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视角

 永康诗意 2023-11-04 发布于浙江

​近年来,“儿童视角”成为了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最炙手可热的一词。现在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处处都倡导着要站在儿童立场,要拥有儿童视角。

作为与幼儿最亲近的幼儿教师们,他们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者,他们对儿童视角的理解也影响着儿童视角的教育实践。但是,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理念,不同的专家学者,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界定和解释,对教育者而言,儿童视角究竟该如何理解和看待呢?

关于儿童视角、儿童立场,仅仅从字面的理解上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但往往这样的理解太片面,也不会如此简单。

幼儿园内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句话“蹲下来,我们和孩子一样高”,这算不算一种儿童视角呢?我觉得算,但我常常在思考,我们经常在说站在儿童的角度,但往往“我的角度”依旧是“我的角度”。

举个小例子:

在带班过程中,班级内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喜欢动来动去,爬来跑去,桌子下,柜子旁,椅子上,只要能动起来的地方没有一刻闲着。玩还好,当你还在“讲正事”的时候,孩子这样的行为就会让你气得不行,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安静一会儿?

面对这样的孩子,站在儿童视角,这件事情你会如何解决?其实你会发现,当你出现“为什么这孩子就不能安静一会儿?”你已经拥有了主观性,已经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对孩子进行了判断。

前段时间各大短视频的APP出现了很多关于“人类幼崽第一视角”的视频,很记忆犹新的一则视频是以孩子的第一视角逛超市,本以为孩子会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但是从儿童的第一视角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大人和高高的柜子,原来我们看着很平常的物品、事情,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如此不同。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似乎没有真正以孩子的立场、视角去看待周遭一切,有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或许儿童视角不应该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它代表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那边,去支持他,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他。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小说《遥远的声音》,小说主人公是名叫正彦的乖孩子,乖到事事都听大人安排,乖到事事都会向妈妈请示。当然,正彦之所以是个乖孩子,肯定跟妈妈有关,因为凡是妈妈都早已做好了安排,正彦只是服从即可。

回想我的童年,虽没有像正彦如此被成人事事管控,但“我为你好”的声音,总是萦绕耳旁,其实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从不乏这样的声音,很多时候成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带有主观性的教育孩子,用个词概括此行为,就是“高控”。

何为高控?

举个小例子:

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几个小孩正在玩超市买卖游戏,由于游戏过程中,幼儿行为未达到老师理想中的形式,老师走过来,指导他们应该如何买东西,如何收银,于是小孩就按照老师说的进行游戏。最后,小朋友的操作变成了老师经验中超市应该有的场景图。

忽视儿童的自主性,也直接剥夺了儿童探索思考的契机,这样的行为其实很常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站在成人立场上看待儿童。儿童立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成人们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理解的儿童需求当作儿童实际需求,以自己对于儿童兴趣的理解代替儿童的实际兴趣,最终作为自己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

所以假装理解不等于儿童视角,缺乏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就不可能有儿童立场的建立,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发生。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基于对儿童的认识的儿童立场是教育的根本立场。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坚持以儿童为本位,将儿童立场根植于心而见于行。

在大家的教育观念慢慢转变下,“高控”也逐渐的在教育行为中开始慢慢削弱,“自主”和“学会放手”成为了新风潮,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发展,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独立,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往往有时候过于被一种观念完全禁锢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让“放手”成为了“放任”。

前段时间在收集幼儿老师关于开展“自主游戏”的问题时,我发现受近几年“自主”的观念推崇,及“学会放手、学会观察、不要介入孩子专注过程,不要去打扰孩子”的要求提出,导致老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很困惑。

一位老师提问到:

在游戏中,我们都知道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学会自主的探索,教师学会在过程中学会观察儿童,但是随着“不介入”的观念提出,导致从以前我们很爱互动、随意互动,变成现在害怕互动,到底应不应该互动,甚至在以往的游戏中老师会可能会设计一些规则玩法,现在提倡自主,这种算限制和介入吗?

这样的疑问发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思考,我们对于儿童立场的内涵理解够不够,很多时候这种比较具有个体理解的观念,其实在接收到的不同的理解后会导致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也就导致出现很多“假装”自己是站在儿童立场的。

一味的追求儿童的立场,或者说过于升华了儿童的立场,只是片面的给了儿童更多的自主和尊重,实质上自由、自主并不意味着应该过于支持儿童毫无目的、放任自由、无规则的进行活动。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应该在坚守儿童立场的基础上,做到遵守儿童,但是不盲从儿童?

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开篇即谈到,“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育者虽然要从过去教育的中心地位退后,让儿童成为教育的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教育者完全放手,边缘化。儿童立场的核心在于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支持和促进儿童的发展,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这也印证了前面我所提到的,或许这应该作为“动词”来呈现。

作为教师需明白尊重儿童绝不是无条件地迁就与盲从儿童,更应该在尊重其人格,尊重其儿童话语权,尊重其儿童兴趣需求。

同“玊”一般,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接受儿童生命中本该存在的不完美,学会识别和打磨,让儿童成为独立且完整的本体。

借用《儿童立场》中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您对于儿童视角有何理解与困惑,欢迎留言交流。小编将从留言中随机选择三位赠送成尚荣老师《儿童立场》一书。

冷敷凝胶/乳膏贴牌加工,资质文号齐全,起批量小,免费试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