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风凋樱:日苏诺门坎战役

 民学会 2023-11-04 发布于陕西

一、武汉会战后的日本帝国

  1938年6月12日,日本军队以25万人展开了针对中国重镇武汉的夺取行动,史称“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历经5个月,中日双方以总兵力超过100万人的庞大规模展开激烈的交锋,尽管在10月27日,武汉三镇尽数被日军夺取,但是此次战役却给予了担任进攻方的日本帝国以深刻的打击。

  本指望于一场彻底性的决战结束中国战场的胶着态势,但是就目前看来,日军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日军在武汉会战的初始行动兵力为25万人,后续经过多次投入新的部队,总兵力达到惊人的40余万人,而这样庞大的一支部队,在经历了一场血战后其损失也是巨大的,根据国内的史料记载,日军损失达20万人以上,而即便是日方的史料,也不得不承认此次会战的残酷程度(日方有关史料认为损失达10万或以上)。而投入了124个师共计75万人的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后损失也达到了40万(也有的数据显示损失为25万),同时,中国23%的国土被日本所占领,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并没有因为此次会战而宣布与日和谈,而是继续与日本展开交锋。这对于日本来说,是相当的得不偿失,因为此时的日本正在面临着众多的国内外问题。

(中国军队正在顽强的阻击日本)

  首先,在1938年1月22日的第73次议会上,日本议会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和电力国家管理法,象征着日本真正建立起了战时管理体制,在上一年的7月份,日本政府还寄希望于三个月结束对华的战争,结果现在却不得不面临战局越拖越久,局势朝着越来越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帝国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其次,武汉会战动用的部队先后投入了一共12个师团,到武汉会战结束时,在中国大陆、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日军师团总数已经达到了33个,本土只有一个近卫师团,部队扩大的如此之快,对国民生活的影响也是可见一斑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就武汉会战后的情况来看,可能未来部队总数还会继续增加,而日本能不能负担得起那么多的部队,恐怕还很难说;同时,日本帝国在年初外交上的错误举措也导致日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1月16日帝国政府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随后中日两国分别撤回各自的大使,这一声明遭到了议会中自由派议员的反对,而对于近卫文磨来说,这一步让他不得不考虑进行全面战争的选择,本身是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却因为日本自身的草莽之举被提前进行,实在是一步臭棋。此时除了内政外交上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以外,日本还不得不面临一个传统的对手,位于北方的苏联与日本帝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在武汉会战战事胶着的时候,在中朝边境的张鼓峰就发生了一次边境冲突,可以说,苏联的崛起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日本人不得不在意他们的北方,如果对苏问题稍有一些处置不当,很有可能就会演化成一场苏日之间的全面战争。

二、苏联与反法西斯外交

  1933年的欧洲,还处在大萧条带来的影响之下,在这种影响下,国家内部会变得逐渐极端化,德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随着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欧洲局势开始变得越发动荡。1935年德国吞并莱茵非军事区,让感到压力的苏联人选择和法国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同年也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互助条约》。除去这些措施外,苏联还开始推行一种反法西斯外交,即向遭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和帮助。

  这种反法西斯外交最直接的体现在两个国家:中国和西班牙。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德国和意大利随即向西班牙内战中的佛朗哥叛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志愿军,德国派出了1万名飞行员和大量的空军陆军武器装备,这其中包括了臭名昭著的“秃鹰军团”,而意大利则派出了100,000名正规军来支援佛朗哥的军队。与之相对应的,苏联也通过共产国际呼吁各国共产党组织国际纵队来支援西班牙共和国的反法西斯事业,同时苏联自身也派出军事顾问和送出武器装备来支援西班牙。由共产国际领导指挥的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参与了马德里保卫战等诸多战役,而苏联自身也成为除墨西哥外,西班牙共和国唯一的援助来源,西班牙体现了苏联人为推行反法西斯外交的努力

(西班牙的国际纵队)

  第二个体现苏联反法西斯外交的国家是中国,1937年7月7日日本对华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尽管日本本国的媒体竭力渲染所谓“特别军事行动”是受到中国方面的挑衅,但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一场侵略,一次完全的侵略。因此出于保护苏联远东安全的需要和执行反法西斯外交的必要,苏联也开始向中国派出支援。有关苏联对华支援最出名的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这些优秀的飞行员在1937年11月份就来到中国,在12月2日,他们同中国为数不多的空军一道展开了对日军上海的机场和军舰的一次袭击,1938年,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参与了武汉会战,在武汉会战期间,中苏空军一同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伤日舰67艘。除此之外,苏联也尽心尽力的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团来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6000门各类型火炮、1235架飞机、汽车和坦克等车辆1850辆,并且还帮助中国组建了第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这么做也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苏联的反法西斯外交政策。

(装备苏式坦克的第200师)

  西班牙的战争在1939年结束了,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却还在继续,而且苏联很快就会发现,随着野心的膨胀,日本人将不可避免的与苏联发生一场战斗,这场战斗最终甚至可以改变后来二战的走向。

三、不可避免之路:苏日关系极端化

   1937年5月31日,伪满洲国的河道防卫舰队派出了几艘小艇驶过了黑龙江上的争议岛屿黑瞎子岛(俄方称之为大乌苏里岛)附近的航道,随后这件事被伪满洲国的报纸大肆宣传,当作伪满洲国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受到伪满挑衅后,苏联迅速于6月19日派出部队占领了黑瞎子岛,在6月22日,苏联方面再度向争议岛屿派出部队,日本方面在得知此事一度想动用武力来解决这件事,为此甚至派出隶属于第一师团下的第49步兵联队试图武力驱逐苏军,但是在6月28日,日军参谋本部撤销了这一命令并派出大使重光葵与苏联外交人民副委员鲍里斯·斯托莫尼亚科夫进行会晤。此举令第一师团和关东军司令部产生了极大的怨气,6月30日下午,由于三艘苏联炮艇出现在争议岛屿附近,第49步兵联队随即使用37mm速射炮对苏联炮艇展开炮击,击沉了一艘,赶跑了一艘,还迫使一艘炮艇不得不在浅滩搁浅,37名苏联水兵成为这次攻击中的牺牲者,尽管苏联方面表达了对日本的抗议和不满,但是苏联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撤离这一处争议岛屿,7月4日,苏联军队撤离黑瞎子岛,7月6日伪满军占领了黑瞎子岛。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黑龙江事件,苏联人选择撤离这一决定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联甚至没有对日本进行一场边境战争,很难说究竟是为什么,笔者个人的解释是认为苏联此时还在进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出于发展工业的目的,苏联并不愿意因为一处争议岛屿就和日本展开全面战争。当然真正促使苏联最终选择放下这件事的主因还是因为在7月7日,日本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尽管名义上日本并没有宣战,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这场“对华特别军事行动”,实际上就是日本同中国的一场全面战争,因此从苏联角度上出发,日本的注意力既然已经被中国战场所吸引,那么苏联就没有必要再去同日本发动战争来拱卫苏联的远东安全,毕竟日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在中国了,暂时不可能存在威胁苏联东方安全的可能性了。

(黑瞎子岛所在地)

  而日本方面则产生了一种思维,他们认为苏联人的撤退是出于对日本军队的恐惧撤走的,这种思想开始慢慢的在关东军上层占据主导思想,随后演变成只要出现边境危机,那么就应该给予苏联人一次打击,这样,苏联人就会乖乖的退回去了。可以说,日本人通过这件事已经开始飘飘然了,日本人认为苏联人恐惧日军的威严,然而,苏联人虽然选择了撤离,却并没有选择放弃,苏联人总会有一天向日本人展开报复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所以,当时间进入到1938年后,情况就开始有所不同了。此时日本帝国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陷入艰难的战斗,因此军队的主力几乎可以说是清一色用于关内的作战,到1938年7月,伪满洲国境内只有6个师团在驻防,尽管相对来说可能有些不足,但是日本人对此并不在意,正如前文所说的,日本军队深信只要给予苏联人一次打击,他们就会乖乖的认输。苏联军队内部此时也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灾难,斯大林的大清洗造成苏联军政高层人心惶惶,大部分苏联中高级军官都极为害怕下一个被肃反的将是自己,因此在1938年6月13日,苏联境内发生了一起大事件,内务部远东地区的长官留希科夫大将从苏联逃到了珲春的日军边防阵地,留希科夫的逃亡给日本人带来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情报,那就是苏联的大清洗已经给苏联军队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这条消息对日本人而言如获至宝,如此一来,在日本人眼中的苏联远东部队尽管数量上庞大,但是质量上已经是不堪一击了。

(留希科夫大将)

  留希科夫的叛逃也确实吓坏了远东地区的苏联军政长官们,苏联的军政长官们不仅撤销了当地边防部队指挥官的职务,还派遣了新的警卫部队到苏日两国的争议领土,张鼓峰地区展开警戒。7月9日,前线的苏联军队派出30人占领了张鼓峰并且在这里挖掘战壕意图阻止日本人夺取这里。负责这一地区的日本军队是第76步兵联队,他们隶属于日军第19师团,长官是尾高龟藏中将,在察觉到对面苏军有异常举动之后,尾高龟藏向他的上级小矶国昭进行了禀报,而小矶国昭也迅速的把消息告知了东京大本营,由于此时正处于武汉会战时期,日本方面寄希望于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件事,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以外发生了。以关东军作战部参谋辻征信为代表的一批关东军青年军官认为不应该受此屈辱,这些激进的年轻人愤愤不平的要求朝鲜军军部对苏发起反击,如果朝鲜军不进行反击,那就有关东军的部队来做这件事。在东京的大本营中,以稻田正纯大佐为代表的一部分军官提出了一个计划“利用张鼓峰事件作为一种试探来测试苏联的意图。”稻田正纯的计划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在里面,此时日军正在向武汉进攻,如果苏军占领张鼓峰后对伪满洲国和关东军展开大规模进攻,那对于日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不妨通过一场试探性进攻测一测苏联人的意图。更何况按照苏联叛逃留希科夫告知日本人的消息,苏联此时因为大清洗实力衰弱,说不定这正好是个机会教训一下苏联人。

(稻田正纯大佐)

  好巧不巧,此时苏日对于这件事的谈判也以失败告终,7月15日,日本希望苏联从张鼓峰撤军,遭到了苏联的拒绝,7月20日,日方再次提出要求,苏联照样还是拒绝了。因此,7月16日朝鲜军向第19师团下令,可根据形势需要派遣部队,7月19日,尾高龟藏派出的部队已经在争议地带的附近区域集结完毕了,接下来只需要从天皇那里拿到授权就可以了。但是7月20日,所有日本高层都没有想到,天皇极其坚决的驳斥了陆相板垣征四郎使用武力的请求,因此朝鲜军不得不向第19师团下令,撤离这块争议地带,7月28日,尾高龟藏在图们江留下两个大队之后命令日军从这一地带撤离了。在察觉日军撤离后,7月29日,苏军前往沙草峰地区挖掘防御工事,沙草峰在张鼓峰北面1.5英里处,在发觉苏军前往沙草峰地区后,尾高龟藏立刻使用他手头上已有的部队发起反击,这只试图前往沙草峰的苏军部队被日军击溃了,而苏联方面很快派出了由巴扎洛夫上校指挥的第119步兵团和两个坦克连向沙草峰的日军部队再度展开反击。

(张鼓峰、沙草峰的地理位置

  7月30日夜,尾高龟藏命令第75步兵联队朝着张鼓峰的苏军部队发起夜袭,苏日两国终于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火了。由于日军采用了其颇为擅长的夜袭作战方式,加之人数上的优势,苏军在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日军的进攻,而当苏军意识到日军在进攻的时候,日军已经进入到苏军的防御阵地了,到第二天早上6点,苏军已经被驱逐出张鼓峰,日军取得了初期的胜利。尾高龟藏将他的战斗结果上报给了东京,得到了天皇的认可。日本人认为这场边境事件已经得到解决了,但是对苏联人来说还没有,在同一天,苏军指挥官格利戈里·斯特恩被任命为远东红旗集团军第39军的指挥官,这个军下辖了第32、39和40步兵师以及第2机械旅,8月1日红军总参谋长伏罗希洛夫元帅向远东苏军的总指挥布留赫尔元帅下令“歼灭入侵之敌”。于是在8月1日,由苏军第40师打头阵,开始了对张鼓峰的反击,虽然失败,但是也让日本朝鲜军意识到战斗似乎还没有结束,为此朝鲜军允许第19师团将他的全部部队都部署到张鼓峰地区。在之后的两天里,第39军的其他友军部队也陆陆续续赶来,再加上从8月1日开始苏联空军就不断地出动对日军阵地加以袭击,日军第19师团便意识到继续死守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了,必须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打开战线,但是尾高龟藏任何企图扩大作战的举措都被朝鲜军高层否决了,从8月4日到8月5日,苏联军队开始采取以炮火打击和空中轰炸的方式来打击日军,为下一轮大规模地面攻势做好准备。8月6日,在坦克部队的辅助下,苏联军队发起了极为猛烈的地面攻势,苏军的多轮猛攻下,日军的防线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日军依然坚守在防线中。

  到8月的第一周结束时,日本方面为了保住第19师团,将原本要派往中国的第104步兵师团派往珲春地区威胁苏军侧翼,将关东军的一些重型火炮配给给第19师团的炮兵部队,增强其炮击能力。8月8日,朝鲜军截获苏军的电报,电报中说如果继续作战,那么苏军的损失会增加一倍,这着实令尾高龟藏高兴了一阵子,但是回过头来看,日军怎么做才能撑到苏军可能撤退的日子呢?眼下苏军还在进攻,并且一刻也没停。8月10日,苏军夺取了张鼓峰的南角,此时苏日的兵力对比已经是3:1,炮火对比也已达到4:1。如果放任下去,只怕是第19师团将不复存在,也是在同一天,苏日达成《张鼓峰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在8月11日12时停止军事行动,双方各后撤80米,作为警戒线,同时张鼓峰将归还给苏联。

(张鼓峰战役后的苏联红军)

  张鼓峰战役使日军付出了1440人员的损失,苏军则付出了3215人的损失(战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俄国课课长林三郎在其所著的《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一书中认为苏军的损失是4500人)。苏军向日军展现了他们并没有忘记上一年的黑龙江事件,向日军做出了武力的回应,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行动却是苏军挑衅在先,不过不管怎么样,向日军秀肌肉的目的已经是达到了,只是所付出的伤亡远远大于日军,不过也正常,在作战期间苏军多次处于进攻的位置,这便导致损失不可避免的大于防守方。但是,在日军看来或许并不认为自己输了,因为在整个张鼓峰战役期间,日军被限制扩大作战范围和投入新的部队,因此只能用一个19师团来与苏联一个军进行抗衡,甚至还牢牢控制张鼓峰11天,让苏联人付出惨重伤亡代价取得所谓的胜利。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张鼓峰战役鼓舞了日本军队,以稻田正纯大佐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军官就认为,张鼓峰战役并不是日本的失败,相反是日本军队的胜利。也正是这种思维,遂促使日军在下一次边境冲突的时候,采取更大更强硬的回击政策。

  但是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日军或许并没有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苏联人用重炮和轰炸机进行打击、用坦克作为进攻的矛头,无不说明苏联人正在试验新的战术,在一块不大的试验场里试验他们新的装甲战战术,而日本人从中没有吸取任何经验教训,他们始装认为苏联军队软弱无力,在日军的夜袭战术和顽强精神面前付出惨重的代价取得微不足道的胜利。事实将会证明,在下一次战斗的时候,苏联红军将会对日本人展开使用他们的新战术和新方法。

  说一句题外话,张鼓峰的战役也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帮助了中国地区的武汉会战,这使得日军不得不调集一些部队防御苏联,用以削弱在武汉地区的攻势。

四、诺门罕:苏日力量的对撞

  诺门罕,在蒙古哈拉哈河附近,从地图上看,这里位于蒙古国插入我国东北的那一部分,在诺门罕,长期以来一直生活着哈拉哈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随着外蒙古独立和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后,此处便开始产生边界的冲突了。

(诺门罕所在的地理位置)

  1937年3月,伪满洲国在兴安各分省的基础上成立了兴安军管区,兴安军管区负责管辖的位置在今天满洲里、呼伦贝尔这一带,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和苏联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同时在这里还驻扎着一支日军部队,即第23师团,关于第23师团,早年间国内的史料认为该师团尽管不是日军甲种师团,也至少是日军部队中战力比较强劲的部队。然而从近几年的一些新数据来看,第23师团是完全不能称为战力强劲的部队的,该师团的基层军官多是最新入伍的预备役兵,师团配备了相当数量的老式火炮,例如24门38型短程75mm火炮,该火炮可以追溯到1907年,该师团的各步兵联队都配备有一个装备了4门75mm山炮和4门速射37mm火炮的炮兵中队,这里面的75mm山炮是产于1908年的火炮,可以说,该师团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种临时拼凑而成的感觉。

  而在关东军内部,有一个秘密团体正在谋划一场对苏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的内容是在东部展开阻击战,在北部从海拉尔的西部-西北部轴线向赤塔以至于贝加尔湖发起进攻,切断苏联外贝加尔地区,这个计划以“八号作战乙案”而出名,计划的提出者便是赫赫有名的服部卓四郎,1939年3月,这份计划由关东军签署。而同时,服部卓四郎的好友辻征信也在同一个月对张鼓峰地区展开了侦察行动,尽管侦察行动非常的滑稽,但是辻征信的侦察却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苏联人的防御工事是无可争辩的建在伪满洲国的领土上了。在这种背景下,辻征信也起草了一份指导性计划,《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这份纲要向关东军提出了一个强硬的原则,“如果苏联军队僭越了满洲国边界,关东军将彻底歼灭他们,把他们的野心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份纲要在1939年4月25日以关东军第1488号命令颁布,可以说,服部卓四郎和辻征信两个人的计划与原则,为日军接下来强硬处理对苏问题埋下了伏笔。

(辻征信,此人在旧日本陆军中享有盛誉

  5月10日,蒙古军队的骑兵照例在哈拉哈河附近巡逻,这支20人的蒙古国巡逻队很快遭到了来自满洲国兴安军的袭击,5月11日,伪满洲国兴安军派出了一支40人的骑兵部队将这支蒙古国的军队赶回去了,5月12日,在苏联乔格登少校的率领下,蒙古军队又把伪满洲国兴安军赶出了争议地带。零零星星的战斗最终在5月13日,伪满洲国军队将遭遇苏联袭击的事情上报给友军第23师团,第23师团的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立刻根据第1488号精神决定展开反击,5月15日,小松原道太郎派出东八百藏骑兵联队,这说是一支骑兵联队,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骑兵和坦克的混合部队,同时还有来自伪满兴安军的一个骑兵团前往诺门罕驱逐苏联军队,值得一提的是,关东军还调100辆运输汽车和一个轻轰炸机中队供第23师团使用。5月15日,东八百藏的部队抵达诺门罕,并成功通过一场小规模战斗将蒙古军队赶了回去,16日,东八百藏的部队顺利返回海拉尔。

  日军的进攻让苏联人大吃一惊,驻扎在此处的苏军第57军指挥官尼古拉·费克连科此时并不在前线,苏军知道这件事甚至是通过国际报纸才得知的,在被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狠狠的训斥一番后,费克连科赶紧向前线派遣了一支部队去驱逐日本人,这支部队由一个步兵营和轻型坦克组成,他们在5月15日抵达前线,结果这个时候日本人已经离开了,在得知日本离开后,苏蒙军队又重新跨过哈拉哈河,并且在随后的时间又与伪满军展开交火。在得知苏联军队又回来之后,愤怒的小松原道太郎再次派出部队以第64步兵联队为基础的日满联军共计4500人出发前去解决这群苏联军队。5月28日,日满军出发前往诺门罕,而东八百藏的部队也开始出发朝南进行拦截苏蒙军后撤,由于日军享有人数上的优势,加之第23师团的士兵来自九州,日本素来有“英勇威猛九州汉”的说法,因此日军发起了极为猛烈的白刃冲锋,日军的进攻起初给予苏蒙军巨大的伤亡,蒙古国第6骑兵师长官沙日布上校牺牲,但是随着苏军的炮火和装甲部队开始发起反击后,日军不得不将进攻矛头临时转向附近的742高地,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第64联队在转变进攻的过程中,并没有告知东八百藏的部队,这就导致东八百藏的队伍,从猎人变成了猎物,5月29日,东八百藏的部队被苏蒙军全歼,仅有4个人幸存下来。

(第57军指挥官,尼古拉·费克连科)

  诺门罕的战斗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苏联境内,一场有关诺门罕的人事调动正在进行,6月1日,一个白俄罗斯军区的副指挥官被命令前往莫斯科与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会面,这个副指挥官日后会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大显风采,此人就是格奥尔吉·朱可夫。6月2日,朱可夫同伏罗希洛夫进行了会面,伏罗希洛夫要求朱可夫前往诺门罕,评估那里的局势,如果有必要可以接管蒙古的苏联军队的指挥权。6月5日,朱可夫抵达第57军的司令部,此时他发现第57军的指挥部与前线的距离相去甚远,不仅如此,费克连科和他的绝大部分指挥员都没有去前线进行视察,整个57军,只有一个团级委员尼基谢夫有视察战斗区域,此人给朱可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可夫在视察完战斗区域后给莫斯科上级回复说诺门罕不仅仅是一个边界冲突,日军很有可能会扩大攻势,而第57军目前看来是没有足够的力量阻拦日本人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当天晚些时候回复了朱可夫的报告,任命其担任第57军的指挥官,不仅如此还将第36机械化步兵师、第7、8、9机械旅、第11坦克旅和蒙古国第8骑兵师划拨给他以供其指挥。

五、诺门罕:局势升级

  6月19日,苏军对日军的一些阵地进行了空袭,并且日军还发现苏军正在集结部队,苏军空袭的报告在当天中午递交到了关东军司令部,于是在进行了一轮激烈的讨论之后,最终通过了辻征信的主张,那就是对苏进行坚决报复。由于考虑到小松原道太郎的第23师团并非是一流部队,因此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本来辻征信和服部卓四郎等人主张用第7师团来进行这场进攻,但是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认为如果临时让第7师团来做这件事,那么会对第23师团的诸位产生不小的心理影响,最后植田谦吉仍然主张使用第23师团,但是在此基础上对第23师团进行一定的补充加强,补充的部队包括:第7师团的第26步兵联队、安冈正臣中将指挥的第一战车团、第2飞行集团(有战机180架),如此一来,前线日军的总兵力就达到了15000人。6月20日,植田谦吉向进行本次作战的日军部队下达了集结令,关东军高层认为苏军的兵力不过1000人、火炮10门,认为如此庞大的兵力势必会像“牛刀割小鸡”一样快速的解决。

  然而,此时朱可夫手上的兵力实际上是12500人,拥有火炮109门、坦克186辆、装甲车266辆还有100多架飞机。日军在人数上的优势被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的优势所抵消,6月27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对塔木察格布拉克和巴彦图门(乔巴山)地区展开轰炸,日军的地面部队也在马不停蹄的向着前线进发,7月2日-7月3日夜间,日军取得了一场战术上的胜利,他们在苏军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渡过了哈拉哈河,并且随后搭建好了浮桥,但是日军的浮桥搭建的十分脆弱,无法让坦克渡过。小松原道太郎的作战计划是将日军的部队分为两部:用第一战车团进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军阵地,主力部队在此期间渡过哈拉哈河并且朝着哈拉哈河与浩尔斯丁河的汇合处进攻,最后二者协同作战,围歼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队。由于担心苏蒙军从日军的包围圈中撤离,安冈正臣遂决定提前发起夜袭,日军的夜袭给朱可夫以极大的震撼,朱可夫随后调动苏军第11坦克旅、第7机械旅、第24机械步兵团和第6蒙古国骑兵师前往巴音查岗集结并试图阻拦日军,但是7月3日凌晨,日军已经拿下了这里,这就导致朱可夫不得不仓促的组织反击,这些反击很快因为缺乏步兵支持和日军火炮支援而失败。不过好的一点是,苏军部队连续的反击和日军缺乏饮用水,导致小松原道太郎的主力部队不得不搁置进攻,现在他把进攻的希望寄托在了安冈正臣的装甲部队身上。

  7月3日夜袭在最初成功的从苏军第149步兵团和第9机械旅的防线中撕开一条口子,但是日军89式中战车很快在苏军的坦克与反坦克炮面前暴露出问题,很快便陷入苦战。

(诺门罕战役形势图,跨过哈拉哈河的是小松原道太郎,右侧是安冈支队

  在发觉日军的攻势陷入停滞后,朱可夫随即对日军发起了反击,首先遭受到打击的是巴音查岗的小松原道太郎部,朱可夫通过使用重炮进行猛烈的炮击,在7月5日下午,日军全部从巴音查岗撤退,并且重新渡过哈拉哈河,返回他们的出发地。在这之后的时间里,朱可夫抓紧时间修筑河岸工事,并且提出增派更多的支援,莫斯科方面出于担心日本借此将德国拉入反苏同盟的缘由(这要归功于苏联在日本境内的王牌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答应了朱可夫的要求,甚至给了他更多的支援。而撤回去的日军部队不甘心自己的攻势就这么失败,为此,小松原道太郎计划再度发起新的攻势,这场攻势的目的在于夺取苏军修筑的渡河点,将河两岸的苏军隔开来,7月7日,日军炮兵先进行了30分钟的密集炮击,而后开启了夜袭,日军在这次进攻当中使用白刃突击,计划利用日军所擅长的夜袭和白刃战将苏军击退,起初苏军部队确实被日军击退,一度显得手忙脚乱,但是很快随着苏军增援赶到和坦克部队发起反击,日军再次被苏军的反击击退,在之后的时间里,从7月8日到7月12日,日军不断地从己方阵地发起夜袭和白刃战,日军的速射炮也在向苏军阵地倾泻炮火,但是苏军利用己方在装甲车辆和火炮上的优势,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反击,7月12日,小松原道太郎终于在苏军的炮击下将这种无意义的夜袭攻势停下来了,7月14日,关东军将第3重型野战炮兵旅团调拨到诺门罕,该炮兵旅团的优势在于其配备了最新的150mm榴弹炮,并且该旅团的运输全靠卡车运输,可以说实现了机动化。7月23日,日军再度展开炮击,起初日军的炮击攻势如雷霆万钧,引得附近的日本士兵阵阵欢呼,然而很快苏联炮手在占据地理位置的优势后,利用自身火炮的优势对日军展开反击,在7月23日这一天,苏日两军的炮火声音响彻了整个诺门罕,根据斯图尔特·古德曼所著的《诺门罕1939:改变二战走向的战役》一书记载,这一天苏军发射了30000发炮弹,日本只发射了10000发炮弹(当然,今天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苏日两国当日的炮弹发射数量没有那么多)。

(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

  由于日军未能通过炮击击垮苏军,关东军方面不得不让第23师团停下进攻的步伐。7月25日,关东军命令第23师团“停止进攻,占领东岸重要战线,并构筑阵地”的命令。8月4日,关东军方面设立第6军,长官为荻州立兵中将,这个措施是参谋本部为制衡关东军所作的一个方法。在日军休整的时候,苏军却没有闲着,7月15日,第57军升级为第一集团军,并且朱可夫得到了极大的补充,除原有第57军的基础上,朱可夫还得到了第57步兵师、第82步兵师、第6坦克旅、第212空降旅和两个蒙古骑兵师,相反日军依然是维持以第23师团为基础的零零散散的部队,中间仅在7月14日得到第3重型野战炮兵旅团和第7师团的另一个步兵联队作为补充,对于苏军的部队扩充,日军的情报部门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此时苏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57000人,坦克498辆,装甲汽车385辆和作战飞机581架,可以说,朱可夫已经有了充足的力量来击退日本人了。

  为什么日军再一次没有发觉苏军的部署情况?我们必须承认日军的情报系统极不完善,他们的情报网过于弱小,几乎是无法探测到苏军的兵力部署。值得一提的是,日军中也不全是呆板的指挥官,指挥第23师团机械联队的沼崎大佐就对掘地自守赶到不满,他指出希望可以将他的部队撤到有利于防守的地方,但遭到小松原道太郎的拒绝。在这一漫长的休整期,日军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曾被安排负责向苏军驻地投放类似霍乱的病毒,关于这次投毒的效果,恐怕并不好,因为无论是日军还是苏军都极少在对方的报告

六、诺门罕:第23师团的毁灭

  由于鄙夷一切防御战术,日军对修筑防御工事的态度一直是半推半就的,而且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小松原道太郎依然在幻想那不切实际的反攻,87-8日,苏军对日军的阵地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而后被日军遏制住了,此举很快鼓舞了日军的士气,如辻征信、小松原道太郎等人对此表现的是非常的兴奋,但是关东军内部仍然有一些人在做客观理性的分析,除去我们上文说到的那位大佐,关东军情报课课长矶村武亮大佐就曾警告辻征信等人,第23师团的两翼极其薄弱,但是建议和警告被辻征信等人当作了耳旁风,辻征信等人解释到这是为了诱敌深入,然后将敌人歼灭的战术。面对内部同僚的警告,自大的辻征信并没有放在心上,第23师团即将迎来他的毁灭。

  819-20日,在夜色的掩护下,朱可夫的第一集团军成功渡过哈拉哈河,行动的成功程度与一个月前日军渡过哈拉哈河一样,朱可夫将他的作战部队分为北中南三部,北部军队以蒙6骑兵师、装甲第7旅、坦克第11旅为主,中部军队以第36摩托化步兵师、第82步兵师为主,南部军队以第57步兵师、蒙8骑兵师、第8装甲旅为主。朱可夫将进攻的时间点选在820日,这一天日军前线正在实行星期休假,大量军官缺员,在后方进行休整。820日凌晨545份,苏联红军的炮兵部队开始进行炮击,狠狠的打击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同时,200多架轰炸机向日军阵地倾泻炸弹,在苏军炮兵和空军的协同轰炸下,日本军队蜷缩在防线内,不敢出击,随后在上午9点的时候,苏联军队地面攻势正式开始,北中南三条战线的苏蒙军倾巢而出,对日军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到第一天结束的时候,第23师团两翼的伪满洲国兴安军部队已经被苏联军队彻底打散了,在战前被日军赋予重望的伪满洲国兴安骑兵师,在苏蒙军的猛攻下荡然无存.821-22日,南线苏军撕开日军主力防线,实现对南线日军的分割包围,23日,南线苏军已经彻底的将日军在胡鲁斯台河南岸的防御阵地撕裂,而中部和北部由于日军持续坚守,苏军在21-23日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

(诺门罕战役期间的经典老图:朱可夫与乔巴山)

  823日,第六军长官荻州立兵向第23师团下达命令,其他地区继续坚守,而日军要向南部苏军的阵地实施反攻,824日,日军展开反击,这一天战场上弥漫着大雾,日军一度认为这次反攻对奇袭非常有利,但是很快他们才发现,随着迷雾散去,周围全是苏联人的装甲部队,这一次反攻理所当然的在苏军装甲部队的打击下失败了,T34坦克首次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日本军队在苏军坦克的打击下,从坚毅的反攻转为仓皇的撤退。局势对日军来说非常的糟糕,唯一一个可以给予日军安慰的是苏军北线的攻势,由于日军在据点的死守,苏军连着3天没有拿下弗伊高地,朱可夫继而换掉原先的将领,并且增派预备队去打击这里。随后苏军在空降团和喷火坦克的支援下再度恢复攻势,随着日军在弗伊高地最后一门火炮哑火后,日军继续坚守在此地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了,尽管镇守此处的日军指挥官渴望自杀,但是他的士兵更希望活命,因而阻止了其的自杀,824日,在自身遭受彻底损失之后,日军从苏军的攻势中突围了出去,苏军随后攻下了弗伊高地。825日,此时第23师团的南北两翼都已经被苏军突破,第23师团真正意义上被包围起来了,小松原道太郎此时已经是无力再谈他那遥不可及的反攻了,由于初期对坚守防线的忽视,导致日军在遭遇苏军进攻中手忙脚乱,最终演化成一场彻底的军事灾难。826日,苏军对日军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依靠第23师团自己通过突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日军必须依靠临近友军来解围,827日,关东军派来第7师团的部队来帮助第23师团进行突围,第7师团的位置在包围圈的东北部,但是经过一天的救援进攻,第7师团遗憾的宣布无法给第23师团打开突围的道路。

(诺门罕8月苏联军队反攻地图)

  827-28日,苏军动用空军、装甲部队、炮兵部队和步兵部队对包围圈内的日军部队展开最后的突击,第23师团这些来自九州的士兵也同样给予苏联军队猛烈的反击,但是大局已定,第23师团再怎么努力也是不可能扭转局势,829日,小松原道太郎眼看大势已去,决定自裁谢罪,但是荻州立兵在无线电通话上要求小松原道太郎想办法突围,830日,日军趁着苏军坦克部队返回添加燃料的机会开始抓紧时间突围,小松原道太郎带着400多残兵败将从包围圈中溜了出来,831日,这支400多人的残部逃到将军庙附近,同一天,朱可夫将军宣布哈拉哈的作战结束,日军第6军被歼灭。

七、诺门罕硝烟去

  916日,苏日双方签署《诺门罕协定》,日本方面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存边界。在这场诺门罕战役中,日军损失在18000-20000人之间,苏军的损失在25655人。随着《诺门罕协定》的签署,日本两年来的努力最终随着苏军的隆隆炮声化为乌有。

  诺门罕战役对苏日两国而言都是极具影响力的,我们很难说日军没有从诺门罕战役中吸取到教训,日军首先不敢再把苏联军队与旧时代的沙俄军队等同视之了,在日本帝国北方成立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业大国,其军力和国力超过日本数倍,非重要情况的话不要轻易招惹这头猛兽;其次,在日本军校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直到1943年太平洋战场局势恶化到不可逆转的局面之前,日军军校的课程重点一直是如何进行对苏作战,那种曾经以为只需要派出几千人给苏军一次迎头重击就可以使苏联失败的观念终于在诺门罕战役后被认真学习苏军战略战术的思想所取代;同时,苏联的装甲部队作战也让日军意识到自身机械化建设的不足,1942年,以第一战车师团为代表的日军战车师团建设拉开了序幕,这些战车师团建设后就部署在中国东北,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下一场可能的苏日战争;战后日本政府迅速将植田谦吉等人解职,辻征信、服部卓四郎等人调离到其他的岗位,就是为了避免关东军在日后再度挑起对苏的复仇战争,可以说,诺门罕也间接帮助日本军部驯服了关东军这头莽撞的野兽。

  而从苏联的角度出发,诺门罕战役是苏联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一次重大尝试,空军、炮兵和坦克部队的联合使用,深刻的影响了苏军部队的作战战术;另一方面来说,诺门罕战役对于年轻的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也是一次历练,此战塑造了朱可夫的作战战法,大兵团作战和不惜一切代价的投入军队展开进攻,特别是当面对战略要地和进攻机会的时候,要投入自己的兵力和不计代价的发起进攻,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此后朱可夫才能指挥苏军取得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最后攻占柏林的荣耀。值得一提的是,在诺门罕战役结束后,苏军于193911月发起入侵苏联的苏芬战争,这场苏芬战争中苏联打得十分狼狈,由于各国的观察家对苏芬战争的关注超过了诺门罕,导致各国都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苏军徒有其表,难堪重任。缺乏对诺门罕的关注也促使德国元首希特勒在1941622日做出了其最为愚蠢的选择,入侵苏联。可以说,诺门罕战役实际上表示,苏军的实际战斗力依然是在线的,然而由于苏联方面并没有大肆报道这场战役,同时因为苏芬战争苏联惨胜的关系,诺门罕被掩盖过去,也促使欧洲国家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和决议。

  随着诺门罕战役的结束,苏联的远东边界终归平静,在诺门罕战役期间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也短暂的保障了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同时还默认了苏联对东波兰,很快也就迎来了39-41年苏联与德国的短暂合作期。而日本也因为得知了苏德互不侵犯的签署,萌生出了一种被德国背叛的感觉,最终在1941年没有选择北上而是南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为一场小小的诺门罕战役,最终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资料来源

一、综合资料

1、《诺门罕1939:改变二战走向的战役》

2、《巴巴罗萨行动》

3、《日本大败局: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二、苏方资料

1、《巨人的碰撞》

2、《苏联兴亡史纲》

三、日方资料

1、《关东军和苏联红军》

2、《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

四、中方资料

1、《抗日战争之正面战场》

2、《华夏大地上的怪胎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探究》

文字:黑郁金香

审核:心海酱

编辑:满城尽带黄金甲

配图:十月仲秋

校对:天师酱

发布:轴心合作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