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32-8)

 书虫小记 2023-11-04 发布于北京

温斯顿毫不手软,仍然是他惯用的那一套,对于敌对方,总是主动出击打击之,只要一冒头就毫不犹豫地打击——这一策略,被后来的美国加以沿用。

他下令英国海军启动“弩炮”计划——这些计划当然是早就已经备好了的,一旦法国海军投降,就要夺取、控制或消灭法国战舰。

194076日,先从英国本土港内的法军舰支开始,迅速控制并占领之。最关键的是正在直布罗陀的地中海舰队——航母皇家方舟号,以及两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和十一艘驱逐舰,他们的目标就是控制或者消灭位于地中海西部奥兰港的法国舰队。

海军中将萨默维尔只能执行这一令人难过的命令——摧毁自己曾经的盟友。温斯顿给这位海军中将的命令简单而无情——法军舰支必须按我们的条件行动,否则,要么他们自己凿沉,要么我们击沉

74日晚上,土伦港奥兰海面的法军战列舰、巡洋舰,被英军地中海舰队狂轰滥炸消灭。当天,法国贝当政府宣布与英国政府绝交。——注意,是绝交,不是宣战,留着扣儿呢。

为了制海权,英国什么都能做出来

19408月,温斯顿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登陆战,他考虑的起点就是装备——要研发出一种用于两栖作战的坦克登陆艇——两栖登陆舰的原型。

他立刻组织海军研究部门,以及船运、装备企业联合开发,仅用了2个月就开发出了样品,而且还是以民营公司为主导——当时国有的造船厂都用于制造战舰了

两栖作战登陆舰这一新想法,就和当年英国开发出坦克来一样,改变了海陆战的模式——海军可以迅速地把坦克运送到滩头上,极大提升抢滩登陆的效能1942年之后,美军开始大量生产两栖登陆舰。

19409月,温斯顿的主要精力用于本土防御部署,这叫先须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方法也是通过各种情景预计方式,考虑各种极端情况下,纳粹德国通过各类方式入侵英伦三岛,应当如何防御。

其中,温斯顿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术思想——战术部署上,不论进攻还是防御,保持一支可进行快速大规模运动战的机动部队是关键。战线部署,交通部署,都应当围绕可让庞大机动部队快速抵达需要的地点,展开猛烈攻击。

到后来,温斯顿关于海岸防御的思想,已经变成了尽量减少滩头定点防卫部队,尽量增大机动防御部队,把来犯之敌引上地面再打

有趣的是,温斯顿的思想被日军实践了——19452月的硫磺岛战役中,驻守硫磺岛的小笠原兵团司令栗林忠道中将,采用的就是温斯顿这种战法——干脆放弃滩头阵地,全部采用分兵机动防御,极大地消耗了美军,造成了美军在太平洋上面对的最残酷、最艰巨的两栖登陆战

这是温斯顿对法国防御战教训的总结,他指出,希特勒在战争最后阶段也犯了法国在马奇诺防线上的这个错误——他建立了一个蛛网式的现代化交通和联络系统,但他却忘记了蜘蛛本身——没有部署一支机动部队专门用于伺机反攻

本土防御作战的情境预测,温斯顿用了整整两个章节的篇幅用以介绍,可见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

纳粹德国这边,也是从19399月战争发动开始,就已经着手研究入侵大不列颠的问题了。经过仔细分析,他们认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狭窄的多弗尔海峡。

请看看,尤其请国内铁血好战者、动辄不惜一战者以及喝醉醒来就登陆台湾者们看看:

要渡过34公里的海面,德军的计划中所需要做到的——其一,法国沿岸两端延伸50公里范围均布置重炮,对海面进行防护和清缴,同时轰击对岸。

其二,多弗尔海峡法国方面两头布置雷区进行防御保护。

其三,布置三十艘潜艇与海峡两端,用于袭击英军战舰和保卫己方运兵船。

其四,德国空军布置8个大队,也就是400余战机进行空袭和防护作战。

其五,从荷兰、比利时及法国西海岸延伸出去100公里范围,以战列巡洋舰队进行海面肃清和机动,也就是从更大范围内包围大不列颠,阻挡英国在其他海域舰队回防速度。

其六,确保一次性登陆至少4个师的兵力,多点(选择了四个登陆点)登陆,在同一个小时之内登陆10万人,需要动用至少200艘运输舰,1600艘摩托艇,1910艘运输驳船。

其七,无须关注平民伤亡

德国海军参谋长雷德尔认为,要在这么“宽”的海峡里一次性实现如此大规模登陆,是不可能的。(他们说的宽是34公里,我们说台湾海峡的窄,是130公里)

而且,辽阔的海岸线上潮汐涨落时间差可以达到2-3个小时以上,2个小时足够两个师被歼灭了。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中将在看了登陆计划之后,说,还不如干脆把部队送进绞肉机

由于海军和陆军均认为不可行,希特勒把指挥权给了勇猛著称的龙德施泰德,即便是老龙在,也一再把进攻时间延后,各种准备永远都不充分。——因为英国方面一直都在根据德军在对岸的动静进行迅速调整布防。

看到这里,我联想到的是,即便势头之猛烈如纳粹德国,要跨过窄窄的多弗尔海峡进攻英国本土,其面临的困难之多,可谓难以计数。

尤其是多弗尔海峡最窄处只有34公里宽,要一次性把超过5万人的部队连同装备安全送抵,在德军参谋部看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以至于最后放弃的事

回过头来,考虑一下最窄处也有130公里的台湾海峡,还需要考虑的是,当时英国已经被孤立,而我们的台湾,北部、南部均有四十分钟即可抵达的美军舰队。我们的海军至今,一次性能向滩头输送部队的能力是4个师——不够德军认为起码的数量,而且,你能做到像当年德国那样,把大不列颠岛屿周围100公里海面都封锁起来吗?你能像德国那样不考虑平民问题吗?

战狼嗷嗷叫,别当真

19409-10月间,英国海岸这边经常有冲上岸来的德国士兵尸体,大家认为应该是德军在岸边进行登陆演习造成的事故。对此,岸上的英国人发挥出了岛国人的幽默和乐观,在沿岸的水上用品商店里,陈列的男士泳衣和浴衣,都标明——德国人在英吉利海峡游泳专用

1941年,强悍专横如希特勒都听从了将军们的建议,延期了这个被命名为“海狮”的跨海登陆作战计划。

当然,温斯顿指出,这里面还有德军最高统帅部内部矛盾的问题——德军中地位最高的是陆军,陆军从来对其他军种都按下属对待,在这样一个需要由海军来指挥调度的作战计划,陆军显然不会愿意配合。在专制体制下,各军种和部门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协同的关系。

其实,“海狮”计划变成了争夺制空权的计划。纳粹德国逐渐认识到,渡海作战的关键除了制海权,还有制空权。可以通过空中打击制海权,可以从空中打击海滩防御体系。由是,两国之间的较量转到了空中。

经过一段时间恢复,19418月,德国集结起了2669架战机。7月末到815日,连续在英国本土上空进行了数十次空战——所谓伦敦上空的鹰。

总的来讲,德军飞机速度快、爬升高度高,英军飞机灵活、火力强,所以空战下来,皇家空军占优,大概可以一比二或三地击落德国空军。815日空战,德军损失76架,英军损失34架。自此开始,德国空军不再进行白天的轰炸。

当然,德国这边一直也是形势一片大好,国内宣传是皇家空军一蹶不振,德国空军已经获得制空权。而海军和陆军则感到担忧——因为一旦说空军掌握了制空权,那么此前的“海狮”计划不就又会启动了吗?所以,德国国内的宣传也永远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夺得了制空权,敌人完蛋了哈哈,另一方面是目前渡海作战的不确定性很高

纳粹德国于是继续加大空中打击。8月末到9月初,皇家空军两周内损失466架飞机,英吉利沿岸各机场,均被炸得满目疮痍。

让战时内阁松了一口气的是,从9月中旬开始,德国空军调整了攻击方向,从沿岸的军事设施转向了伦敦!

为什么说温斯顿反而松了一口气呢?其实炸伦敦除了政治宣传意义之外,毫无实际意义——要知道,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是个商业民族,才不管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温斯顿指出,皇家空军的战斗力不在伦敦,而在于不列颠岛上的几个核心机场的组织与配合。

希特勒和戈林把攻击方向从机场调整为首都,其实是背离了起码的古典军事原则,而且犯了人道主义错误

那又怎样呢?特定国家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讲政治可以不顾实际。

9月中旬后,伦敦被炸成马蜂窝,表面上看起来英国真是惨不忍睹,而在内阁看来,则是皇家空军获得了不可多得的喘息时间,可以趁机修复机场等基础设施

温斯顿描述了917日他被第一次带到第十一飞行大队指挥室去看空战指挥现场的情景,非常精彩。

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

指挥室就像一个小型剧场,周围一共两层,看剧的包厢中都是情报信息官员或助理,不停接打电话和电报。舞台正中央就是屏幕,上面全部是小灯泡,表明敌方和我方。海岸线雷达信息传递来消息,有多少架敌机起飞,屏幕上就亮起对方多少个小灯,然后指挥室下达指令,哪个中队准备起飞迎战,那个中队代表的小灯就亮起。接着是哪个战斗中的中队需要退下来加油,马上联络相关机场。当中队都派出去,己方这边就没有后备力量了,赶紧又要从其他大队开始调度防卫力量。——调度指挥何等之重要。

伦敦被狂轰滥炸了57天。在被炸期间,温斯顿基本都呆在伦敦,只要是轰炸间隙安全时期,就跑出来到街头上跟伦敦市民们聊。这体现出英国人的一种素养——温斯顿指出,很少有人会表现出惊慌失措,他们多的是悲伤、沉静和愤怒。

正是在这种废墟中走动的经验,让他形成了战争保险方案,很快就形成了制度。同时,解决下水道、污水处理,以及防空洞通风,传染病和流行病防治,都在战时形成了管理模式。

一开始遭到轰炸时,老百姓还当回事,一周后,伦敦市民们就以听天由命的态度淡然处之了。除了一些防弹装备以外,平均一千人中才有一人有躲避轰炸的掩护装置,远不足以保护所有人。每天都有上百人伤亡,慢慢大家也就习惯了。——联想一下三年前我们嘲笑英国对待疫情的“群体免疫”思维。

幽默的地方在于,温斯顿说,组织老百姓如何躲避空袭,以及如何组织空袭后的补偿、援救、修复,倒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在空袭阶段的议会开会——大家吵得正欢时,谁也不愿意中断辩论到防空洞去

到后来,干脆是在争吵辩论时,轰炸来了,大家都排着队到防空会议室中,在爆炸声中继续争吵辩论。

与此对照的,就是希特勒的心腹施佩尔博士的回忆录描述的,希特勒的核心圈子讨论决策时,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沉默肃静,大家等着希特勒发话——所谓一把手文化。

英国在国内事务的辩论上,首相就是一名议员,没有任何压服其他议员的优势

温斯顿感叹说,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没有可能出现du cai者。而在隔海对望的那个集权体制国家内,没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景象,那些国家看起来政府和国会都是统一意志一片祥和,对于希特勒这样的领导人,德国人民只能采取两种方式——暗杀或者暴力推翻。哪种体制更稳定?

即便是在这样紧要的战争关头,议会民主体制国家,为了国内事务,大家一样还是在争吵不休。

917日空战之后,希特勒宣布无限期延迟“海狮”计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