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0-11-17

  ▌张宝贵

  深秋时节,在北京街头、园林以及四合院里,常见一棵棵高大的柿树,枝头上还挂满了大红灯笼似的大柿子,给北京的深秋增添无限诗意。

  北京种植柿子的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唐代时这一带就开始种植柿子。北京西北部的很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柿林,昌平的十三陵、高崖口、兴寿,房山的张坊等处,千百年来都有种植柿树的历史。

  北京平谷和天津蓟县交界的盘山,生产著名的大盖柿——“盘山柿”。据史料记载,这里的盘山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征胜利后,下旨在这里种植的。清代时,清乾隆皇帝在每年的深秋,都要来盘山赏柿、食柿。

  柿子还有一个别名,叫“凌霜候”,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封。相传朱元璋在贫困时,有一次差点饿死在路边。幸亏他看见路边有一些柿树,上边挂满了大柿子,他吃了几个大柿子后才得以活命。在他当了皇帝后,就封柿树为“凌霜候”。柿树或为明朝的“吉祥之树”,明十三陵种有大面积的古柿树林,皆为明代所种。如今,每到深秋,很多人会到十三陵的柿林,游玩观赏。

  在北京城内,柿树更为常见,一些名人故居中多种有柿树,比如老舍故居、梅兰芳故居、尚小云故居、徐志摩故居等四合院里都有柿树。其中最知名的要数老舍故居“丹柿小院”的两棵柿树。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他的出生地,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一带的小杨家胡同8号。另一处,就是他在北京最后生活过的地方,位于东城灯市口西街(灯市西街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奶子府”,街名又叫“乃兹府”)的丰富胡同19号,如今也是老舍纪念馆所在地。

  这个院子内有北院和西院两处院落,北院是主体建筑,当年老舍先生就是在这个小院正房(北房)的西耳房,写下《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四世同堂》等经典作品。

  如今北院北房前,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柿树,它们就是老舍夫妇刚搬进这个院子时种植的。每年的深秋,像红灯笼一样的大柿子挂满枝头,给人带来金秋丰收的喜悦。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是丹青名家,每年金秋都要对柿写生。所以,她给小院起名“丹柿小院”。这个名字也成为老舍故居的代名词。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畔护国寺街9号。梅先生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在里院的正房前,也种有两棵高大的柿树。当年,梅先生或许每天就在柿树下练嗓。

  另一位京剧大师尚小云的故居,位于原宣武区椿树胡同下三条1号(今已无存),因为尚小云爱种果树,而他居住的院落又非常宽大,为三进的大四合院,所以在他的四合院中多植有各种果树,柿树是必种之树。当年,每到深秋,尚先生都要用柿子等自产果品招待来客。

  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西单路东石虎胡同的一处明清府邸(现为民族大世界商场)内居住。这里分东西两路大院,徐志摩就住在东路院的一个名叫“好春轩”的四合院内。在这个院内有几棵柿树,徐志摩十分喜欢它们,他还在诗作中写过这些柿树。

  不过,徐志摩住的宅院据说在清代就有“凶宅”的传说。当时有人劝他搬出此院,而徐志摩却笑谈说住在此院,有柿树为伴,就能事事如意,他便不以为意。

  北京街头柿树常见,在景山公园的西门南侧有一片柿林,这片柿林所结的柿子,是鸟类冬天的食物,经常有鸟类前来啄食柿子。每到深秋,很多喜爱鸟类的人前来此处给鸟拍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