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史连载34

 杨则川书画印石 2023-11-04 发布于四川

在碑学盛期,学北碑多取端整之品;至后期,康有为等人则转而追求潇洒超逸的书美意趣。行书有杨守敬、李瑞清,出入六朝南北碑,以之变化行书笔法,李氏并善草隶。章草出了个大家沈寐叟,以北碑改造章草,创立新格。隶书则以吴昌硕气格高深,风韵尤其独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比赵之谦小6岁的吴大澄,平生十分留心于古器物、古文字遗迹的搜集与研究,其所辑、著之《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权衡度量考》等足以显示其收藏之富、见识之广、钻研之深。与此相应,他醉心于大篆书法,曾以大篆书写《论语》《孝经》,可谓勤苦。其大篆多效法西周晚期金文如《虢叔旅钟铭》和《史颂簋铭》之类的风格。故结字工稳,排列齐整,线条粗细亦均匀挺劲。但其所书,虽颇为圆厚,然姿态变化不多,用笔亦缺少气势上的呼应,平板如排字,缺乏艺术情调,但他作为专攻大篆书法的早出书家,对大篆书法的振兴与发展,有开导之功。

图片

杨守敬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尝游日本,搜古籍,多得唐、宋善本,辛苦积赀,藏书数十万卷,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杨氏为清末著名的地理学家、金石学家,又是著名书法家。他去日本时,带去了一万数千件碑版拓片,在日本大力倡扬碑学。当时日本的著名书家日下部鸣鹤与松田雪柯、岩谷一六等人投入他的门下,研习六朝碑版书法,成为日本碑学始祖。从而,清代碑学书风在日本盛极一时,杨氏则被日本书道界视为“现代日本书法之父”。

图片

图片

杨守敬兼工篆、隶、真、行各体,而以行书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其行书以宋代书家苏东坡、黄山谷之体、法为基础。苏书主要是在钟繇笔势系统中游荡求变,故最近于北碑模式。杨氏由此而进一步取法北碑质朴之点画用笔和奇异空灵之结字布白,以其激荡横肆的笔势运动尽情发挥,将碑意与宋人书巧妙地结合起来,兼得北碑之浑朴、宋人之意气,以个性情怀发之不可阻挡,获得了自由的书境。这一点使他成为碑学书家中之佼佼者。

图片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亦精于书法。其所著《广艺舟双楫》,极力倡扬碑学,在当时的碑学书风的高潮中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风靡一时。

他的书法风格,主要得力于北魏《石门铭》,并兼取山东“四山摩崖”刻经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由于他以北朝摩崖大字为主要取法途径,故其体势开张恣纵,用笔浑厚圆畅,而结字多奇拙之趣,并善作擘窠大字。对比其早年谋求仕进所作的小楷书《殿试状》,其板刻、均匀、齐整、点画之工,如同铅字,有天壤之别。其北碑书大气磅礴,灵性倾注一无所碍,痛快至极。

图片

图片

康有为曾说:“夫书道有天然,有工夫,二者兼美,斯为冠冕。”其早年写应试大卷,锤炼出归于板刻、整齐划一的“无情”之书,但他却能脱其习气,由北碑而进入艺术情境。其书于点画不甚计较,以篆笔作行楷、行草,以天然意趣胜,以气韵浑厚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康有为书学《石门铭》,曾获宋隐士陈抟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对联而得启发,又直接从《石门铭》中得其体格、势态,并以篆意加强其笔法,从“四山摩崖”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得浑厚雄肆的气局,笔势虽放纵而线条有凝涩之内质。康氏作书喜捻管,放任作行草时,常裹锋绞转,其墨枯而数笔连绵相聚处尤显得虚空,富有灵气,十分耐人品味。

图片

李瑞清,自署曰“清道人”,书法素负盛名,与同时代的曾熙号称“南北二宗”,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也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各体皆备,喜作大篆,用笔苍劲雄强,而误以颤抖求古拙,陷入矫揉造作。李氏善于接受新事物,其法汉碑隶书功力颇深,自见西陲新发现之汉晋简牍后,其隶书与行书为之大变。其隶书效汉简草隶,得其介于隶、草之间的天真浪漫的意外妙趣,行书则在宋人书尤其是黄山谷、米芾的基础上参合魏晋简牍行书的法理与率真趣味,并又结合北碑的方切斩截的用笔,发之为自我面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道人的真书主要取法于北魏《郑文公碑》等山东云峰山周围诸摩崖刻石,即世传所谓郑道昭书者。线条屈曲之状、粗精之感,营造刀刻的痕迹和风雨剥蚀的效果,进而形成诘曲颤製、朴拙方硬的书法风格。

图片

李瑞清还常临《阁帖》等法帖,其中,于钟、张、二王及东晋南朝诸名家以至唐、宋诸大家书无不临习,包括章草、今草、真书、行书等多种书体。吴昌硕曾说:“先生精篆、隶、彝器、砖瓦文字,旁通六法,举世共知。至其证《阁帖》之源流,辨狂草之正变,则吾与先生朝夕奉手未能尽知之也。”但其拟《阁帖》的基本方法则是遍参篆籀法与北碑意,皆以此之精神气质与法帖之简札风流相融并发,而立足点则在碑学一侧,从而产生新的碑意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沈曾植,晚号寐叟。书法早精帖学,其后由帖入碑。王蘧常记述其“治书学,上自甲骨、钟鼎、竹简、陶器等,凡有文字者,无不肆习。余尝见其斋中所积元书纸高可隐身,皆此类也。”

图片

从沈曾植书法作品中分析,还应着重指出的是魏钟繇与明代黄道周的体势、笔法在其书风格中的重要作用。此两人的书法本为同一个笔势系统,而章草《急就章》与北魏诸刻亦与钟书笔势类型有着难分难解的亲缘关系。这也就是说,沈曾植的书法风格是在钟书笔势系统中上下变通的,他以此为主线,而广收博采,包括《淳化阁帖》中大量的属于二王笔势系统的法帖(包括二王),并且他还常临《散氏盘》《盂鼎》等西周金文,以壮其线质。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析沈曾植风格的构成成分,为黄道周的拗势、北碑的方笔、西周金文的圆意、章草的构架,以及今草、行书的某些姿态,相融共冶,成一家之体,这是其以章草为基质的书法风貌的特点。

图片

本文非原创,系个人学习交流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