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有个传男不传女的“打纸钱”习俗

 取经的兵 2023-11-03 发布于湖北

鄂州人笃信先人有灵,能够保佑子孙平安,能够为后代赐福。祖上有德,后人受益,这个就叫“祖荫”。“祖荫”之说让人守规矩,尽孝道,做好事,积阴德。世事沧桑,“祭祖、尽孝、积善、怀德,落叶归根”等等,成为共识,哪怕人在异域它乡。这种信仰理念,叫做是“祖先崇拜”。

一年之中,鄂州地区的祭奠活动有三个高潮,即清明节、七月半(中元节),过年,哪怕是“破四旧、反迷信”最盛之时,春节祭祖烧纸钱在民间同样是悄悄进行的。

那个时候,不似如今这样有机械印刷的面值惊人的冥币,像这种祭奠烧给亡人的钱纸,全部都靠人们自己加工。用一叠粗糙的黄纸,在上面打上一排排内方外圆的钻眼,这种祭奠之前的准备活动在鄂州叫做“打钱纸”。

打纸是个工夫活,要不急不躁。一急躁,打出来的铜钱就走了样——往往只打出半个轮廓;打纸又是个枯燥活,寒冬的深夜里或者酷暑难耐的清晨,整个屋子就只有一个个人,在那里咚—咚—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一个机械性的动作;打纸还是个力气活,力气不使出来,印痕就打不到最下面的那张纸上去。

纸钱是中国人葬礼祭祀中的一项重要元素。其主要功能是做冥币用,在办丧事时需要烧大量纸钱,给死去的亲人打点,开路,买通去往阴间的各个关节。年三十前,去亲人的坟上送亮,要烧纸钱,也就是送过年钱。和清明时扫墓给先人烧纸钱,中元节烧鬼钱,是一样的道理。

笔者十岁起就会打纸钱,方法很简单,只要看着大人打几次就会了。但是,父亲仍旧选择手把手的教授了一次,还选在了一个良辰吉日的早上,像是一种传承仪式的交接。这也是从古鄂州流传下来习俗,打纸钱的人必须是男子,其中以男童为最佳选择,拒绝女子参与打、印,有的连女孩子看打纸钱过程都不行。且打纸钱前,男童得净手在神案前烧一根香,并以早晨或上午打纸钱最为虔诚。

其具体方法就是,先准备打纸钱的工具“錾子”和木锤子,亦或木墩子。这个“錾子”有七八厘米高,两三厘米后,上窄下宽扁梯形体,底部宽处镶嵌内圆外方的铁模子铜钱图案三个,铁模子都是经过打磨过的,锋利无比。

打的时候,要把一沓一沓的土黄纸钱放在焚香的神案桌前,然后把“錾子”直直地放在土黄纸钱上,接着用粗重的硬木棒往上重重一敲,“錾子”中间的铁模子图案如一个个铜钱,堆满在了纸钱上,像“乾隆通宝”,更像“孔方兄”。按着顺序打下去,一个一个横平竖直,一摞烧纸上要打九排铜钱眼。

假如偷工减料,纸上打得太少,那是对先人的不敬,是会受到家长斥责的。有时候打的烧纸,一沓一沓的压得太实,点燃后不容易烧透。于是,人们将烧纸卷成小桶状,一个个摞放到20厘米左右高的时候,用绳子在中间轻轻系起来,这样烧纸就膨松了,容易点燃,烧起来也容易烧尽。

纸钱的产生,原于古人笃信灵魂不灭的意念,认为有天堂和地下世界,就要给死去的亲人在天堂或地下世界烧寄使用的纸币。

根据《钱通》的记载,纸钱是汉代的瘗钱发展而来,民间因为想要降低祭祀成本所以用纸代替。直到唐代王璵最终用于宫廷祭祀,然而当时的士大夫并不接受这样的方式。然而,纸张的成本并非一开始就低廉到适合作为纸钱使用的,在纸张刚刚发明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时常会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

然鹅,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导致中国铜币产量大量下降,外加纸张生产技术的进步。最终,在唐代出现了“积纸为山”的现象。故而,魏晋南北朝应该是中国从实物瘗钱转向焚烧纸钱的关键时期,或者说纸钱起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为过。

随着后来的发展,纸钱的形式也各种各样,有的不打孔,在上面印上符咒、元宝或观音,有的用现代纸印上天地通用银行,面值几百万元,或几亿元等。

但是,不论如何千变万化。鄂州人一丝不苟用“錾子”打出来的纸钱,是对先人最好的虔诚和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