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山经(三)

 千夫子 2023-11-03 发布于辽宁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解析:此段落,不考虑“首曰”,“虞之”只见于《吕氏春秋·权勋》。故而,借助《权勋》来理解本次经。并且,按其他段落中的里数,在《权勋》查找各自提示词,结果如下:

二曰利不可两忠不可兼(2800)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1900)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龚王伤临战司(1000)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3800)操黍酒而进之子反叱曰訾退酒也竖阳谷对曰非酒也子反曰亟退却也竖阳谷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战既罢龚王欲复战而谋(5730)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龚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谷无与复战矣于是罢师去之斩司马子反以为戮故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2300)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4200)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500)(5150)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3300)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中(1500)山之国有厹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厹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赤章蔓枝谏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则以得是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厹繇亡欲钟之心胜也欲钟之心胜则安厹繇之说塞矣凡听说所胜不可不审也故太上先胜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SD800)不战必刬若类掘若垄触子苦之欲齐军之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4570)不闻其声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䴔,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解析:500处,“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结合下文,而知“祷过之山”,是说反秦是手段、归楚是目的。现临楚界占据三地,等待时机入楚举事,也是着手娶妻生子而传宗接代的时候了。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解析:1000处,“马”,结合下文,而知“丹穴”,是说老马识途、叶落归根。举事而登位,实现幼年抱负,必以德义礼仁信来复兴楚国霸业。

丹穴,《尔雅·释地》言:“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丹穴之人智”。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解析:1500处,“山之国”,结合下文,而知“发爽”,是说“四方”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基于此,乘举事而夺楚王位,不会有差错的。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解析:1900处,“之贼也”,结合下文,而知“至于旄山之尾”,是说到时候对秦军反戈一击。进而,打出举事的旗帜,会威风八面。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解析:2300处,“不可许也”,结合下文,而知“至于非山之首”,是说到时候不承认楚王负刍。为此,暗中策反朝廷大臣。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解析:2800处,“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结合下文,而知“阳夹之山”,是说内部大臣相逼让位,外部又施加武力威胁。所以要向楚都进军。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解析:3300处,“何其”,结合下文,而知“灌湘之山”,是说怎样威胁?接管县邑。当然,尽量用和平手段。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解析:3800处,“操黍酒而进之”,结合下文,而知“鸡山”,是说挑起当地人之间争端。这样,以调停身份介入,去接管地方官府。

,《吕氏春秋·离俗览》言:“投以炙鸡,则相与争矣”。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袅,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解析:4200处,“之不亡”,结合下文,而知“令丘之山”,是说负刍还不让位则攻取郪。郪在郢陈与寿春的中间位子,对负刍有兵临城下之感。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

解析:4570处,“不闻其声”,结合下文,而知“仑者之山”,是说这也不行,就动武夺位。为此,必须有动武夺位的预案。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解析:5150处,“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结合下文,而知“禺稾之山”,是说既考虑反秦又考虑归楚。也就是为统治楚国而战。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鵷雏。

解析:5730处,“使”,结合下文,而知“南禺之山”,是说入楚占郢陈。郢陈,楚国旧都,占有此地,意义重大。计划夏天举事,以利冬天来临前登上楚王位。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解析:其一,一二部分经文,有13个段落,分14层意思。其中,“祷过之山”段落有两层意思,即:入楚与生子。

6530与各段落中的里数相差800,此处“不战必刬”,为首段提示词。结合下文,而知“天虞之山”,是说老天给了登楚王位的机会。必倾力而为,没有回头路。

其二,全心身准备入楚开战,守护住楚国原有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