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金万泉:​岭南 印像(散文)

 中国作家图书馆 2023-11-02 发布于江苏

岭南  印像(散文)

金万泉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高高的白云绕山间,大美岭南村就座落在这山水画中。
       要说岭南村,我还真没有去过。说句心里话,在我的印像中,岭南不仅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还是个美丽富饶风景如画的好地方。
       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大集体时代,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十分清苦,仅凭种庄稼还仅仅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日常生活费零钱”还没有来源。于是,大队号召各个生产小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寻找财源,为生产队增加收入。    
     我们第七生产队办了一个木货小作坊。那年冬季农闲季节,队里派出了年青力壮的社员,背着米面菜蔬,到岭南村租借农家房去砍伐小木货。同时,还要派人去把小木货用驴骡驮运回到我们村里来加工。我父亲就是那驮队里的一名社员。
       我们生产队里的小木货加工厂设在我家邻居当家大爷的院子里的东西下房,生产队里有五六台木工加工机。那年月,还没有通电,全部是人工手摇脚蹬。我记得做出来的产品有烟锅杆、杆面杖、针锥把等生活用品,还有钗齿、镰头把等农具手柄。寒冷的冬天,父辈们在木屑飞舞中把金子挣出了红火。
       我们村到岭南五十来里路,每天清晨我娘抹着黑从院里抱回柴禾,点着煤油灯给我爹做早饭。那会,我家还买不起计时的钟表,估摸大概五点左右父亲和其他社员开始从家里起身走,下午,从岭南返回,回到家在七点左右。有两次,我和同伴们去往柏树的路上接过父亲两次。只见父亲和二名社员头上戴着家兔皮棉帽子,穿着白茬羊皮袄,赶着大骡子,驮着木货,踏着半尺厚的积雪,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小路上。
       这一年,父亲用从生产队里小木货加工的红利中分到了一桶金,让我们全家吃喝穿用过了个丰盈的“小康年”。
       这一年,我们村的小伙子从岭南村娶上了好几个漂亮的媳妇。因此,在我心中岭南是个山美人美的好地方。
      有一天中午,父亲用热水在瓷盆里和面,空气中氤氲着醇香的熟面味。我问父亲,“这啥面,好香”。父亲说“莜面”。我又问道“哪来的面”。父亲说“岭南的老乡送的”。
       打那以后,我知道父亲每天去的地方叫岭南。
      父亲给我说,我们这儿的水是向北流,而岭南的水是向南流的。岭南村雄居南台脚下,我们站在平地上可以瞭见小五台山南台那儿。它扼守着松枝口峪至岭南峪之咽喉,是南下涞水、北上蔚县川下的战略要地。
       扛着红旗进岭南,进了岭南扛红旗。遥想八十年前,抗日峰火燃烧到蔚萝大地。岭南曾经是蔚县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期间,岭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三区抗日救国会,组建了区小队,自卫队,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在岭南建起了晋察冀边区商店。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募捐、集枪、扩军”工作。他们利用太行天堑,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嚣张气焰的驻蔚日寇。在党的领导下,蔚县逐步建立起东起涿鹿、涞水,西至山西广灵,灵丘的大南山抗日根据地。
       南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驻蔚日军的恐慌,他们在松子口,苜蓿等进山峪口修建了据点,对根据地进行严密封锁。同时,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和坚壁清野,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报复和扫荡。1939年9月13日,200多名日伪军分两路对岭南进行大扫荡,枪杀村民14人,烧毁房屋274间,抢走了大量的物质,制造了震惊察南的“九一三”惨案。1940年8月,日寇再次对岭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们大规模扫荡。驻蔚县和涿鹿的日伪军,在叛徒徐墨清的带领下,向岭南根据地核心区龙降庄、陈家台一带实施围剿,残忍地杀害了地委送到根据地疗伤的妇女干部王涛、李毅、何芳、肖林,以及藏在山洞中的燕京大学两名青年学生。从天津投身抗日的两名工人姐妹,在敌人步步紧逼下,毅然拉响了手榴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而壮烈牺牲。
      针对日寇的暴行,根据地军民开展了针锋相对的“反扫荡”斗争,岭南人民采取人自为战,村自为战的策略,埋地雷,割电线、断公路、拔据点,同日寇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抗日政权。在长期对敌斗争的实践中,岭南人民不断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许多反“扫荡”的宝贵经验。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项,就是创造性地开展和实行了“一篓化”运动,既每户至少备一个荊条编制的篓子,把常用的物品装在里面,遇有敌情时背篓即走。既减少了损失,又解决了长时间与敌人周旋的生活问题。这样一来,敌人多次“扫荡”都一无所获。
  永远不会忘记,八年抗战中,岭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日寇共八次“扫荡”岭南村,打死打伤14人,抢走牛、骡、驴50多头,羊100多只。多次烧毁老百姓的房屋。但 英雄的岭南人民并没有被日寇的暴行所吓倒,房屋毁了再建,财产没了再创。而是更加坚定地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行动中,为革命出钱出物,先后把多名优秀青年送进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岭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蠃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自己的美好家园。
      2011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天高云淡,我正在地里锄地,接到家里人打来的电话,说老乡刘平他丈母娘从四川乘飞机来河北。今晚的飞机要到北京了,刘平在岭南石头矿上打工,那里电话没信号,打不通。情况紧急,刘平妻子问我能不能帮忙去一趟岭南石头矿,把刘平给接回来,让他去北京接人。
       时间紧迫,邻里相助。我赶忙放下电话,收起锄头,骑着摩托把锄头送回家,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柏树去往岭南的大路上去。
       那时,去通往岭南的路是沙土路,道路又不熟悉,进入松枝口峪后,一路上,崇山峻岭,连绵不断。沿着婉延曲折的盘山公路,终于象蜗牛似的爬到松树岭隧道的北口。
       我熄灭了摩托车,在这稍微站了几分钟。走到洞口向洞里瞅瞅,只见隧道口外面用水泥碹了一段,顶上面的控山水渗出一颗颗水珠,好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吧嗒吧嗒地滴到地下。洞里阴森森凉嗖嗖地漆黑一片。放眼又向对面的山上望去,在半山坡上有一群鸟儿更是雄观,它们有着油亮的羽毛,神态各异。有的正低头在找着吃食,啄两下抬头向远处看看。有的依偎在一起,深深埋起头颈,睡意浓浓。还有几只盘旋在鸟群的上空,扇动着轻盈的翅膀,不高不低地滑翱着……。我猜想这一定是一个鸟部落,它们做了周密的部署。鸟类自有它们自己的世界的,在鸟的世界里有它们的分工,有它们的语言,有专属于自己的快乐。
     随后,我驾驭起摩托,开着照明大灯,继续前行。我换成二档,一丝不苟地注视着前方的道路,路面有好几滩水洼,也不知道水深浅,生怕摩托车熄火。快走到差不多中间时,怱然发现有几头黄牛窜了过来,看到我摩托车的灯光,它们也不惊慌,而是站在那瞪着两只铜铃大的眼睛盯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好象是在说,朋友,你咋到岭南来了。
     出了洞后,我如释重负。说心里话,我一个人走进这黑幽幽的洞里,心里怯生生的。
      顺着婉涎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下坡行驶,没几分钟就看到了一个村子。只见沙河漕上自北向南有一股小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犹如千军万马般奔腾而去。潜意识地告诉我,岭南村到了。
      啊,岭南,你的名字早已植根在我的心里,我终于找到你了!
       我停下摩托车,见前面站着一位三十来岁的漂亮少妇,便走上去向她打问去往石头矿的路。简单交流后,我又骑上摩托,顺着她的指点,沿着沙滩路向南,很快来到了石头矿。在路边,正巧遇上在石头矿食堂做饭的我村张文大哥,说明来意后,他托人给我去找刘平让他回矿上住地。中午在这儿吃完午饭后,也没有多停留,我便骑上摩托车载着刘平驶往回家的路。
       遗憾地是,我难得来一趟岭南,也顾不上去岭南村里看看风景。去看看这片曾经留下过无数革命前辈红色足迹的热土一一岭南。
       前年,从网络上看到柏树乡岭南村“蔚县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暨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开馆仪式在岭南村举行。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班子和县武装部其他领导出席开馆仪式。这个红色纪念馆的开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表明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岭南村,历史不会忘记,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不过,我尽管是从岭南村擦肩而过,当然,岭南还有着说不完的山,道不尽的水,看不透的绿,学不完的红。但也自豪地说,我去过岭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岭南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也真诚地祝愿岭南村人民,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依托太行美景的自然资源和红色革命的历史资源,把风光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入为一体,保护好革命的历史遗址,讲好过去对敌斗争的故事,推进红色旅游,书写好新时代小康路上乡村振兴的画卷。让红色岭南重新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岭南,等着我,下次我一定来。


作者简介
金万泉,农民,中共党员,曾在乡政府从事过文字工作。在多家电台报刊发表过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六次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听众评论员奖。多年停笔,2019年6月后重拾弃笔,偶有小作发表在文学网站和《河北广播电视报》《河北农村报》及《张家口晚报》纸媒上。曾获河北作协2020“双决”主题征文和天津作协“乡情”征文优秀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