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中的形容】梵高的“心灵之眼”,《北方记忆中的茅草屋和柏树》深度赏析

 艺术观止 2023-11-03 发布于河南

抽象的具象和形象的具象二者各有优势,高级的书画作品往往是对于二者的一种融合,也即在抽象中包含着形象,在形象中包含着抽象,这种融合同样还是通过洗炼来实现的。比如书法中抽象的线条可如山峙水激、兽奔鸟翔、烟飞云动等等,也即于抽象中可以产生种种形象性。而相应的,在绘画中如果想要透过事物的表象将内在的精神和神表达出来,便需要对种种物象作一种抽象的形象表达。

比如在梵高的《北方记忆中的茅草屋和柏树》中,梵高首先以自己的精神认知为依据将各种事物的内在精神提炼出来,接下来则是将之与自己想要表达的精神进行融合,这实际上是二次提炼,经过这样的过程,种种事物中大量不重要的或者说与想要表达的精神相关性不大的非必要的细节性的元素都被洗去,于是事物变得不再与其可见的外表相似。

但另一方面,即使是最高层的真实经过层层展开后也会在最明显的物象之上留下线索和痕迹,只是它会隐藏于众多的表相和假相之中,等待着人们的洗练和发掘。创作者找到这样的形象内容并通过线条将之表达出来,便表达出了一种抽象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其实是创作者精神和事物典型特征的一种完美融合,所以最终便会表现出一种似又不似的艺术效果,比如画面中的人物、房屋、柏树和云朵等等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人们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出于种种实用的目的并受视觉等感官的影响对世界作出种种区分,但在梵高的眼中:天空和大地,太阳和万物,云气和植物,人力与自然,人与外部世界,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体的,也即它们背后的精神运动在本质上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并可以在无所不包的道之下融合为一体。

梵高以这种表达主题为指导,将画面的主色调统一为青绿色,隐者显之,显者隐之,天空中的云朵本是轻盈飘动的,但其背后的精神则是强劲有力的,所以梵高以浓重的线条笔触来加以强化表达。而地面上的种种事物比如人和柏树等都相应都作了简化表达,地面上的房屋貌似显得繁芜,其实是为了和天空中的云朵形成一种平衡的对应。

红色的太阳则被简化成一个色块,半隐半现以不使其影响到整个画面浑茫一体的效果。这些都表明梵高以自己的心灵之眼看到了更高层面的真实,其精神认知达到了一种万物齐同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万物皆可为我所用,俯拾皆是自然,所有这一切又皆可被统一于线条、笔触和色彩的运用之中。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书画中的形容】形容是对多个浓缩的点状真实的凝练和综合运用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形容」艺术对于“形”的提炼加工和重新组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