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心疼的天才数学家陆家羲

 院长室 2023-11-03 发布于河北



你知道吗?有一个中国人确定是中国人在国外都火冒烟了,但在国内愣没人知道你们猜是谁?谁要是能猜出来那才叫有文化?他就是唯一能和华罗庚陈景润齐名的民间天才数学家,他叫陆家·。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他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天才,一直被嫌弃了22年。
陆家羲的悲剧起因其实就在一本书上22岁这年,他发现在一本叫《数学方法趣引》的书上面有一道早在1850年就被提出的世界性数学难题叫寇克曼女神问题。这是个啥问题?我说说您也研究研究。说一女教师每天下午!都要带领她的15名女学生去散步。她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3人,问怎样安排才能在一周内使每2名学生恰有一天在同一组。
怎么样?乍一听你是不是老不服气了,小学3年级,研究一开一闭水池子放水还能整不明白这个?陆加西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只有初中文凭的他辞去了当时月薪64元的高薪工作,全靠自学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物理系。敢信吗?
整整四年,他没有一天不研究这个寇克曼的终于到了1961年,等他毕业被分配到包头九中任教的时候,这道困扰了,世界百年的题竟真被他给拿下了,于是他赶紧把这四年的心血寄给了科学院,结果足足等了一年之后他才收到了回信。信上内容是不予发表,请自行核实,让核实咱就核实。
核实完之后再次投寄给《中国数学学报》,又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结果还是被退回。答复是由于篇幅太长建议另投其他刊物,长好办。于是陆家·赶紧把原论文截成4段,再次投寄给《数学通报》。他心说这回肯定行了,结果果然不出所料,这回回复的极,四个字,没有价值。
从大学四年再到工作后,三年多的努力,就这样被这四个字轻飘飘的全都给否了。否了就完了吗?特殊年代,他被说成了疯子,扣上了帽子强制进行劳动改造。改造就改造,白天他在农场干活,晚上就偷偷的来到有光亮的人家外头,找块大青石趴在上面,接着写论文,大西北的环境就这样熬了10年。
1977年,他再次投稿,还不如10年前,10年前还有回复,现在连回复都没了,石沉大海砸下去,连个动静都没有,就这样一直到了。1979年陆家印度一下就傻眼了。原来在他忙着劳动改造的时候,1971年意大利人率先宣布寇克曼难题已经被他们破解了,向全世界庄严宣布,这将是意大利人永远引以为傲的事情。
陆家羲拿着报纸读了一遍又一遍,反复核对着上面的时间,他发现不对,意大利人比我晚了十年,要不是没处给我发论文,这个荣誉应该是中国人的,这才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委屈、郁闷、怒不服气。迅速汇成一股气顶的陆家点,像个孩子似的摊在地上打着滚的哭,哭完了之后他想到一个主意,寇克曼问题解决了,肯定还有没解决的,我再找,于是他决定向另一座组合数学的高峰斯坦纳系列难题冲击。
知道斯坦纳系列难题有多难吗?具体咋个难法我也不知道。反正,那是和陈景润研究的那个歌德巴赫猜想齐名的世界性数学难题。普通人想都不用想,装不知道就完了。
有了新目标之后陆家羲开启了一生中最疯狂的工作模式,白天搞科研,晚上搞科研,因为一宿一宿不睡觉,他得了神经性牙痛,为了省时间短平快,他竟然把牙全都给拔了。这导致他双腮塌陷。30几岁的人看起来活像个老头,以至于37岁了。才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实在忙不过来了就恳求学校少带两个班,结果被拒绝了。后来又申请调到大学,可支配的时间多可惜也没有门路。更要命的是,那个年代包头这样的边陲小镇几乎没有科研资源,经常跑遍全市所有的图书馆也找不到一本有用的书或资料。
没办法只能一到暑假就坐一宿的火车跑到北京的图书馆,一泡就是一夏天。为了节省开支,每天晚上只能睡在火车站。每次从北京回到包头,要是赶到晚上到家,一出来准能把人吓死。瘦的那样再配上那小西北风就好像僵尸飘过来似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1980年陆家羲完成了斯坦纳系列论文,先后向《数学学报》投寄了三篇论文,却依然没人搭理。直到他的论文被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到了,事情才有了转机。朱教授建议把论文直接寄给美国世界数学权威期刊《组合论》,你敢信吗?总共6篇论文就像6颗重型炸弹直接炸裂了整个西方学术界。
19、81年9月美国学术界收到陆家羲第一篇投稿。19、82年5月陆家羲就收到正式的出版通知和版权签约书。19、83年3月前三篇论文在著名期刊上发表,4月后三篇论文也接着发表,而且两部六篇论文以惊人的99页连载。就连多伦多大学的蒙德尔松教授都说:这是世界上20多年以来组合数学最大的成果之一。但是讽刺的是啥?也就在同一年,1983年我国有关部门邀请数学家门德尔逊教授到国内讲学。结果人家还纳闷,你们确定没有搞错让我去讲组合数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