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西悍匪太狡猾,既抓不住又找不到!最后结局出人意料

 兵说 2023-11-03 发布于云南

作者:武陟东旭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众多,奉军首领张作霖和山东王张宗昌就是土匪出身。

湘西一带也出了不少土匪,猖獗一时。

但是在蒋军败退之后,他们的结局只有以下几种: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虏,要么自尽;或者自首,痛改前非。

只有极个别的土匪漏网,潜伏下来,在镇反中被枪毙。

可是,有一个叫姚大榜的土匪,没有被杀也没有被抓,更没有潜逃和投诚,他是怎么回事呢?

人常说,“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实有文化的土匪也很可怕。

在人们印象中,土匪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然而,姚大榜是个例外,他不但凶残而且狡猾,多次逃脱追捕,让我军伤透了脑筋。

姚大榜,字必印,号占彪,1882年生于湘西的新晃县(现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    

他不但上过几年私塾,还曾经在贵州铜仁讲武学堂就读,学了不少兵法,也练就一身武艺。

可别小看这所学校,它的校长就是曾经在日本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后来担任黄埔军校总教头的何应钦。

这个学校招生条件苛刻,不但要国文过关,还要考算术,写军事文章,对中外战例或古代兵法进行论述点评,录取率只有五分之一(黄埔军校为三分之一)。

虽然只办了两期就停了,从这里也走出不少名将,其中就有在朝鲜战场上提出两条妙计的起义将领吴绍周    

按说在这所学校就读,姚大榜怎么着也不会成为土匪。

可是姚大榜有个特点,那就是太孝顺,太恋家,这本来可以说是一个美德,却阴差阳错,改变了他的命运。

姚大榜是独生子,父亲早早去世,他舍不得离开母亲。

而且,姚大榜订婚早,妻子貌美如花,温柔贤惠,他也舍不得娇妻。

就这样,毕业之后,大家都到了军队,他却回了家,怎么叫也不走。

姚大榜跟很多男人一样,有一个英雄梦,不然也不会去上军校,但他又舍不得亲人,只能在家,最后当了土匪。

他认为,这样既可以圆自己的“英雄梦”,又不用离开家乡,两全其美。

姚大榜心狠手辣,但他明白“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对家乡父老下不了手。

因此,他就把家从牯牛溪搬到了湘黔交接的方家屯。

姚大榜在那里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赚到第一桶金。

即便如此,他都到外地抢劫,不许手下在当地动手,违规者枪毙。    

有外地的土匪到方家屯作案的话,他也一定不会放过。

姚大榜毕竟有些文化,作恶弄来的钱,一部分用来挥霍,一部分用来奖励手下,一部分拿出来办学(取名“玉晃学校”),解决山区孩子的读书问题。

如此一来,他竟然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口碑,子弟前来投奔的络绎不绝。

当地官府见他声势浩大,只好“招安”,让他担任湘黔边区的中队长。

但是干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不自由,重新回到山上,继续当山大王。

1926年,北伐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在贵州招兵买马,姚大榜听说后心生一计,带人前去投奔。

王天培一看此人膀大腰圆,又精通军事,高兴得不得了,任命他为陆军新编第10师1团1营的营长。

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在这里长干,得到了一批武器弹药之后,他又把队伍拉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话说回来,这些土匪为什么会跟他走,跟着官府不是更有前途?    

姚大榜很会伪装,他关心手下冷暖,晚上还经常查铺,给大家盖被子。

他不许克扣军饷,一旦发现立即枪毙。

士兵负伤了,他会亲自给对方上药,有一次还用嘴吸脓水。

而且姚大榜很懂军事,很少打败仗。

他以身作则,跟手下一起训练。到了1942年,他已经60岁了,仍然没有大肚腩,手榴弹能投40米。

有一次,他从芷江回新晃县,半路上见一只狗在跑,他便对手下说:“你们谁能追上那条狗,赏钱100元。”

大家听了,连连摇头。

姚大榜挽起裤腿和衣袖说,“看我的!”

说完拔腿就追,健步如飞,果真追上了狗,手下见了无不惊叹。

手下对他心服口服,愿意跟他,这也是姚大榜的队伍不散的原因之一。

姚大榜对自己人友善,对竞争者和敌人诡计多端,心狠手辣。

这从他跟张本清的斗法中,可见一斑。

张本清是晃县人,黄埔一期生,老蒋的得意门生,当过蒋的警卫团长。

后来因为联名反蒋而失宠,回到老家,担任了省参议员。    

有如此显赫的经历,张本清自然瞧不起姚大榜,多次声称要“打倒姚匪,为民除害”。

姚大榜听说后放出话来:“一山不容二虎,我要给张本清变成死虎。”

张本清虽然只是个参议员,但在当地经营有酒店、餐饮,手下有武装力量,出行有保镖寸步不离。

姚大榜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他出重金买通了张的保镖吴玉清。

这一天,张本清去洗澡,脱下衣服后被吴玉清一枪毙命。

打死张本清之后,姚大榜更加狂妄。

但是好景不长,1949年11月我军进驻新晃,土匪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得知姚大榜名声还可以,我军在当年12月对他释放善意,派人劝降,希望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去劝降的人,名叫胡秀菼,跟姚大榜有交集。    

胡秀菼跟姚大榜的长子姚应科都在县城教书,她曾经被蒋军逮捕,被姚大榜营救,才得以脱险。

因为有这层关系,胡秀菼前去劝降,安全系数更高。

而且,姚大榜的长子姚应科也同意跟胡秀菼一起去劝说父亲,这样的话,无论成败,安全不会有问题。

“我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人民当家作主,土豪劣绅全部被打倒,你应该为将来着想。”胡秀菼开门见山地说。

姚大榜却满腹狐疑:“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太天真了。谁刚打下江山的时候,不是说得比唱得好听,一坐江山,就跟前朝一样了。”

姚应科也在一旁劝说道:“解放军言出必行,他们是真心为百姓的,你别人不信,还不信你儿子我吗?”    

可是二人磨破嘴皮,姚大榜就是不答应,说是要观望一下再说。

不过在胡秀菼和儿子的劝说下,他还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交出了45支枪,作为自己投降的前奏。

一个月过后,胡秀菼和姚应科再次前往。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黔阳有个叫潘壮飞的匪首带人向我军投降了。

有了这个活生生的教材,劝说就顺利多了。

没有费太大周折,姚大榜就答应去跟我军谈判。

可就在要动身之前,发生一件很偶然的事,让他变卦了。

得知姚大榜要到山下去,一个山民为了表示敬意,非常热情地送来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姚司令,吃吃补补身子。”

姚大榜见了,高兴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说:“你怎么知道我爱吃鲤鱼?谢谢了。”

山民转身离开之后,姚大榜忽然发现鲤鱼腮边有个伤口,这是吞鱼饵留下的,他脸色大变。

“坏了!”他惊叫着对老婆说,“应科害我。”

“老头,这么这样说?”他老婆不解地问。    

“你看,鱼儿有伤,这说明鲤鱼是那个山民用鱼竿钓的;预兆我也像这条鱼,莽撞极了,只看到好处,没有看到鱼钩。”姚大榜头头是道地分析。

见父亲不下山,姚应科又上山劝说,谁知道父亲眼睛一瞪说:“你这小子没安好心,要老爹投降是为了升官。”

姚应科还要解释,姚大榜把手枪递给他说:“给,你干脆把我一枪打死得了。”

姚应科怎么会呢,再怎么也是自己的生父啊,他只好沮丧地回去。

这一来,我军对姚匪也失去了耐心。

47军140师的首长向419团下达了消灭姚大榜的命令。

但是姚大榜非常狡猾,多次逃脱。

一次,我军摸到了他住的山洞,距离只有30米左右。

听到动静之后,他将一顶破草帽戴上,挑着早已准备好的两桶粪便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晃动,粪便乱溅。

战士们知道,姚大榜是个老头,走路肯定是弯腰驼背,眼前这个挑粪的,腰杆挺直,走路快步如飞,谁也没有多想,赶紧往一边躲。    

之后,他们直奔石洞,看到一个老婆婆,问道:“看没看到姚大榜?”

老婆婆一指前面说:“刚才挑粪的就是。”

战士们一听大惊,赶紧去追,姚大榜早已不知去向。

还有一次,姚大榜去了一个山寨,战士们得知消息派人去抓,将山寨团团包围,谁知道他化装一个女的,在眼皮底下逃脱了。

【姚大榜画像】

姚大榜多次逃脱,让剿匪部队指挥员十分恼怒,下令将这个匪首的画像印刷到布告上,悬赏捉拿。

之前,个别群众被姚大榜蒙蔽,多次为他提供掩护。有的人虽然不帮他,也不举报,悬赏之后,起了作用。    

1950年12月25日,47军140师419团接到群众举报,姚大榜残部500余人在中寨村附近出现,他们立即派出3营9连和7连前去围剿。

为了彻底歼灭这股敌人,上级又向二野的一个团下达命令,让他们从天柱县赶来,配合419团歼敌。

姚大榜的情报工作也做得好,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召开了动员大会,要大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眼下我们只要过了舞水河,到了贵州六龙山,就能绝处逢生,重整旗鼓,弟兄们,成败在此一举。”姚大榜声泪俱下。

见他这么一哭,土匪们也动了感情,表示要生死与共,血战到底。

开会的土匪中,有个姓梁的小土匪,虽然也挤了眼泪,却是装出来的。

这个小土匪是李树乡人,跟姚大榜有杀父之仇。

他的父亲是个客商,非常精明,给姚大榜交过路费,从没有少过。

客商将钱放在桌子上,姚匪去数钱。这时候客商打了个喷嚏,去裤袋里拿手绢去擦,姚大榜以为对方去掏枪,他条件反射掏枪将其击毙……    

当时,梁某才9岁,发誓为父报仇。

17岁那年,他加入姚的队伍,忍辱负重,等待机会报仇。

姚大榜警惕性很高,枪法如神,他没有把握直接干掉对方,只能智取。

动员会结束后,天色已晚,姚大榜让人去弄船,小土匪在夜色的掩护下离开队伍,向我军报告。

之后,他又悄悄回到河边观察,发现十几艘小船在河边停泊,距离这些船200米左右的地方孤零零有一艘船。

他带着工具,藏在船下。

凌晨时分,土匪开始过河,上船之后,我军的冲锋枪响了,手榴弹也投向敌人。

姚大榜非常狡猾,在距离200米的左右的地方,乘坐另外一条船渡河,而小梁就在这艘船下……

听着爆豆似的枪声,姚大榜心情复杂,喜忧参半;一方面他的弟兄们在劫难逃,一方面自己又逃过一劫。

黎明时分,数百名土匪被全歼或者被俘,唯独不见姚大榜。    

最后,我军战士在距离河岸二里远的地方发现一艘沉船,并且打捞出了姚大榜的尸体。

种种迹象表明,他是被淹死的。

姚大榜不是死于我军枪下,而是死于一桩恩怨,这让人想起那句话,凡是有因必有果。

参考文献:

1.《湘西剿匪历史大揭秘》 向宏庆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2.《湘西剿匪录》周赤萍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3.《荡匪大湘西》曾凡华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4.《湘西剿匪纪实》张家裕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