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3-11-0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纬民,原名劳伟民。2013年,劳伟民弃商从艺,给自己取名“纬民”,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成就全新的自己。在2021年,《Hi艺术》曾为他做过一篇专访,48岁拿起画笔,他终于和自己“相遇”,梳理了他2013年起的600余件作品。


时隔三年,我再一次问到他,出走半生,为何突然选择绘画,是早已埋伏于心了吗?

他回道:“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在那一时刻想画画,后来就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结束十几年紧张无序的商旅生涯,人到中年,四顾茫然。抑郁情绪笼罩着。绘画逐渐成为纬民的精神出口。

图片

《落日》90×60cm 布面丙烯 2021

在纬民的画面里,暖色总是主色调。

生在夏短冬长的北方,且刚刚从抑郁的泥潭中爬出,纬民对阳光格外珍惜。那时他给自己取笔名“冬日”,取自老夫子的“冬日可爱”。


图片
《日出》160×120cm 布面丙烯 2020


暖色之外,画面中蓬勃生长的植物、山脉、人体都无一不迸发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在纬民笔下,“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不是一句造型定势,而是一种本能。落日下的雄鸡舒展于天际之间,稻田山脉都在它脚下,日暮下沉,渺小到分不清是落日还是鸡蛋。


图片
《春山》150×90cm 布面丙烯 2021

图片
《落日-雄鸡》 110×90cm 布面丙烯 2023


目有所视,心有所思,纬民的绘画是他对内心的高度“效忠”。这一点通过绘画转译给观者的是一种原始感与真诚。

图片

纬民画布上最底层的情感,是他不加控制的内在骚动与文化认知的混合体。

所以我们能看到,他画面里呈现出的是一种内在的诗意力量,而非绘画的规则与逻辑。他将观察到的意象与自我视觉经验相结合,观物,观人,观自己。


图片

《人生的旅行》90×60cm 布面丙烯 2020


他笔下的女人体是修长的,裸着坐于凳上,背对观者,透露出一种含蓄的东方观看视角。弧形的削肩,舒展的背部,身体与凳子间蜿蜒的边线传递出孱弱的肉感,纬民通过身体的抽象与变形引导观者参与到他对于画面的意识建构中。


图片
《观》105×80cm 布面丙烯 2021


纬民画面里的精神是自由的,在生活中他扮演的角色是安静的观看者。他爱画风景、静物、猫和女人,但他画的都是剥离掉具体物象后的一种精神共鸣。现实不是戴上面具,就是涂满胭脂。而纬民画出的是一种抽离,一种简单而直接的表达。

于是便有了漂浮着的、欢腾着的人物,他们浮游于天际、在大地上合舞、或在一片白茫茫中戏雪。人物在定格的时空间被画面压缩至扁平,肢体线条交织缠绕,如剪纸一般轻盈。平涂的色彩和写意的线条构成人物的优雅与恣意。


图片

《浮游》100×120cm 布面丙烯 2022

图片

《合》120×120cm 布面丙烯 2021

图片

《戏雪图》90×60cm 布面丙烯 2021

这是纬民自成一派的风格特质,不同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他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在独处时参与、观察、思考。他的绘画超越现实,逃离现实,但又皆是现实的映像。

图片

能够生出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大概是每个人童年时都有过的幻想。这些都在纬民的画面中实现了。云锦之上,抽象的人体矗立于山间。纬民不会循规蹈矩地描绘现实,而是更加遵从内心感受,简化、提纯,摒弃一切无关的细节。至此,自然、风景、人物,都服从于他的画面精神了。


图片

《云锦》 150×150cm 布面丙烯 2023


“我女儿现在四岁半,所以这几年跟她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有时就会在她涂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大抵是因为女儿的绘画基底,纬民的绘画里也透露出一种单纯与童趣感,因此从画面中总能读出诸种趣味——《梦境-追逐》中跳跃者身后红通通的火焰是否是他的身体燃料?《梦境-眺望》里三种无名的混合生物侵领了整个村庄。在男性与女性身体交错的《恋》中,盛开的花朵如同人体器官......

谈到画面的叙事性时,纬民说给作品命名是他最头疼的事情,这意味着他并不预设画面的叙事,而是从视觉角度安排画面元素,视觉经验在他这里是第一位的。


图片

《梦境-追逐》 60×90cm 布面丙烯 2021

图片

《梦境-眺望》90×120cm 布面丙烯 2023

图片

《恋》 100×80cm 布面丙烯 2020-2022


逃离现实,又回到现实。对于绘画,纬民是热忱而真诚的。他在画面中表现的是与自我内心可产生共鸣的现实,而他期待的,只是人们看过画后激起的一丝情感涟漪。
图片

图片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2010年刚结束商旅生涯时,你也接触过书法、国画之类的媒介,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油画?

纬民(以下简写为纬):最开始时我也写了一段时间的毛笔字,但感觉写毛笔字或者画国画都没有产生像油画色彩天然带给我的亲切感。


Hi:你的创作来源是什么?

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的绘画很有激情,对看到的花卉、静物,猫以及人物都有绘画的冲动,所以这时所有题材都是同时进行的。

也会出去采风写生,因为长期在一个地方呆着,人容易变得沉闷,形成一些思维惯性,这对创作是不利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照片,因为很多东西不是看到就立刻有感觉。从2020年到现在创作的150多幅绘画,70%都有绘画小稿,这些小稿非常简单,也不完整,我会选择那些可以激发我想象,令我有创作欲的草图进行深入创作。创作前的思考时间可能很长,构图和色彩表达上要费很多心思,并且在画布上不断尝试。

图片

《梦境-相遇》100×80cm 布面丙烯 2021

图片

《大观》120×120cm 布面丙烯 2022


Hi:你认为造型能力重要吗?

造型能力应分为传统意义(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讨论。狭义的造型能力多指美院、教育机构、教材等普遍意义上的指引,而广义的造型能力以艺术家创作的个性化作品为导向,节奏、造型、技术、情感为自己的风格和要表达的目标服务。

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型能力”来讲,它在今天的绘画语境中,是相对较窄的范畴。我们平时讨论的造型能力高低,本身就是在谈一个类标准化的技术问题,一幅画是否优秀,造型能力最多能占60分。

而广义的造型能力强,对画面的掌控能力提升,可以更加深入地创作,达到胸有成竹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Hi:对你而言什么因素在你的创作中最重要?

我觉得是热爱绘画,看到画布有冲动。其次是心态平和,把绘画当成一种长跑。我会在每天精力体力最好的三到四小时画画,把自己最好的状态留给绘画。

图片

《我的世界》120×70cm 布面丙烯 2021
图片
Hi:女人体是在你画面中经常出现的题材,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这一题材?

我认为人体创作源于内心深层的情感,激情与冲动也是画画时的一种动力和创造力,并且画家画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载体,我觉得将女人体作为画面的主要载体也有天然的美学价值和情感输出。

Hi:你在2021年、2022年都画过自画像,你认为你笔下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己统一吗?

自画像我总共画了十几幅,2021、2022年这两幅自画像的反差特别大。因为这两年我也遇到一些事情,所以自画像表现的是我彼时的状态,是我当时心情和情绪的真实反映。

图片《自画像》50×40cm 布面丙烯 2021

图片
《自画像》35×25cm 布面丙烯 2022


Hi:你有想过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吗

其实我倒没想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我有几个绘画的朋友也都告诫我按现在的想法去画,最好不要受很多创作的影响。所以我不想让我的绘画和别人的思维手段相似,这样画出来的画肯定也没有新意。

但我也还想多观摩一下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交流下创作心得,因为这种交流会让我产生思维上、想法上有意义的东西。

Hi:最近有没有哪些喜欢的艺术家?

这两年间看了一些保罗·克利的展览和原作,他会有很多比较“简单”的创作,有些甚至只是一些符号和色彩的搭配组合。

我认为在绘画中,具象的概念应该更多指向我们绘画的对象,而不是绘画本身。“抽象”是绝对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主观创作行为,每个人的主观表达构成了画的差异性,即抽象是由主观引导,色彩,个人技术组成。

图片

《游春》 170×90cm 布面丙烯 2023



我现在画扁平、画相对变形抽象的作品后还会画一些具象作品,因为具象是相对直观的。有时也想追寻保罗·克利的创作状态,因为我现在有很多草稿都非常简单,但让我很满意的还是挺少,所以我就想如何能将这种比较简洁的草图变成一幅作品,且保持绘画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