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目管理阶段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风险分析

 科德集团 2023-11-02 发布于湖南

上期文章分享了事前研发立项阶段可能会存在的税务风险,本期文章将从事中项目管理阶段分析可能会存在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风险。

  

1.研发项目管理风险

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实现全面产品自主知识产权,需要不断发展创新,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研发项目管理包括进度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因研发项目众多、研发人员数量有限、数据相对静止、部门联动性较弱,在后续项目管理上出现了项目预算缺失、项目节点把控不够严格、数据难以同步更新的情况,会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

2.研发费用归集风险

(1)政策运用风险

目前,我国发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依据分别为“国科发布”和“财税发布”,二者对于研发费用的类型、归集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均做了具体规定,但有所差异。《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的研发费用归集的范围有所不同。高新认定中允许将装备调试费用计入研发费用,而加计扣除无该项内容,高新认定包含“用于研发活动的在用建筑物”折旧费和长期待摊费用,而加计扣除不包含;同时,关于其他费用的扣除比例,上述工作指引文件规定为20%,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规定为10%,所以从政策层面来看,二者有所差异,相应会产生一定的政策运用风险。

(2)财务核算风险

首先,由于在项目立项时未将研发项目与非研发项目分开,导致核算时未能将研发费用和非研发费用独立开来。在账务处理过程中,误将非研发费用归集到研发费用中,或者将研发费用归集到非研发费用中,造成研发费用归集错误。同时,由于业务较多,研发人员不仅从事多项研发工作,而且会涉及一些非研发工作,将产生一定的偏差。财务人员与研发部门之间联动不够紧密,会使公共成本、人员工时等的费用计提和分摊在不同成本和研发项目中核算出现偏差,导致研发项目的费用核算不够准确。其次,财务人员处于业务处理的末端,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处理和掌握不到位或理解不深入,对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转换过程模糊,导致财务无法精准地把握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时间节点。最后,税务管理人员因无法深入了解所有研发项目,不能真正理解各项研发费用的实质,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部分进行超额扣除或列支,导致税收政策享受不足或滥用,这些均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

(3)财务数据信息化风险

一些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有限,尚未形成一套具有完整链条的信息系统,日常OA(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与财务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脱节,部分业务仍采用手工做账的方式归集和分摊相关费用,如与研发相关的人员工时、费用分摊等。若研发项目的设备使用、人员增减变动等出现变化,信息化水平不足以对数据进行同步更新,业务与财务联动水平不够,导致财务无法取得准确的数据,研发费用归集出现错误。

以上是企业研发事中项目管理阶段可能会出现的涉税风险点,那么,事后项目结题阶段可能会存在哪些涉税风险点呢?敬请期待下期分享。大家如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的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