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与幸福: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微明坊 2023-11-04 发布于江苏

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在八十高龄时依然非常健康。

有人问他:“谁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克里安德斩钉截铁地说:“知足的人。”

幸福没有标准

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除非他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古罗马】普布利留斯

古代希腊人对人生的理解,主要采取幸福论的看法。事实上,追求幸福在任何时代都是每一个人所盼望的,但是当我们在讨论什么是幸福的时候,必须考虑两种现象。首先,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东西为幸福,有些人追求金钱、权力、地位,但也有些人追求荣誉、友谊、爱情。其次,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或情况下也会对幸福的看法产生差异。譬如,你今天生病了,就会认为拥有健康是最幸福的事,但病好了之后,恐怕会忘了健康是最幸福的,反而认为其他东西最重要。由此看来,当我们讨论人生的目的的时候,不能只模糊回答说“追求幸福”,还要进一步去讨论:什么是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幸福定出了两项标准:积极的活动与免于灾祸。所谓积极的活动,是指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要积极地努力实践自身的本质,将潜能充分发挥,达到最高的实现。所谓免于灾祸,就是要躲避灾祸同时不要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影响心情,带来痛苦。

关于人如何活动这一问题,亚里士多德先将人与动物的活动加以区别,在人的活动中,凡是与动物相同的活动,都与人的幸福无关,因此,凡属于生长、繁殖或感觉的活动,都与人的幸福无关,都不是会带来幸福的活动,只有人所特有的活动才有带来幸福的可能。幸福必须要免于灾祸,否则只要带来任何痛苦,都不配称为幸福。

这点在亚里士多德的前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皇帝,并且自己也不喜欢做皇帝的感觉,于是便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研究他心爱的自然和哲学。

据说,当时显赫于世的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赫拉克利特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被他傲慢地拒绝了。他说:“世人都活着,但是对真理与正义却是陌生的。由于可恶的愚昧,他们保持着无节制的和虚妄的意见。而我,由于已遗忘了一切罪恶,遗弃了跟随我的无度的嫉妒和身居高位的傲慢,我将不去波斯。我将满足我的卑微并保持我的一贯的意志。”

他整天和小孩玩骰子。他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这般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这不比你们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好吗?”

同时,赫拉克利特显然是一个有严重精神洁癖的人。他虽然鄙弃了贵族的地位和生活,骨子里却是一个贵族主义者。不过,他心目中的贵族完全是精神意义上的。在他看来,区分人的高贵和卑贱的唯一界限是精神,是精神上的优秀或平庸。他明确宣布,一个优秀的人抵得上一万人。他还明确宣布,多数人是坏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好的。他所说的优劣好坏仅指灵魂,与身份无关。“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陋的。”我从这句话中听出的意思是:那些没有灵魂的家伙,不管在社会上多么风光,仍是一副丑相。”赫拉克利特希望从精神的崇高中获得幸福。

这样看来,赫拉克利特是符合亚里士多德幸福标准的人,他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王位,避免了不必要的灾祸;同时又专注于精神的研究,积极地活动希望从中获得幸福。在上述两项标准之下,到底什么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借着其积极性,可以使人免于灾祸、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就是理性活动。所谓理性或明智,就是亚里士多德智慧之学的工具,借由理性,不但可看出人类所应实现的自我本质,更可察觉祸福之所系。

幸福与勤勉造福有关

幸福不像成熟的果子,仅仅靠着幸运环境的作用就能掉进你的嘴里。

——【英】罗素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当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他所希望的东西时,单是生活中努力的缺乏就必然使他失去了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人不化,君子务实”,只要务实兴利,不务浮言虚名,方能致福于人,有福于己;而治国者只有做到正德、利用、厚生,才是万民之福,幸福总是与“造福”的艰辛与勤勉相关。毕竟天道酬勤,对幸福而言,它永远只青睐那些行动大于思想的人。

勤勉和成功互为表里,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勤勉而成功,却很少人发现因懒惰而成功的人。虽然勤劳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无论如何,人们都要辛勤工作,因为这是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远古人取火,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木头或石头;要吃果实,就要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定有辛苦。

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后,家境清寒,但志操高洁,力学不辍。他求学时“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冰沃面;食不给,至于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唯有范仲淹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他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塑造过一个奥勃洛摩夫的形象:他“胸怀大志”,也颇有才气,常常“突然产生一个思想,像大海里的波涛似的在他头脑中起伏奔腾。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企图,使他的血液沸腾,筋肉蠕动,血脉膨胀。于是,企图又变成志向。他受到精神力量的激动,一分钟内迅速地改变了两三次姿势……”可是,从早上到黄昏,他只是躺在床上,整整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做。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多余的人”的形象。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只要想做,就立刻去做”,是明智之人共同的行为准则。

宋代有一位著名的大慧禅师,门下有位弟子道谦,参禅多年,却始终无法开悟。

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且请求宗元帮忙。宗元说:“我能帮你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连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饱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大悟,因为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也决定善用自己的力量。

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想追求、自己想得到,根本不能激发任何动力,以意兴阑珊的态度去面对,别想成功会从天上掉下来。别只是羡慕别人外在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了他们背后努力打下的根基。想要获得成功,就得动手去学,动手去做;有开始,才有后来,这是不变的道理。

只有付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

——【英】肖伯纳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这两个海彼此相邻,却又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另一个海则精明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绝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我们会因此找到自己的价值,获得幸福感,人生也会因此而升华。付出虽是将生命中的某些东西拿出来给予,可得到的是生命的延长和增值。若想获得持久的幸福,不要一味地索取,而是要懂得付出,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会更加珍惜获得的幸福。

付出的种类很多,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一种付出是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正是这种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一生是否幸福。在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而付出。付出我们的汗水和辛劳来换取我们所应得的回报,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另外一种付出——为别人付出。同时,获得自己所需的财富和精神上的满足。

黄牛看见狐狸在树下呜呜地哭,问它为什么悲伤。

狐狸抹了一把眼泪,说:“人家都有三朋四友,唯独我孤零零的,心里难受哇……”

黄牛问:“花猫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叹了口气,说:“花猫与我交友一载,没请过我一次客,这算什么朋友?我早跟它散伙了。”

黄牛问:“山羊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摇摇头,说:“山羊与我结拜半年,从未给过我一分钱的好处,还有啥朋友味?我早跟它断绝来往了。”

黄牛长叹了一声,问:“听说你曾经跟大黑猪的关系还可以。”

狐狸气得直跺脚,说:“我早把它给踢了!你想想,大黑猪能帮我什么忙?当初我根本就不该认识那个蠢家伙。”

黄牛戏谑地一笑,调侃地说:“狐狸先生,我送你一样东西吧。”

狐狸眼睛一亮,心想这下可以讨到便宜了,立刻止住哭,问道:“什么东西?”黄牛扭过头,扔下一句“贪鬼”,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狐狸只想获得不想付出,所以它并不幸福。一个只肯为自己打算盘的人,到处受人鄙弃,他一辈子都很难获得别人的真心,又怎会有幸福。只有真心对别人好,以真心换真心,这样才会取得别人的信赖和帮助。希望有所收获的付出并不是真正的付出,而是交易。懂得付出的人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人,尽管他拥有的财富并不变,但只要他能帮助别人,只要还有认需要他的帮助,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付出的能力,他的人生也会异常黯淡。给别人以帮助和鼓励,自己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所收获。并且,通常一个人给别人的帮助和鼓励越多,从别人那儿得到的收获也越多。给别人一颗善心,就能将对方感染,得到的回馈便是两颗爱心的跳动。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行善

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幸福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幸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却有共通的内容,它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正义者和一个不正义者哪一个更幸福呢?简单而言,柏拉图的问题意在研究,德行对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涉及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你选择做何种人,过哪一种生活。而关于幸福,希罗多德在他著名的《历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雅典的立法者梭伦有一次出游到了一个叫做克洛伊索斯的国王的宫殿,克洛伊索斯领着梭伦参观了他的宝库,将自己宫殿里一切伟大和华贵的东西都展示给他看。然后问他:“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克洛斯国王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才是世间最幸福的人,然而梭伦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

梭伦说最幸福的人是雅典的泰洛斯,理由是泰洛斯有繁荣的城邦,而且他又有出色的子孙,他一生一世享尽了人间的安乐,却又死得极其光荣——英勇地死在疆场之上,雅典人在他阵亡的地点给他举行了国葬并给了他很大的荣誉。克洛伊索斯又继续追问,那么除去泰洛斯之外谁是最幸福的,心里以为这下该轮到自己了。

梭伦却依然没有提到他。克洛伊索斯说:“雅典的客人啊!您怎么这么不把我的幸福放在眼里呢?难道我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吗?”

梭伦回答说:我这么说是因为人世间的事是无法预料的。尽管现在你是极其富有而且是一国之君;然而,只有当我听说你幸福地结束了你的一生之后,我才能给出答案。不管什么事情,我们必须好好地注意一下它的结尾。往往神总是让人们看到幸福的影子之后,随即将他们推上了毁灭之路。

后来,果真克洛伊索斯发动战争,战争失败后成为了阶下囚,这时候他才想起梭伦所说的话是对的。

也许财富和权力是一个国王的幸福所在,但这些对其他人而言,或许与幸福无关。梭伦所强调的幸福是完整、终极的幸福,这是一种必须“盖棺论定”才能被评判的幸福,即观察一个人的幸福不仅要看一时一事,而是要看他的完整一生的观点,这不仅代表希罗多德一个人的思想,也是希腊人所认同的观点。

幸福的定义得到了解释,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到幸福呢?是正义者还是非正义者。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好人不得好报,恶人却逍遥法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千古定律似乎不再起作用。果真如此吗?也许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所说的话可以给我们解答。他说,正义者可能一时落后,但最后还是会比不正义者更早到达终点,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说明正义本身也有益于灵魂自身。

日本明治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南隐禅师,境界很高,通常一两句话就能给人深刻的点拨,很多人慕名而来,前来问佛参禅。

某日,一官员前来拜访,询问南隐禅师何为天堂何为地狱,并提出要求要去天堂和地狱分别看一看。

南隐禅师面露鄙夷之色,打量一番问道:“你是何人?”

官员说:“在下是一员武将。”

南隐禅师哈哈大笑,并用很刻薄的语言嘲笑道:“就你这一副模样,居然也敢称自己是一名将军!真是笑死人了!”

官员大怒,立刻让身边的差役棒打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跑到佛像之后,露出头来对着官员喊:“你不是让我带你参观地狱吗?看,这就是地狱!”

官员顿时明白了南隐禅师所指,心生愧疚,并被南隐禅师的智慧所折服,于是走到禅师面前,恭恭敬敬地低头道歉。

南隐禅师笑着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也许,安徒生《海的女儿》中的一句话可以为这则著名的禅宗公案作一个注解:“善行也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300年以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后,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了。”善行是通往天堂的一把金钥匙,心中是否有善念,是进入天堂还是下地狱的审判标准。

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行善,如果你作恶,你不可能得到幸福。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其实很近,心中有爱的时候,即使身处险境,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也如同地狱。没有人能替别人选择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选择权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

缺憾和遗憾让人生更完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东坡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使人清醒,催人奋进。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链接人生。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历史记载,西施的脚大,王昭君双肩仄削,貂蝉的耳垂太小,杨贵妃还患有狐臭。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在《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秀的太太,两人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美眷。这个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糟鼻子。柳眉、凤眼、樱桃小口,瓜子脸蛋上却长了个酒糟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傲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突兀、怪异。

这位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耿耿于怀。一日出外经商,行经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沸腾,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汪汪的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如狼似虎,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大男人。这位丈夫仔细端详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他被深深地吸引了。好极了!这个女孩子的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于是,他不计一切,买下她!

这位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地带着女孩子日夜兼程地赶回家,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他以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太太!快出来哟!看我给你买回来最宝贵的礼物!”

“什么样贵重的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疑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喏,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上试试。”

丈夫说完,突然抽出怀中锋锐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怜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辛苦买回来的端正而美丽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虽然丑陋但是货真价实的酒糟鼻子,并且还受到无妄的刀刃创痛。而那位糊涂丈夫的愚昧无知,更是叫人可怜!

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完美,其实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的追求是虚无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于是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里哀叹,当然,也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完美。

幸福其实很简单,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缺陷和遗憾。生活并不是处处花开,时时令人满意,正是那些消弭不掉的遗憾让我们走过的时光更加五彩缤纷。

因分享而收获快乐和幸福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美】雷切尔·卡森

分享来自我们生命的核心,它是爱的流动,它总是带着爱的品质,爱所及之处总能带来蜕变。分享丰盛了自己,同时也滋润了别人。学会分享,就会快乐。当别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时,送上自己的祝福,你也会收到一份快乐;当自己买来一本漫画书时,主动和喜欢漫画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你会更加开心。分享是我们交往中的润滑剂,它能让互有敌意的人成为好友,它能让原本的友谊更加甜蜜。

几十年前,在一个平凡的韩国家庭里,一对夫妇有三个儿子。有一天,亲戚送给他们家两筐桃子,一筐是刚刚成熟的,可以储存一段时间;另一筐是已经完全熟透且马上就会变质的,如果三天内吃不掉就会腐烂。父亲把三个孩子叫过来,问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吃法,才能不浪费一个桃子?

大儿子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先吃熟透了的,这些是放不过3天的。”“可等你吃完这些后,另外的那一筐也要开始腐烂了。那我们岂不是始终吃不到新鲜的桃子了?”父亲显然不满意大儿子的建议。

二儿子想了想,随后说:“应该吃刚好熟了的那一筐,拣好的吃呗!”

“如果这样,已经熟透的那筐桃子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这样的话多么可惜啊!”父亲如此说道。

接着,父亲把目光转向了小儿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家伙思索了一下,说道:“我觉得我们最好把这些桃子混在一起,然后分给邻居们一些,让他们帮着我们吃,这样就不会浪费一个桃子了。”

父亲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不错,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于是这家人就按照小儿子所说的,把桃子分给了邻居。这样他们不仅没有浪费掉一个桃子,也使得他们和邻居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54年后,那个选择把桃子分给邻居的孩子以绝对优势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就是潘基文。在就职演讲中,他说:“我竞选这个职务,不是为了个人名誉,更不是争夺个人利益。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全世界的人民,不分种族、性别、国籍,都能过上幸福、和平、快乐的生活。”

懂得分享,是一种成功的境界,是一种智慧的升华,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领悟。分享爱,分享劳动,分享喜悦乃至分享痛苦,这都是一个人所需要的。有些人在生活当中往往喜欢斤斤计较,干什么事情总害怕自己会吃亏,更怕让别人得了便宜。这样的人就是没有领悟到分享的真谛,也不可能分享到别人的馈赠。

把幸福快乐拿来与别人分享,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把不幸悲伤向朋友诉说,不幸就会减半。这就是分享的力量。分享的感觉是很独特的,不是亲身经历,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愉悦和满足。因为在选择给予的同时,我们已经收获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温暖。懂得分享和给予的人,才能真正收获幸福和快乐。

与幸福如影随形的是感恩

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

——【美】卡耐基

感恩源于一颗懂得珍惜的心灵,更是一种被放大的爱。因为拥有感恩之心的人会主动回馈命运的恩赐,它会以辐射状向四周散发,惠及到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最初,这种感恩之心可能只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修炼,但是时间长了,便会成为一种惠及他人的广阔胸怀。懒惰的人只要还能够生存,就能忍受着贫穷。而自私的人即使在寒冬中也不会受到考验,因为他的情感不会因此而痛苦,心灵也不会因别人而悲伤。只要在闹市之中,即便是最无助的人也还怀有希望,因为世界上总有一些感恩于命运恩赐的人,用一颗悲悯的情怀,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激化为关爱,施予些绝望的人。

玛莎曾在慈爱会中同广为美国人所敬爱的特蕾莎修女共处30多年。从她下面讲述的故事里,可以看出特蕾莎对待人生的态度:一次,当我做完弥撒,和特蕾莎院长谈到人世间诸多的困难挫折时,她对我说:“其实,世上的艰难困苦又何尝不是俯拾皆是,但如果我们视其为上天恩赐的礼物,那么人们周围便会减少几许悲观,平添些许快乐……”不久以后,我和特蕾莎院长乘飞机去纽约。飞机起飞前发现了故障,被迫停飞。当时,我感到失望和沮丧,但想起了特蕾莎院长曾说过的话,便这样对她说道:“院长,我们今天得到了一份'小礼物’——我们得待在这儿等4个小时,你不能按计划赶回修道院了。”特蕾莎修女听完我的话,微笑着看了看我,然后便安然地坐下来,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了起来。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难与挫折时,便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表达——“今天我们又得到了一份礼物”、“嘿,这可真是个特殊的大礼物”……而这些话竟然有着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困顿难释的心境变得开朗,莫名的烦恼也消失不见,连微笑也会在说话间悄悄爬上人们的脸颊……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美国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说:“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作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在多元化、快节奏、激烈变化的生命中,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快和磨难时,如果我们都能够像特蕾莎修女所讲的那样,真诚地感谢生活,把它们当成生命的一份礼物,将磨难当做命运的祝福,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生活得更加澄澈明亮。

在一个小镇上,饥荒让所有贫困的家庭都面临着危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小镇上最富有的人要数面包师卡尔了,他是个好心人。为了帮助人们渡过饥荒,他把小镇上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一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渡过饥荒。”

那些饥饿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抢篮子里的面包,有的为了能得到一块大点的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心里只想着要得到面包,当他们得到的时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面包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

面包师注意到一个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她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才拿着它回家。

面包师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块面包,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可怜的格雷奇最后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面包,但她仍然很高兴。她亲吻过面包师的手后,拿着面包回家了。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妈妈惊呆了,对格雷奇说:“这肯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掉进来的,赶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儿拿着金币来到了面包师家里,对他说:“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币掉进了面包里,幸运的是它并没有丢,而是在我的面包里,现在我把它给您送回来了。”

面包师微笑着说:“不,孩子,我是故意把这块金币放进最小的面包里的。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是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希望你永远都能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件事。”

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哈佛人认为,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他的生活会因此而缺少快乐,他将无法融入社会大家庭,甚至会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科威特】穆尼尔·纳素夫

一天,上帝突发奇想:“假如让现在世界上的每一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们会怎样选择呢?”于是,上帝授意臣下给世界众生发一答卷,让大家填写。

答卷收回后,令上帝大吃一惊,请看他们各自的回答:

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很自在。”

猪:“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罢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鸡:“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报晓外,每天还胆战心惊,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终日。”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

不少男人一律填写着:“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可以撒娇、可以邀宠、可以当妃子、可以当公主、可以当太太、可以当妻 妾…… 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

不少女人一律填写着:“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可以蛮横、可以冒险、可以当皇帝、可以当王子、可以当老爷、可以当父 亲…… 最重要是可以驱使女人。”

上帝看完,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只知道盲目攀比,太不知足了。”他“哧哧”把所有答卷全都撕碎,喝道:“一切照旧!”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我们眼下所拥有的一切。生活不是攀比,只有珍惜才会幸福。中国有句古老的话,“人比人,气死人”,同时亦有“知足常乐”的说法。人生许多悲剧的产生,都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珍惜,盲目将己之短与他人之长作比较。如果希望获得快乐,就要学会爱自己所有。

《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的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们不能拥有,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会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就好像人生,有缺陷的人生只要懂得“知足常乐”不仅能增添了生活的乐趣,生活也因此会越来越美丽。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学会在远处欣赏人生的美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