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不荒废|北京城觅:老舍家丹柿小院里的秋

 洁思洁享 2023-11-02 发布于北京

经常看见大家引用老舍先生的话来形容北京的秋天,特别是这段: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

                              ——老舍《住的梦》

这些年我对北京的秋天更多了许多的热爱,今年更是发现老舍故居里硕果累累的柿子树很有秋景秋意,决定去看看。老舍故居参观免费,可以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直接去现场排队也可以就是要等久一点。

老舍故居,又称丹柿小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是老舍先生1950年至1966年的住所。老舍故居坐北朝南,分内外院,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外院一座五彩木影壁,侧面还有一个鱼缸。院中正房(北房)三间,明房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画室兼卧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是老舍先生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和生前最后居住过的地方,在这里完成了后期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是众多故居中较为重要的一处,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文化符号。


地铁八号线的金鱼胡同站下车过去就比较方便。丰富胡同是条很窄很短的小胡同,一拐进去就能看到老舍纪念馆了。一进门有一座五彩木影壁,就能看到老舍夫人胡絜青亲笔写的福字。院子里的两棵柿子树1953年春天,老舍夫妇栽下的。霜降之后,柿子就会掉落在院子里和窗台上,所以被称为“丹柿小院”。今年周末恰好赶上了好时机,故居也迎来了人流高峰期。


故居的三合院虽然没有很大,但是很温馨,院子不大不小,据说老舍先生也曾在这里种菊花,秋天时节在院子里和好友柿子树下赏花聊天晒太阳。整个院落在这个时节非常非常有京味秋天的好氛围,不仅有柿柿如意还有福满临门,都是吉祥又美好的,难怪连工作人员都惊叹怎么最近访客如此之多呀。

故居里一共有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故居的原貌展览,包括客厅、卧室和书房,两侧展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左侧展厅有一个互动小环节可以听到老舍先生的声音,不要错过。通过展览才知道老舍先生曾经在英国做过大学讲师,也曾赴美讲学。1949年后周恩来总理邀请老舍先生回国,他便购置了丰富胡同的这个院子,在这里创作了《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等作品。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这个古城给了他深刻的记忆和充足的营养,在他的作品中,大都是以北京为背景,讲述的多半是北京普通人的生活。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而被广大熟知,长盛不衰。正因为如此,老舍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在他的笔下北京的秋更生动更美好,大概是出于真挚的热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