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诗外传》卷3诗解2王者制伦圣制伦常天下得序魏文侯卜相李克以五观谏达视所举相魏成子

 琴诗书画情 2023-11-02 发布于山东

题文诗:

王者,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

朝无幸位,民无幸生.上贤使能,等级不逾;

折暴禁悍,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

善于家,取赏于朝;为不善于,幽而蒙刑,

于显夫是,之谓定论,王者之德.经有: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传曰以,从俗为善,

以货财为,宝以养性,为己为道,是民德也,

未及于士.行法志坚,不以私欲,害其所闻,

是劲士未,君子.行法志坚,好脩所闻,

以矫其情;言行多当,未安谕也;知虑多当,

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也,下则能开,

道不若己,笃厚君子,未及圣人.圣人若夫,

百王之法,若别白黑;应当世变,若数三纲;

行礼要节,若运四支;因化之功,若推四时;

天下得序,群物安居,是圣人也.经有: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魏文侯欲,置相召问,

李克曰寡,人欲置相,非翟黄则,魏成子愿,

卜之先生.李克避席,曰臣闻之;卑不谋尊,

疏不间亲;臣外居者,不敢当命.侯曰先生,

临事勿让.李克曰夫,观士居则,视其所亲,

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

所不为也,贫则视其,所不龋五,者足以观.

文侯曰请,先生就舍,相定矣.李克出遇,

翟黄:闻今君召,先生卜相,果谁为之?

李克曰魏,成子为之.翟黄悖然,作色曰吾,

何负魏子!西河之守,吾所进也;以邺为忧,

进西门豹,欲伐中山,吾进乐羊;中山既拔,

无守之者,吾进先生;置太子傅,吾进赵苍;

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负于魏成!克曰子之,

言克于子,君岂比周,求大官哉!君问置相,

非成则黄,二子何如?臣对曰君,不察故也.

居视所亲,富视所与,达视所举,穷视不为,

贫视不龋,五者以定,何待克哉!是以知魏,

成子为相.且子焉得,与魏成比!魏成子食,

禄日千钟,什一在内,以聘天下,之士是以,

得卜子夏,田子方之,与段干木,此三人君,

皆师友之,子之所进,皆臣之子,焉得与魏,

成子比乎?翟黄逡巡,再拜曰鄙,人固陋失,

对于夫子.经有: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原文】
王者之论德也,而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故上贤使能,而等级不逾;折暴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德。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注释】1出自《荀子》卷9王制篇诗解5王者为人王之制论【原文:

王者之论〔1〕: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2〕。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注解】
〔1〕论:通"伦",等类,指用人的方针。
〔2〕折:抑制。愿:通"保",狡诈。
【译文】
 奉行王道的君主选用人的方针是:没有德行的不给他尊贵的位置,没有才能的不授予他官爵,没有功劳的不赐予他奖赏,没有罪过的不对他加以处罚。朝廷上没有侥幸获得官位的,百姓中没有触犯法律侥幸逃生的。崇尚贤德,任用才能,授予相适应的地位而无偏差;制裁狡诈,禁止凶暴,施加相适应的刑罚而不过分。使百姓都明白地知道:即使在家里行善修德,也能取得朝廷的奖赏;即使在暗地里为非作歹,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到惩处。此乃公认的用人方针。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选用人的方法。

【注释】2,明昭有周,式序在位。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之什.时迈

原文: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译文:
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原文】

传曰: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性为己为道,是民德也,未及于士也。行法而志坚,不以私欲害其所闻,是劲士也,未及于君子也。行法而志坚,好脩其所闻,以矫其情;言行多当,未安谕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也,下则能开道不若己者,是笃厚君子,未及圣人也。若夫百王之法,若别白黑;应当世之变,若数三纲;行礼要节,若运四支;因化之功,若推四时;天下得序,群物安居,是圣人也。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
【原文】

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问曰:“寡人欲置相,非翟黄则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李克避席而辞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间亲。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夫观士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龋此五者足以观矣。”文侯曰:“请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遇翟黄,曰:“今日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之。”翟黄悖然作色,曰:“吾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吾所进也;君以邺为忧,吾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吾进乐羊;中山既拔,无守之者,吾进先生;君欲置太子傅,吾进赵苍。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负于魏成子!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也,岂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置相,非成则黄,二子何如?臣对曰:君不察故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龋五者以定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为相也。且子焉得与魏成子比!魏成子食禄日千钟,什一在内,以聘约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君皆师友之,子之所进皆臣之,子焉得与魏成子比乎?”翟黄逡巡再拜曰:“鄙人固陋,失对于夫子。”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注释】出自《史记·魏世家》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选择)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yè)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fù)。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

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译文】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教导我说'家中贫困就想娶贤妻,国内混乱就想得良相’。现在选择丞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样呢?”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议论尊贵的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议论关系亲近的人的事。我的职务在宫门以外,不敢担当这一使命。”文侯说:“先生遇事就不要推让了。”李克说:“是君王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举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文侯说:“先生快回家吧,我的丞相已经选好了。”李克快步走出,顺路去翟璜家拜访。翟璜说:“刚刚听说君王召见先生询问丞相的人选,究竟选谁当丞相呢?”李克说:“魏成子当丞相。”翟璜愤怒地变脸说:“凭耳目的所闻所见,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西河的守将,是我推举的。君王在境内最担心邺,我推荐西门豹治理。君王计划讨伐中山,我推荐乐羊。中山被攻占后,找不到合适的人镇守,我推荐先生你。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推荐屈侯鲋。我什么地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说:“你把我举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做大官吗?国君询问设置丞相这一问题,说'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样呢?’我回答说:'是君王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常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由此文侯决定让魏成子当丞相。再说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的俸禄千钟,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十分之一用在家里,所以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被国君尊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子。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谦恭地(对他)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个鄙陋无知的人,回答得不对,愿意终身做你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