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三宗罪,蜀国重用他,实是败笔,为何后世对他评价却很高

 wlr6688 2023-11-02 发布于黑龙江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为神人一般,但蜀国最大的失败也在他身上,如果不重用他,或许对蜀国还是一件好事。

《隆中对》将他视为规划大师,一篇《出师表》赚取了后世不少人的同情与眼泪,但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们相比,他顶多只能算是军事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不那么成功的思想家。

在他的蜀国生涯中,犯下三宗罪,宗宗都是致命的,为何后世对他评价还如此之高?

内容图片

我们先看他的历史三宗罪。

第一宗:独断专行

权力之于男人,就像一种剧毒,即便如此,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去,因为它的魅力实在太大了,相信诸葛亮也不例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人几乎主宰了蜀国的命运,实际上并非如此。尽管《隆中对》提出了三足鼎立的设想,但这个设想如果无人执行,那就等于空谈。

三足鼎立最大的功臣是曹操,如果没有曹操一统北方,从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的历史来看,汉末离乱至少要延续近百年。

其次是周瑜,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但历史中的他可不是这样。

他助孙策实现了立足江东,又力主抗曹,采用黄盖提出的火攻之计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最终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那么诸葛亮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起到了游说的作用。

对于刘备而言,即便赤壁之战赢了,如果没有后续的进取汉中,那三国基本也没他刘备什么事了,而进图汉中的最大功臣,也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

建安22年(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提出发兵夺取汉中的军事战略,刘备迅速响应,进取汉中,之后才真正实现了三足鼎力的局面。

内容图片

法正死后第二年,刘备发起夷陵之战,面对刘备此举,诸葛亮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法孝直(法正字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一句也透露出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有,但不多。

由于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刘备白帝城托孤还是选择了诸葛亮,但同时还启用了另一人,就是李严。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将兵权交给了李严,而将相权交给了诸葛亮,这是一种制衡战略,同时还对诸葛亮说了一句话,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一句话意味深长,你可以正着理解,也可以反着咀嚼,既是安抚又不乏威胁,政治家的谋略尽显。

在此之前,并看不出诸葛亮独断专权的地方,在刘备死后,他对权力的欲望才得以释放。

最为明显的就是架空刘禅,在《三国演义》中,刘禅就是一个笑话,还被后世玩出一个成语“扶不起的阿斗”。

相反,在刘禅这个“昏君”的陪衬下,诸葛亮却成为后世口中的能臣,这种君臣口碑差出一个天上地下,这也是历史少有的。

实际上刘禅并没那那么不堪,顶多是一个庸人,他给予了诸葛亮最大的信任,力挺诸葛亮北伐,虽然也有犯浑的时候,但自始至终都赋予了诸葛亮最大的执政权力,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而他不过是一个傀儡。

可见,刘禅基本被诸葛亮架空。

内容图片

其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限制李严,同样是托孤大臣,掌军事的李严输给了善谋的诸葛亮。

李严的身份也是有分量的,他跟过刘表、刘璋,后来转至刘备手下。刘备将他拉入托孤阵营,重在考虑他是东州派的代表,可以平衡蜀汉内部荆州派和益州派的矛盾。

然而在刘备死后,李严不仅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反而被诸葛亮给废了。

李严曾提出以江州为中心,划出五个郡,成立一个巴州,封自己为巴州刺史,诸葛亮不同意。

在诸葛亮四出祁山时,军粮没有如期运到,导致诸葛亮还师。之后他还上表刘禅打小报告,说诸葛亮是“伪退”,此后李严便被废了。

李严确实有错,但也从侧面说明二人之间矛盾重重,李严实是斗法失败退出政坛。

刘备在世时,蜀汉内部通过荆州派、益州派和东州派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政治上的制衡,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荆州派一家独大,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并不利于蜀汉的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就出现在蜀汉后期的人才匮乏上。

内容图片

第二宗:用人不善,岂止痛失荆州、街亭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当然这个罪名不能全由诸葛亮来承担,刘备也有重大责任。

三国之中,人才储备最为充足的是曹魏,而对此贡献最大的人就是曹操。曹操在选将用人方面主张“唯才是举”。

《魏书》记载,说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意思就是说他很善于识人,即便是曹魏的掘墓人司马懿,也是曹操挖来的人才。

再加之曹操还善于用人,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其才智的地方。所以,在曹操周围聚集了一批贤臣猛将。

因此,在曹魏并没有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那种人才匮乏的局面,那么蜀汉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蜀汉在用人方面与曹操区别很大,蜀汉与东吴都是以一个重要大臣主持军政,如蜀汉有诸葛亮,而东吴则依次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主谋,这些重要的大臣通常也是决断者。

内容图片

东吴孙权活得久,大权未旁落,而蜀汉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独揽,在用人方面存有私心,并不利于蜀汉人才储备。

更何况,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本身就存在缺陷。据《资治通鉴》、《三国志》记载,留关羽守荆州是诸葛亮提出的,但关羽为人骄傲,拒绝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最终导致了大意失荆州的悲剧。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三国志·赵云传》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资治通鉴》

错用关羽守荆州,使得蜀汉付出了惨通的代价,这几乎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而马谡“失街亭”,除了再一次带给蜀汉惨败,也再次证明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存在缺陷。

刘备在世时就曾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诸葛亮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最终酿成惨祸,“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

用人不善,可以说是诸葛亮人生中的一大败笔。

内容图片

第三宗:功利性太强

《三国志》陈寿评价诸葛亮,说他是“识治之良才”,但对他运筹帷幄的能力评价并不高,认为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从蜀汉结果来看确实如此,诸葛亮的确具有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设想,前期蜀国的发展,也按照诸葛亮的设想实现了。

但在荆州失守后,诸葛亮并未及时更改他的战略设想,而是选择一味坚持“攻势立国”,虽然他的理由充足,一为蜀国赢得宽松的生存环境,二为刘备重托,担起“兴复汉室”的重担。

但六年五次北伐,每次都因对困境预估不足而折返,如此连年征战也极大的消耗了蜀国的国力,终致蜀汉民穷财尽,元气大伤。

虽有责任,但是否功利性太强了呢?

内容图片

为什么后世对他评价高?

陈寿并未给诸葛亮神人一般的评价,而是较为客观地指出了他的不足,但为何他在后世的眼中成了神一般的人呢?

说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来自民间对他的推崇,千百年来,他被人们视为智慧和忠诚的化身;

其二,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的形象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无论哪个朝代执政,都推崇忠君勤政,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代表,因此受到了来自历代官方的大力推崇。

综上所述,在这世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