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尾昂述 2023-11-03 发布于广东

​忘心见性、无心无性、

非心非性、性在心先

忘心见性:

-

金代马丹阳

以本心、真心

指谓心体概念

-

而以性表示实体

-

以真心、本心合性

以性取代本心、真心

-

且道性

虽无修无证,

尘心自要损消,

-

忘心见性,

方契无修无证。

-

性体

不须修炼

不须体证

-

消去尘心,

摈除杂染,

忘却本心,

即可直指性体,

契达无修无证之境。

--

见性?

-

答:

无心无念,

不著一物,

澄澄湛湛,

似月当空。”

-

见性必须忘心,

使心不着一物,

-

澄湛虚寂,

纯净即如

皓月当中。

-

性实际是

尘心灭尽、

心地清寂

的状态,

-

其境界

与本心

相似。

-

这一观点表明:

全真道将

内丹修炼的实体

从现实主体的心

过渡到

真实本体的性

无心无性:

-

龙门派关于

心性关系的

基本观点

--

《北游录》:

无心无性,

无性无心,

当得神通。

-

要消除

对心性

的执著

-

只要能见得空,

自然大显神通。

-

问:

佛说与吾说

有无异乎?

-

师曰:以理即无异也。

-

佛说、吾说、俗说皆有妙理,

只要自己心性上会得到,

-

自然照见,

-

恁时和心性

也不要有也。”

-

认为佛说与

全真、儒家理论

无有根本的差异。

-

龙门派强调

本心、真性

-

终极目的是体道证空

无心无性、直证真空

即是其心性论的归结

非心非性:

后期江南全真道借用禅学

双破双立、双遮双诠的

方法对“虚”作的解释

--

《玄教大公案》:

虚之又虚,静之又静。

身心两忘,气融神定。

一片玉虚,天心光莹。

复未生前,谁凡谁圣?

非真非仙,非心非性。

本无可言,亦非可证。

寂然诚诚,中中密印。”

-

“虚”

即是一种

玄远幽渺、

至虚至静、

身心俱忘

的仙道境态

-

气行融和而神定,

一片清虚,

通澈光莹。

-

此种境态,

非真非仙,

既不是心

也不是性。

-

既不可言解,

也不可体证,

-

只可在

空寂、冥冥之中

合于虚,合于空

-

它不可修炼

更不可执著

-

而当了悟

在虚境中

证道成仙

性在心先:

后期江南全真道关于

心性关系的基本观点

--

《中和集》:

性在心先

心自性生

--

《玄教大公案》:

心自性生

即知性乃心之未始

若夫欲明本然真性

必先息心”

--

从时间上说

-

先性后心

性在心先

-

要明了本然真性

只有从心上下手

-

心自性生表明

性是心之本体

心须依赖于性

-

修炼即

消除贪恋爱欲之心

显出虚灵本真之性

-

“性乃心之主”

本真之性是

人心、尘心、欲心的主宰

澄心见性,心路断绝,

性天自然莹洁

-

这一基本观点

在全真

心性论

体系中

-

既有本体意义

也有修行上的

方法论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