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重新认识书法_前言温故而知新下

 苟芽山庄 2023-11-02 发布于安徽


通过对古代书论的研读,走上了一条重新认识书法的道路

关于书法的笔法,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这里也无意与人争论!

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刻意隐瞒;

孙过庭说“缄秘之旨,余无取焉”;

只是把自己在重新认识书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阐发出来。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期望能给那些觉得有用的人提供一个参考,因为不排除也许还有人能作出更多的解读。

这样一套笔法系统,是几年以来思考实践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对各种执笔法都做过尝试,对各种书体也进行了多种演练,同时也越来越体会到“”的重要性,很难想象古人的笔法设计是如此精妙。

学必有法,成则无体”,书论中常出现的字眼;

势、法、体、规矩、临摹、工夫、质妍;

无不透露出古人对法的尊崇!

可以说,笔法作为书法的核心,应当作为每一个学书者的核心问题来重视。

只有掌握了书法的核心,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规律,才能提高书法水平。

把握住核心枢纽,无论看哪种书体,都再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宗白华先生《中西画法所表先的空间意识》将书法置于传统美学最重要的位置:

“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唐代张怀瓘认为书法是“不朽之盛事”,肯定书法的地位。

书法之所以具有“成国家之盛业”这样崇高的地位!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汉字为经艺之本,书法通天地之道。

书自古为六艺之一,书法和文字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互相依存的。

“因文为用,相须而成。”

书要以文字作基础才能应用,而文字要书写配合才成为可能。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所以书法具有和文字同样的功能。

有了文字和书法,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便有了名目次序,得以区分;

有了文字和书法,治理国家的大道才能得到阐发,所以“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美国人福开森亦对书法持有很高的评价:“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长。”

在我们生活的当今这样的时代,书法想要与现代结合,就要先弄清中国文化的核心特点,掌握书法的核心特色,两者相合,从而发挥出应有的光彩。

汉字既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美的客观物象;

汉字有复杂的字形字态,书法有完美的结构比例;

真、草、隶、篆、行,法象自然,比拟万象。

汉字从诞生以来直至今日,虽然形体不断变化;

但仍然能一脉相承,延续数千年;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历史记录有序,从未中断;

汉字是承传的火种,是记录的工具,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书法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好好的继承。

想要摸清古人的法则,就得懂得古人的思维,只有熟知古代文化,才能读懂古人的法,这是需要保持的一种态度。

现代人看着不甚重要的东西,可能在古人那里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一定要认真体会。

现代人对于传统,对于书法的原则都是知之甚少;

对书论便不能深入研究,贸然谈扬弃,用今天的科学思维去揣度古代文化,也许会把精华当糟粕,把珍宝等闲看;

究其原因,无外乎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缺失传统文化常识,面对那些古人幽深而玄妙之论时,茫然无知。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习书法,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碑帖;

可以运用更多的资料,再加上很多考古的新成果不断地出现;

总之我们拥有绝佳的物质条件,但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立足传统,而不能只是凭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否则极有可能会南辕北辙,离真正的书法越来越远。


唐代张怀瓘《书断》曰:
“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诸合己,悉为鉴不圆通也。”

现代人往往只是用自己的视觉感受来评判书法;

将书法的好坏与书法的美丑混淆;

书为六艺之一,艺是一个长期训练;

逐渐成长的过程,生成的过程;

不仅仅是观看,重要的是书写的过程是否是依法书写,书写的字是否能表现出境界。

元代苏霖《书法钩玄》录宋代刘正夫论书一则:
“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不合古者盈在眼矣,字不美观者必古。初见之,则不甚爱;再见之,得其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亦历历在眼矣。故观今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之字,如观钟鼎,学古人字,期于必到,若至妙处,如会于道,则无愧于古矣。”

明代汤临初《书指》曰:
“大凡古人书,初览似少意味,至于再至于三,精神益生,出没始见。近世书,伸纸一目殊觉可喜,展玩稍久,疵颣毕陈。”

黄宾虹《谈艺录》曰:
“画有初观之令人惊叹其技能之精工,谛视之而无天趣者,为下品;初见佳,久视亦不觉其可厌,是为中品;初视不甚佳,或正不见佳,谛视而其佳处为人所不能到,且与人以不易知,此画事之重,要在用笔,此为上品。(论画残稿)

大家经常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当自己真正进入书法的世界,发现确实如此;

似乎再找不到第二个词来形容。

书法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

当大家都来学中文的时候,也就都会来学书法,这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如果能把书法学好,也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和境界。


赵孟頫说:“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

一种观点提出来,得到的反应总是各不相同;

有赞同、有怀疑、有惊讶,也有不解,甚至反感,甚至还有人会视之为歪理邪说;

但也许这才是真的传统,真的笔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来探讨。

唐代林蕴《拨镫序》说:
吾(卢肇)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捻、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
蕴加以久罹戎事,笔砚多亡,终不能穷其妙。亦犹古之有得不死之术者,人将从学焉,未至,得术者物故,叹恨不极。人或讥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耶?客曰:昔有善算术者,临终,传于子,终不能晓。乃传于人,他人尽其妙。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愚虽受卢公之命,既不能自益其要妙,敢恡复传于智者。”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时不时还会有新的体会冒出,那些尚未成熟的想法,只能等待来日再辑录。

这里只是自己的一些认识,编辑成册贡献给大家,仅作参考。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