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玉器的材质与工艺特征

 芝润斋 2023-11-04 发布于江苏

清代(1616-1912)共计296年。在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无论是书画、瓷器、铜器、玉器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清代玉器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到了乾隆时期,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处于繁荣稳定的时期,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玉器艺术的发展,使玉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白玉桐荫仕女图

我国民间流散清代玉器数量较大,其中部分玉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却并不比馆藏玉器逊色。流散在民间的清代玉器是整个清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全面了解清代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01、清代玉器的材质

清代玉器使用的主要材质是新疆的和田玉,在选材方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偶尔也有例外。大件玉器如玉炉、玉瓶、玉尊等,除了皇家御用的器物使用材料较为高级之外,也会用些相对较差的材料,我们从博物馆的清代玉器藏品上可直观感受到这一点。即使是皇家御用的玉器也有材质存在瑕疵的情况。

清乾隆白玉镂雕狮钮活环耳三足盖炉

从总体上看,清代玉器其表面的磨制效果更加追求完美。我们可以发现清代制玉工匠们运用巧妙的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和技巧,辅之以高超的加工技术,巧妙地规避了玉料本身的一些瑕疵,并且化腐朽为神奇,把玉料本身带有的缺点转化为优点。所以在传统的玉器制作行当中,有这样的说法,叫作“无柳不做花”。简单地说,就是凡是带有瑕疵的玉料在加工制作玉器的过程中,采用磨制花纹的方法来去除玉料的先天瑕疵。

02、清代玉器的老化特征

清代玉器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它和我们的距离却是最近的。无论是入土的还是传世的清代玉器,对于这种高硬度、高密度的玉石材料来说,数百年的历史对它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有些清代玉器的老化只是在放大观察下能够看到轻微的老化特征,对于那些经过长期盘玩的清代玉器,会逐渐形成一种油润通透的质感,这是清代玉器老化的基本特征。

清代玉12月令组佩

清代的出土玉器基本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工艺棱角锋利,线条纹饰没有衰减,表面也没有任何伤残;另一种是出土以后工艺棱角过渡柔和而且手感也很好。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清代玉器都会表现出曾经入过土的特征,有的还会表现出轻微的受沁现象。如果这种玉器经过短期的盘玩,很快就会出现一种油质感,这也是清代玉器的一个基本特征。

03、清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清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工艺及艺术水平较高,是那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从清代玉器的工艺效果、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术上可以追根溯源,发现在制玉工艺上,清代与明代的玉雕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明代早期,玉器的工艺技术仍然继承着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经过明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发展、变革和提高,到了明代晚期,在制玉技术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中,明代为清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清代玉器在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清乾隆白玉赤壁图山子

我们从清代玉器中能够看到,其纹饰磨制得十分精细。玉器的单线条纹饰、浮雕纹饰和玉器的基面等均磨制处理得十分规整。这些工艺特征反映在玉器上,一是表现出清代玉器加工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工艺流程;二是表现出清代制玉设备和工具的高度成熟与完备;三是制玉工匠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设计理念,使工艺与艺术表现得以完美融合。

在清代玉器的制作过程中,制玉的抛光技术处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抛光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器的质量和艺术效果,玉器在磨制过程中,其基础平面的处理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纹饰图案的艺术表现力。目前市场上在区别真假古代玉器的标准方面,玉器的抛光效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04、清代玉器的鉴定注意事项

清代玉器与现代玉器的时间跨度较小,其新、老工艺手段也十分相近似,这给我们区别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即使入过土的清代玉器,由于入土时间短,玉器的腐蚀受沁也很轻微,因此从老化受沁方面也比较难辨识。从市场方面来看,经营仿清代玉器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识别难度较大,很多仿品被当成清代玉器被藏家高价购买收藏。随着人们的辨伪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仿品早晚会收藏爱好者识破,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