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km全程零接管,首发体验极越01领航辅助功能!

 cheyunwang 2023-11-02 发布于北京

原创|吹风鸡  编辑|Cong

50km零接管,极越01用数据宣告自己的实力。

前两天,极越01终于上市了,除了带来诚意十足的24.99万元的价格,也带来了全球第二套量产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发布会现场,极越汽车也宣称极越01成为全球首款依靠「纯视觉」感知算法,在中国复杂城市道路实现『全程0接管』的智能汽车。

这套说辞到底是不是噱头?才没过两天,极越01便用事实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把此次试驾的结论放在最前面:在50km的PPA点到点领航辅助过程中,除了进入收费站取卡交费,极越01的确实现了全程「零接管」的智驾体验。

按照惯例,我们先看『底子』。

极越01在取消2颗激光雷达之后,给到了11个高清摄像头(其中7个800万像素)、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这样一套传感器方案和双Orin X的智驾芯片。单看硬件配置,极越01其实没有提起我太多的兴致。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的「纯视觉」三个字,在我这里仿佛只是对特斯拉的致敬,仅此而已,所以我们还是要看结果说话。

 即便在怠速状态,也可以通过点击方向盘左侧的凸起按钮进入PPA领航辅助模式。

根据官方介绍,这套『开箱即用』的PPA在启动状态下,可以在高速、高架中完成自主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车道内/间避障等一系列功能场景;在城市道路,能够实现精准识别斑马线、红绿灯,完成礼让行人、无保护左转、避让非机动车等驾驶任务,等会上路之后,我们便会对这些能力一一『验收』。

此次试驾路线全程50km,其中包含高速路、高架路、城市路。可以看到,刚出酒店我们就能立即进入到PPA(Point to Point Autopilot)点到点领航辅助模式。

出门就是遇到第一个城市领航的难题——无保护左转,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曾将其形容成『自动驾驶最棘手的事情之一』,因为这需要车辆与所有交通参与者来一次博弈。所以,无保护左转是检验辅助驾驶成色的一块试金石。

好在这个路口例如行人、电瓶车等其他参与者并不多,所以极越01转弯时坚决果断,适当加电出弯,便轻松地完成这次挑战。

在遇到有红绿灯的路口时,极越01也会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信号进行相应的操作。

经过路口后,车辆进入到最右车道,此时前方有辆公交车正在靠站停车。于是极越01自动开启左转向灯,寻求变道契机。

此时旁车道有大车经过,车辆判定不具备变道条件,并在屏幕上进行了红色预警,大车通过后,车辆便插进身位顺利汇入车流。

如果你是路口等候的『排头兵』,也不必担心车辆的起步速度,首先信号灯的同步率相当高,其次在绿灯亮起的第一秒,车辆的便会快速启动。

我问工程师,如果纯靠视觉,不走V2X车协协同的话,那前面是一台一辆大货车或者公交车,你直接被遮挡住了红绿灯,这时候车辆会怎么样。工程师很自信,人类会怎么操作,车就会怎么操作,言下之意就是,车辆会在停止线前进行减速,等前方大车通过后,再次确认信号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动作。

和复杂的城市路况相比,高环显然更好应对。进入高环路段后,车辆便果断将速度提了起来。

相信已经有细心的朋友观察到了,在识别到导航进入到高环路段,以及结合摄像头捕捉的限速牌后,PPA将速度上限调高了10%。

说实话,我开始以为是驾驶者手动调的,用过ACC功能的老司机都知道,一般在环路或高速时,我们便会将限速调到110%上下的区间,最大化地节省时间。直到我在菜单看到,确实有10%的调节选项,我才真的相信,极越01的智驾在本土化方面真的做得非常深。

随后,我们在实线区域通过语音控制,人为发起了一次变道指令。可以看到,车辆在第一时间便识别到了实线,并给到红色警示,keep住了变道动作。

在驶出实线区域的第一时间,车辆便快速完成了这次变道动作,没有多余的晃动,没有前仰后合的加减速,整体过程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我们还发现,车辆的感知系统不仅识别到了车身平视范围内的车辆,连右侧高架下方道路的车辆也能监测到,冗余度相当高,这也是BEV+Transformer「纯视觉」高阶智驾技术方案的优势之一。

即便在不远处的匝道口我们就将驶离这段道路,在右侧道路遇到前方有缓行车辆时,极越01依旧『激进』地选择了变道超车再驶回车道的操作,非常符合人类的驾驶习惯。

进入匝道的过程非常自然,PPA并未退出,全程无需接管。

面对匝道中进行的二次分流,车辆也会提前变道,完成路线选择。

在经过弯道时,我们明显感觉到车辆在自主地进行速度匹配,弯道曲率越大,相应地便会降低通行速度,确保人车安全。

驶离高速后,我们再次回到了最受考验的城市路段。此时道路上的交通参与者明显多了起来,行人多,车多拥堵,前车随开随停,人车混行,还偶尔带有鬼探头,车辆面临的博弈难度大大提高。

比如这个路口,车辆既要处理对向车道的左转车辆,还要提防左侧同向车道的加塞车辆,以及横穿马路的电瓶车和行人,同时还要遵守合并车道后的「交替通行」原则,这对车辆的智驾能力是相当大的考验,算法稍微不过关的,可能直接就把CPU干烧了。

顺利通过路口后,我们终于进入了目的地园区,由于提前录制了泊车路线,此时PPA模式可以无缝链接到代客泊车模式,界面上的灰色图标均为可以泊入的车位。

即便地面没有划线,车辆也能识别到,所以我们也专门挑选了这样一个位置,来试试他能不能停好,最后结果当然是轻轻松松,一步到位。

车云小结


整个过程中,我们一行四人其实只是『坐』在了这辆极越01上,并没有真正地驾驶它。看着它自己转弯,通过红绿灯,避让电动车/行人/泥头车,进出匝道,高速变道,我觉得恍惚,转而又是庆幸。我庆幸曾几何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终于变得触手可及,变成了切身体会。也庆幸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不再是追赶者,而是领跑者。短短十年,沧海桑田,个中滋味,妙不可言。

此次试驾的体验,也大大降低我们对激光雷达的执着,因为好像离开它,「纯视觉」也一样可以做到顶级的智驾体验。极越01的这次尝试,或将影响未来主机厂对激光雷达的看法,加速开启下一轮,由拼硬件到拼算法的赛跑。


华为震撼车圈的三十天

小鹏1024,臭搞技术的浪漫

从线上走向线下:重新认识蔚来手机

零跑“戴手套”出海,详解朱江明与唐唯实携手的背后深意


我就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