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他跪在吏部尚书徐阶面前苦苦哀

 二岸猿声啼不尽 2023-11-03 发布于福建
公元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他跪在吏部尚书徐阶面前苦苦哀求:“能否给我留点钱,作为仆人的遣散费?” 哀求无果,严嵩又拿出一件宝贝送给徐阶,谁料,徐阶把宝贝献给皇帝,竟官至首辅。

在明代的一段风云变幻之中,故事的主角是位名叫严嵩的老者。
公元1565年的一个深秋清晨,北京城内的一幢豪宅前聚集了众多的朝臣和士兵。
这里,曾是权倾朝野的严嵩的府邸。但今日,却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他的家被抄,一切财产都将被没收。
朝阳微露,冷风刺骨。85岁的严嵩被押送到徐阶面前。他的步伐蹒跚,眼神中透露出不甘与绝望。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老人,如今却像极了一个等待审判的罪犯。
徐阶,作为这次抄家的总负责人,坐在高位上,目光如冰。尽管徐阶与严嵩有过私交,但在朝堂之上,私交往往就像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在冷风如刀的清晨,严嵩跪在徐阶面前,他曾经的亲家兼部下,如今却是拿着锦旗的刽子手。
严嵩的声音嘶哑而绝望,他哀求着:“徐大人,能否给我留点钱,作为仆人的遣散费?”眼前的徐阶,面无表情,沉默不语。
徐阶的内心战斗着。他的亲孙女曾是严嵩家的妾,他与严嵩曾经关系亲密。然而,严嵩的堕落和罪行早已是众所周知,再加上皇帝对严嵩的不满,徐阶明白,此时的自己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
严嵩见哀求无果,又从怀中拿出一件包裹,慢慢打开,露出一幅画卷。徐阶瞥见那画卷一角,惊叫出声:“清明上河图!”这是一件无价之宝,严嵩的声音颤抖,但尽量保持着尊严:“正是,以后这图就是你的了。”
徐阶心中虽一动,但他清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远比一幅画来得重要。他冷冷回答:“严大人,这事我决定不了。”徐阶下令继续搜查严家,不出所料,发现了大量金银财宝。
当最后一缕希望犹如烟雾般消散,严嵩终于崩溃了。
他的腿一软,瘫倒在冷硬的地面上,无力地看着自己一生辉煌的积累被无情地搜走。他的眼里,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无奈的绝望。
他想要哭泣,却发现自己连泪水也无力挤出。
徐阶目睹这一切,但他的内心却像被冰冷的屏障包裹。他手握《清明上河图》,内心微微动摇,最终却是理智压倒了一切。
徐阶决定将这幅无价之宝连同严府的其他财物一并献给皇帝。这一行为,不仅彻底切断了他与严嵩的过去,也是他政治智慧和权谋的体现。
果然,这一切都在皇帝的意料之中。看到徐阶的忠诚和果断,皇帝龙颜大悦,不久后便将徐阶提拔为首辅,权倾朝野。
踏上回乡的路,严嵩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曾经的他,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如今却成了道路上的落寞老人。
他身着普通的粗布衣物,步履蹒跚,沿着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穿过曾经属于他的土地,向着远方的故乡缓缓前行。每一步,似乎都在提醒他,他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无法再回到那金碧辉煌的日子。
到达老家后,他站在那座显得有些破败的祖宅前,望着那几亩薄田,心中的落差与失落感愈发强烈。
这一切,与他在朝中时的奢侈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试图在这个曾经赋予他温暖回忆的地方寻找心灵的慰藉,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简朴而质朴的生活方式。
在那些寂静的夜晚,严嵩常常独自一人坐在祖宅的月台上,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他回忆起自己在朝堂上的辉煌时刻,思绪如同潮水般汹涌。他记得那些曾经恭维他、敬畏他的面孔,记得那无人敢于违抗他的权威,以及那无尽的富贵荣华。然而,当他再次睁开泪眼,看着眼前这破败的四壁,这一切都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他有时候会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轻声自语,仿佛在对过去的自己说话,也像是在向命运诉说不甘。但生活的残酷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悲伤和回忆而有所改变。
在经历了短暂的挣扎和不甘后,严嵩最终还是不得不决定,将这最后的栖身之所和土地变卖。当最后一片土地被卖出,严嵩仿佛也卖掉了自己最后的自尊和回忆。
最后的日子,严嵩在一座破庙里度过。没人知道这位曾经权倾天下的老人,在那些孤寂的夜里是如何回顾他的一生的。到了87岁那年,严嵩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他的故事,成了后人评说权谋与人性的一个缩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显赫的权势,都抵不过时光的流转和命运的变迁。不知收敛,不懂适时低头,终将一无所有。
参考资料
“明朝风云人物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