旧城纳入外城。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烟袋斜街

明末李自成撤离北京时尽其所能做了一番破坏,放火烧毁了紫禁城的三大殿,以及大部分的城门楼。清朝时期则基本未再改动过北京城的格局,只是将北部内城的居民悉数迁出,内城成为八旗专属居住区,变成一个中央政务区。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烟袋斜街

尽管北京已经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满城的高楼大厦已经把紫禁城变成了街心花园,但是最吸引游客的还是显得有些破败的胡同居民区,因为只有到这里人们才能找到原来的北京。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后海风光

后海在明清时期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区域,环境整齐安静,环湖周边坐落着几座王府,一个是北岸的醇亲王府,末代皇帝溥仪出生在这里。解放后溥仪坐了牢,他的父亲老摄政王载沣将宅子变卖给了政府。醇亲王府于是被一分为三,王府改成国家宗教管理局,西边的花园被改建成宋庆龄官邸,东边的马厩被转作了聋哑学校。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满清妇人雕塑

后海南岸坐落着恭亲王府,这座王府原是大学士和珅的宅子,和珅被赐死后住宅被道光赐给了小弟永璘,后来转给了恭亲王奕訢,改为“恭王府”。旁边的“郭沫若”故居是由和珅原住宅的花园改建而成。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烤肉季饭庄

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名叫季德彩的通州回民在银锭桥边开设了一家“烤肉季”饭庄,至今仍然在经营,尽管饭庄早就变成了地道的国营饭馆。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烤肉季饭庄

原来在“烤肉季”吃肉是很豪爽的事情,大家围着松枝炭火炉,羊肉片直接撂在铁篦子上烤,食客一脚踏着长凳,手托着佐料碗,边沾边吃,常常是吃得满头大汗,很有些草原游牧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粗扩气概。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烤肉季当家烤肉

如今的烤肉季早就没了当年的粗俗和豪爽,厨师帮你烤好,放在景泰蓝烤炉端上桌,把一个原本大众化的食物变成了高档食物,让人再也找不到过去的那种感觉。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荷花市场入口

九十年代以前,什刹海里长满了莲花,形成了一个自发的农贸市场,这个莲花市场后来被改造成一个风景旅游区,每天游人如潮,周边的胡同已经不复以往的幽静。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北沿

前海西沿原来破旧的民宅,被改造成了高大上的餐厅、酒吧。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餐厅

这些餐厅大都是民营的,餐厅在装饰和改造上,大多是修旧如旧,显得很有些情调。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湖岸露天茶座

湖岸边设置了露天茶座,夏天受到游人追捧。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湖边餐厅

有些餐厅改造后,则完全抛离了原建筑的风格,有些大胆抢眼。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湖边餐厅

有些餐厅雕梁画栋,尽可能显得华丽。其实,后海偏僻的胡同里,掩藏着一些真正的私房菜,从外表看只是普通的民宅,没有任何声张的奢华。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湖边餐厅

湖边闹市里有些号称是百年老字号的餐厅,是否真是老字号却未可知。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前海画摊

前海的东岸有画摊,画家为游人现场作素描肖像画。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胡同游车夫

莲花市场外有大量的三轮车夫,热情地向游人兜售胡同游,使原本狭窄的胡同更加拥挤不堪。

北京记事|后海风光

什刹海边相拥的年轻人

树荫的角落里,也有年轻人在窃窃私语。

每当后海到了冬季,没有了蜂拥而入的外来游客,湖面结了冰,便成了当地小伙伴们的游乐场。铁钎子,小冰车,是周边小孩子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