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承恩文学作品票房超59亿,他经历过什么?

 夏欲诗文字坊 2023-11-02 发布于四川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其影响深远。

截止2013年11月1日数据显示,《西游记》创作者吴承恩,其名下文学作品所参与的电影票房已经达到59亿。

万万没想到,古代文学家吴承恩放到电影界也是王炸!

 

而隐藏在《西游记》背后的吴承恩历来少有人问津,他到底有过怎样的经历,促成了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

1、少年成名,屡试不第

吴承恩的生卒年不详,具体年份应该是公元1506年-1583年。其父吴锐是小本商人,豁达乐观,喜好史传,中年得子。取名吴承恩,字汝忠,他期望儿子考取功名,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父对儿子的期待是拜官入仕,对他的教育倾注了心血。吴锐为了让吴承恩练好字,让他在晾干剥开的蒲根上写字,以此锻炼他的意志和笔力。在吴锐的督促下,刚刚成年的吴承恩精于绘画书法,擅长填词度曲。

吴承恩聪颖好学,令父亲很是欣慰。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下笔成章。小小年纪,便名扬乡里。

《淮安县志》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

《天启淮安府志》中称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泓治七子”之一的朱应登,恃才傲物,格调高古,对吴承恩的才名赞赏有加,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

其父在闲暇之余会为吴承恩讲一些闲书。受到父亲的启蒙,他爱读《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非主流小说。这些神怪小说,为吴承恩打开了一扇奇异的大门,天地万物自由驰骋,拓展了视野,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想象力。这也日后写作神魔小说《西游记》培养了入门兴趣。但他一般会藏起来看这些闲书,以免让父亲失望。

嘉靖八年(1529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其时吴承恩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有了创作的打算。

但是如此有才华的吴承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中。

嘉靖十年(1531年),和朋友相约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吴承恩来到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但不幸名落孙山。而一同考试的朋友都榜上有名,回乡后他成为人人都想嘲讽的落魄书生。

嘉靖十一年(1532年),吴承恩带着失意的心情陪父亲外出游历。

就在这一年,吴父离开了人世,吴承恩给父亲的墓志铭里写到:

呜呼!孤小子承恩不惠于天,天降严罚,乃夺予父。然又悠荡不学问,不自奋庸,使予父奄然没于布衣,天乎?痛何言哉!呜呼!

吴承恩将父亲去世归结为自己未能中举,他为自己不能“光宗耀祖”而感到愧疚。

嘉靖十三年(1534年),吴承恩再次来南京考试,又一次落第而归。

嘉靖十六年(1537年),吴承恩第三次来到南京考试,同样又是败北。

少年成名,身负家族希望,却躲不开命运的连续拍打。求仕失意的他,需要精神的慰藉。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吴承恩参考《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式传》完成了《西游记》初稿。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收拾好心情的吴承恩,继续追逐求仕之梦。

直到44岁的他才补得岁贡生,在北京当起了北漂。等待分配官职,但没有被选上。

2、含冤入狱,告老还乡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吴承恩任河南新野知县。上任后,他为官清廉,修缮基础设施,鼓励教育,兴修水利,成为造福一方的地方芝麻官。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小股倭寇深入到明朝腹地,甚至袭扰南京。吴承恩想投笔从戎,参军抗倭,不过并未成行。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由于母老家贫,吴承恩在浙江湖州的长兴当起了县丞。在照顾老母的同时,他还和朱应登之子朱曰藩、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等人交往密切,纵情诗酒,好不快哉。

在长兴期间,吴承恩上走箬溪,下涉太湖,私访暗察,了解民情,体恤百姓,在当地深有民望。在调查民情的同时,吴承恩对箬溪西端方山的清风洞印象深刻。他在写《西游记》时,将清风洞改名为黑风洞,作为黑熊怪的住处。

不久,长兴遭遇大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吴承恩忙于筹粮赈灾,疏忽了官场潜规则。前来视察旱情的按察使,因为未能及时得到吴承恩的迎接,怀恨在心,指使他人捏造受贿罪名,设计诬陷,将吴承恩投入牢狱。

吴承恩含冤入狱,百姓自发到县衙集会请愿,他在吏部任职的好友李春芳也赶到长兴,与按察使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因查无实据,吴承恩出狱复职。不过,他心力交瘁,厌倦了官场的权力斗争。在处理完赈灾济民的事务后,吴承恩愤然辞职,远离官场。

隆庆二年(1568),吴承恩补了“荆府纪善”的缺。荆府是指荆宪王府,属于藩王府,位于蕲州(今湖北黄冈)。纪善类似于王府教师,职责是“掌讽导礼法,开喻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诏王善。”两年后,吴承恩告老还乡。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中有个玉华国,当地的城市样貌、风土人情、方言俚语等和荆王府、蕲州颇为类似。

3、大器晚成,做自己的齐天大圣

对科举不中、黑暗官场、怀才不遇的深刻认识,以及四方游历所见人事,促使吴承恩通过创作志怪小说来讽刺严酷现实

他坦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参考了《酉阳杂俎》、《玄怪录》等唐代志怪作品,写了短篇志怪小说《禹鼎志》,这为《西游记》的写作积累了经验。可惜《禹鼎志》除序外,原稿十数篇因战乱失传。

隆庆四年(1570年),吴承恩五十岁左右,他从蕲州(今湖北蕲春)荆王府回乡,开始着力撰写《西游记》。中途因蒙冤入狱、母亲病故的原因,中断了写作。

但是老年闭门著书期间,他又融合自己平生经历,才真正开始了《西游记》的爆发式创作。

告老退休后,他先到杭州,后回故里,一边以卖文为生,另一边续写《西游记》,生活的困顿,并不能阻止他的创作热情。

万历元年(1573年),吴承恩完成《西游记》的撰写(万历二十年出版)。

吴承恩晚年放浪诗酒,约万历十年(1582年),贫老以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