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中元节话寄包 / 戴飛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文:戴飛 / 图:堆糖

每年的阴历七月半就是“中元节”。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它和清明、重阳节、除夕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在中元节期间有祭祖、放河灯、烧纸锭的习俗。在湘西农村,也有烧纸钱祭品等给逝去的亲人(俗称寄包)的习俗。

傍晚时分,一般是在天黑之前,家人就会准备好一些酒水、水果、饭蔬等,来迎接过世的亲人回家看看。在这之后的几天,每天中午和傍晚都会准备食物来祭祀。但是“寄包”这个习俗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三才开始,多数是在七月十四这天。按理来说,农历七月十五才是“中元节”,为何多数提前就寄包了呢?这是因为民间普遍认为,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的半夜时分“鬼门关”就要关闭了,而“烧包”之后也是需要邮寄的。如果烧包太晚了,那祖先们可能领不到包封及钱纸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鬼节”称为“七月半”,但实际上七月十五这天却很少有人烧纸钱寄包了。

每年的中元节,父亲都会提前告诉我及嫁到外地的姐姐妹妹,要买好祭祀品回来。小时候买的基本上是一沓沓黄色的钱纸,买回来后父亲还要用钱凿把钱纸上凿满钱印。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拿来木樽,把钱纸放在木樽子上,然后一手握放钱凿,一手用一个木棰子用力地在一沓沓的钱纸上敲打凿印。听父亲说,只有这种加工过的纸钱在地府才能流通。

每年的中元节也称为“鬼节”,是逝去的亲人从阴间回来阳间探亲欢聚的节日。从阴历七月十三开始接待一直到七月十五,家中香案上总是摆满了祭祀品供逝去的亲人"品尝"。到了七月十四,逝去的先人们在欢度了几天"假期"后又得陆续回到阴间。这个时候阳间的人要给回阴间的先人备足他们一年的用品,最有敬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一沓沓用白纸包好的钱纸包(白纸封包后在纸上写上各个逝去亲人的名字收)寄走。寄走的方式就是烧“钱包"。在寄包的过程中,这里面还有一个暖心的小插曲,就是写包寄包时还必须给“挑夫"(相当于邮差)们一份“工资",好让他们把钱纸安全送到各个逝去的亲人归属地。寄包烧化一般在傍晚太阳落山后进行,父亲把一包包封好的钱纸堆在屋外,然后摆上酒肉瓜果等祭祀品,口里念念有词欢送先人,最后拿来打火机点燃那一堆纸钱,直到所有的纸钱化为灰烬,这个寄包仪式才算完成。

老家到现在还一直延续着这个寄包习俗,也就是不能忘记那些逝去的亲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地方习俗也是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商业化的发展促成了很多做祭祀品行业,手工凿打的钱纸不需要了,换成了商贩手中的冥币印刷品,动不动都是天地银行发行,面额都是成万上亿。我都担心烧这些纸钱给逝去的亲人,下面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更有甚者,换着花样给先人烧过去,什么奔驰宝马、什么洋房别墅,莫非阴间也通了高速公路、也有房地产?

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描述的就是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亡灵的对话。里面一些台词深入灵魂。有一句话写道: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就是说我们活着的人宁愿相信那些逝去的亲人还活着。他们并没有死去,因为我们一直记得,在这个中元节,用如此隆重的寄包仪式来祭奠。

作者简介

戴飛,笔名潇湘飛浪,执笔为众,书写人生。湖城学校教师!喜欢琴棋书画、吟诗拟联、看书、习字、旅游、健身、广交益友!


香落尘外书斋

作伴结庐工作室


总编:湛蓝

主编、后台:王倩倩

美编:ETA


你以双眸燃烧我的诗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把我的思念寄给你吧!就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摇橹,划进你冬意深沉的梦想......在长江浩流的梦境中,在雾霭重围的日子里,我是一枚小小的舟子,从未停止向彼岸的你进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