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三十一讲礼器: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心理咨询诊所 2023-11-04 发布于山东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chàn)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 (jù)与!」

【注】摲:芟除。放:通“仿”,仿效。摭:拾取。醵:众人凑钱喝酒。

【译】礼仪有的是大礼, 有的是小礼,有的礼的意义是明显的,有的礼是微妙的。该大的礼不可缩小,该小的礼不可扩大;明显的不必掩盖,微妙的不必张扬。 礼的纲要有三百,礼的细目有三千,而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诚字。 这就像人要进屋,不可不经过门一样。君子对于礼,是竭尽情感和 诚心的,表达内心的敬意是出于诚,完成外在的美好文饰也是出于 诚。君子对于礼,有的直接顺着自己的情感而实行,有的则要克制 自己才能实行,有的是不分贵贱一律等同的,有的却是从尊到卑、 顺次减损的,有的是除其上者而及于下者的,有的却是自下而上、逐级推进的,有的是向上仿效而更加文饰的,有的却是向上仿效、 但不可以达到的,还有的是下级顺次拾取上级的礼仪的。夏商周三代的礼,本质上是一样的,为民众所共同遵循。而形 式上,有的以素白色为贵,有的以青黑色为贵。夏代开始创立,殷 代有所因循。如夏代的尸无事时站着,直到祭祀结束。殷代则无 事有事,尸总是坐着。周代的尸也是坐着,至于告尸、劝尸无常规, 三代也是这样,因为所依据的道理是相同的。周代还把六庙之尸 聚集到太庙,一起互相酬酢。所以曾子说:“周代的礼,就像众人凑 钱喝酒吧!”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xún),一献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hū tuó);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注】郊血:祭天时用牲血荐天神。爓:放 入沸水中略烧一下而取出的半生半熟的肉。頖宫:即泮宫,这里指鲁国的学宫。 恶池:即滹沱河。

【译】君子认为:礼仪中与现在人情相近的内容,倒反而不是至上的 礼。比如祭天用血,大飨用生肉,“三献”用半生不熟的肉,一献才 用熟肉。所以君子对于礼,并不只为表达情感的需要而随意创作, 而是从古代有所继承的。诸侯相见,一定要有七名“介”来协助宾 方行礼,不这样就显得太简单直率了。相见时,主客要三请三让, 然后才进入府中,不这样就显得太急迫了。所以鲁国人将要祭上 帝,一定先在泮宫里禀告;晋国人将要祭黄河,必定先祭较小的滹 沱河;齐国人将要祭泰山,必定先祭较小的配林。祭祀前三个月, 就要把牲畜系在牢中做好准备,前七天便开始半斋戒状态,前三天 实行严格斋戒。真是极其谨慎啊! 行礼必须有司仪,乐师必须有 人扶持引路,真是极其温文尔雅、从容不迫啊!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稿鞂(gǎo jiē)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wěi)焉。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注】莞簟:当时人所用的席。莞:细蒲。簟:竹席。槁鞂:用谷物和秸编 成的草垫。亹亹:勤勉的样子。

【译】所谓礼,是要使人返回人的本心,追念远古,不忘自己的祖先。 所以凶丧之事,不必诏告,人们自然会哀痛;朝廷聚会,演奏音乐, 人们自然欢乐。现在人们饮用的是甘甜的醴酒,但祭祀时却尊尚 古人的清水酒;有锋利的快刀可以使用,而祭祀时却以古人粗笨的 鸾刀为贵;有了舒服的莞簟之席,而祭祀时却用古人的草垫子。这 就是追念远古,不忘祖先的表示。所以先王制礼,一定是有着源于 本心或继承先古的意思,后人也可以追述而学习。君子说:“内心 没有礼的标准,观察事物就不明了。观察事物不通过礼是不行的, 做事不按照礼是不恭敬的,说话不符合礼是不可信的。所以说,礼 是一切事物的准则。”所以过去先王制礼,是顺着自然物质来表达礼的意义的。举 行祭祀一定符合天时;朝日和夕月的安排,必然根据日月的运行。 就好比筑高必须凭借丘陵,掘地必须凭借河泽。所以当天时调和、 雨露滋润的时候,君子也就更加勤勉。所以过去先王崇尚有德的 人,尊敬有道的人,重用有能的人,举拔贤人,安置职位。把众人聚 集起来,宣誓告诫。于是借天生之物以祭天,借地产之物以祭地。 登上名山,举行封禅之礼,选择吉地,郊祀天帝。登山封禅,于是凤 凰来仪,龟龙皆至;郊祀天帝,于是风调雨顺,寒暑得时。这样,圣 人只要南面而立,天下也就太平了。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léi)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罍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注】罍尊:刻有云雷图纹的酒尊。阼:寝庙的东阶。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 名瑗。

【译】天道是礼教的最高法则,而圣人则具有最高的德行。庙堂之 上,罍尊置于东阶,牺尊象尊置于西阶。庙堂之下,大鼓置于西面, 小鼓置于东面。国君站在东阶,夫人立在东房。这就象征着太阳从东方升起,新月在西方出现。这便是阴阳的区别,夫妇的位置。 然后国君来到西阶从牺尊象尊中酌酒,而夫人则来到东阶从罍尊 中酌酒。当堂上在进行象征阴阳交动的礼仪时,堂下东西两边的 鼓乐也交相呼应。这真是和谐到极点啊!制礼就要追溯产生礼的本源,作乐则是表达对礼教完成的喜 悦。先王制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而修乐则是要引导人们的情 志。所以观察一国的礼乐,便可以知道其治乱的情况。蘧伯玉说: “君子是达观明察的。”所以观察器物,便能知道工匠的巧拙;观察 其外在的表现,便能知道那个人的内在智慧。所以说:君子对于用 来跟人交接的礼乐,一定要十分谨慎。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祭于堂,为祊(páng)乎外,故曰:「于彼乎?于此乎?」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岛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注】祊:正祭的次日在庙门外西旁 举行的绎祭。

【译】庙之内是多么恭敬! 君王亲自将牲牵入,大夫协助国君持着币帛跟随在后。君王亲自制祭,夫人献上盎齐之酒。然后君王又亲自割取牲体,夫人再次献酒。卿大夫们跟随着国君,命妇们跟随着夫人,诚心而又恭敬,专心而又忠诚,十分勤勉地一献再献,希望祖先们来歆享。牵牲入庙时,在庭中向神禀告;荐血毛时,在室内禀告;荐熟食时,在堂上禀告。三次禀告不在同一个地方,表示 求神而不敢肯定神在哪里。正祭设在堂上,而祊祭却设在门外,好像是在问:“神在哪里啊? 神在这里吗?”一献之礼还比较质朴粗略,三献则稍加文饰,五献就更加显盛,七献之礼就好像神真的在眼前了。太祖庙中的大飨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吧! 祭祀用的三牲鱼 腊,收集了四海九州的美味;笾豆中盛放的供品,包罗了四季和气 的产物。四方诸侯的贡金,显示着天子和诸侯们的和睦融洽;贡献 的币帛加上玉璧,表示对于美德的尊重;贡品排列的次序以龟在最 前,因为龟可以占卜吉凶,预知未来;金放在第二位,因为金可以用 来照见物情。再次是丹砂、油漆、蚕丝、绵絮、竹箭,表示天子与民 众同享这些日用财物。其余贡品则没有固定品种,都是各国就其 所有而贡献的特产,显示着天子能够招致远方之物。诸侯礼毕而 出,便奏起《陔夏》为他们送别,显示礼节的隆重。在郊外祭祀天 帝,体现着最高的崇敬;宗庙祭祀,体现着极端的仁爱;丧礼,体现 着极端的忠心;服器的完备,表现了对死者极大的孝敬;宾客前来 赠送币帛,体现了极高的道义。所以,君子要观察仁义之道,礼就 是根本的依据。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茍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注】闇:指天亮之前。

【译】君子说:“甘味可以用来调和五味,白色可以用来绘上五色;忠信的人,才可以学礼。如果没有忠信的人,那么礼也不会凭空实行。所以得到可以实行礼的人是十分可贵的。”孔子说:“纵使能诵读《诗三百》,但却未必能承担一献之礼。懂得了一献之礼,却还不足以承担大飨之礼。懂得了大飨之礼,却还不足以承担大旅之礼。 懂得了大旅之礼,却还不足以祭祀上帝。所以切不可轻率地议论礼。”子路做季桓子的家宰。过去季氏举行庙祭,天未亮就开始,忙 了一天还没完,又点起蜡烛继续干。即使是身强力壮,有虔诚恭敬 之心的人,也都疲惫不堪了。以至于管事的人拖着腿歪歪倒倒地 执掌祭事,简直是大不敬啊! 后来有一次子路参与庙祭,室事在门口交接,堂事在阶下交接。天亮开始祭祀,傍晚便结束。孔子听到这件事,说道:“谁能说子路不懂得礼呢?”

礼器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