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做,一年级不费嗓

 三味书屋GHQ 2023-11-04 发布于陕西

文/曹蚯蚓

很多同行问我,教一年级没有用小蜜蜂,一个月下来,嗓子不哑,是怎么做到的。我嗓子好,老天眷顾。这当然是玩笑,只有我自己知道,喉咙不好,是我曾经的一大痛。

怀孕的时候,因为慢性咽炎引发咳嗽,不能挂盐水、吃消炎药,我咳了整整两个月,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靠在被子上睡。孩子出生后,每到季节交替,慢性咽炎就会发作,咳嗽、喉咙痛、嗓子哑。那咳,专门欺负夜晚,一躺下,咳就摸着黑来,一串一串,肺吊到了心脏上面,随时都要蹦出来一样。喉咙的异物,渐渐化脓,春夏、秋冬之交,就是我的噩梦,慢养了几年,才得以缓解。

九月迎面走来,接了一年级的我,又开始忐忑,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都在中高段,一年级,我就是个新手。带孩子的经验告诉我,废什么都不能废嗓子,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教。

不想重蹈覆辙,只有不断尝试。

习守则

开学第一周,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让孩子知道,作为小学生,哪些守则必须遵守。学学生规则,不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老师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解释清楚,让孩子可以一一对应起来。如第四条中有一句“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我就把上课专心听讲的要素渗透进去,详细讲解。

守则,不止开学第一周要学,一个月,乃至二年级、三年级,需要的时候,还是要带着孩子学,只不过,每一次学的形式和侧重点不一样。我跟孩子们说,这个守则全国的小学生都能遵守,我们班的同学肯定也能遵守,他们说当然。正向引导与命令相比,孩子更喜欢前者。

就这样,一颗规则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定规则

上第一节课我就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脑海中想到什么就要说说什么,只要有一个孩子开了头,其他孩子就会纷纷附和,课堂马上热闹非凡,整顿纪律,消耗嗓子。

于是,我就跟孩子们定了“红绿灯事件”规则:“红灯事件”为紧急事件,遇到了必须马上说,比如生病、上厕所等;“黄灯事件”紧急但安全,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等到下课,找同学或者老师帮忙解决,如铅笔不见了可以下课找,同桌不小心碰到了下课找老师说等;“绿灯事件”为安全事件,不用跟老师说,更加不能在课堂上说。

这个规则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好多孩子无法适应,有时有孩子会拿着空水瓶,举手说要去灌水,我说这是“黄灯事件”,下课再去。有时有孩子会问上课可不可以喝水,我会果断地告诉他,这是“绿灯事件”,不用问,喝好水后水杯放好就行。

每次遇到,就强调,强化几次后,就会形成一条定律。课堂不会被随意打断,纪律当然也会好很多。

这条规则,同样适合于课下。一年级的孩子爱“告状”,大事小事,事事都要报告老师,我同样用这个规则来提醒他们,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知道了,什么事必须马上来跟我说,什么事可以不说,这当然让我少费了很多嗓子。

巧用儿歌

每一个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小儿歌朗朗上口,把要学习的规则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孩子喜欢,学起来容易。我根据孩子的常规的养成,从课前准备、听课、做作业、收发作业、表扬都用小儿歌的形式来教。

课前准备:上课了,铃声响,进教室,书和笔,轻轻拿,放在左上角;手平放,坐端正,专心听讲把课上,把课上。

听课: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用心听;小嘴巴,不说话,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叫我再说话,别人说过不重复。小铅笔,放一边,老师叫我动笔再动笔。

收发作业:小本子,静悄悄,放桌上,小组长,从后收,一本叠一本;小本子,不说话,往后传,自己的,放一边,一叠往后传。

做作业:翻开作业本,跟着读题目,一题一题做,写好字,不图画,不描笔,一笔到位我能行。好同桌,互相查,若漏题,马上补。如有错,及时改,给老师,再次批,有等级,才算完。

表扬的儿歌不固定,最常用的是值日、排队、作业。值日:我骄傲,我值日,地发光,桌对齐,抽屉净,同学夸,老师赞,我是劳动小能手。排队:排队啦,静齐快,你跟我,我跟你,眼看脑,手贴腿,脚并拢,挺起胸,收起腹,我是一颗挺拔的小松树。作业:红勾勾,排排队,五角星,贴上头,祝贺你,好榜样。

这些儿歌,孩子学会后,每节课前两分钟要复习,强化不是老师带着读,而是由某一个学生来完成。学生的选择不能随意,或奖励给表现好的孩子,或请需要提醒的孩子,我比较喜欢请需要提醒的,请他的时候,我会说,今天让某某某来领读,他特别希望自己成为最会整理的孩子,大家一起给他加油,这是给他的一种积极暗示。事实证明,积极暗示越多,孩子朝着积极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有了这些儿歌相助,孩子在无形中就学会了各种规则,老师不需要苦口婆心地一遍一遍强调,更加不用撕心裂肺地喊着,训练起来有序高效。

手势相助

手势使用,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嗓子。手势的选择,不能多,多了孩子比较容易混淆,效果也有可能打折扣。

我比较喜欢用的手势有三种,一是拍手,掌心拱起,左手竖着,右手横着,相互拍,即使是在吵闹的课间,发出的声音,也足够让每个孩子听见,上课更有效。我跟孩子们约定,拍三下表示静下来,拍五下表示坐端正,非常管用。

出操排队,我最爱大拇指,谁排得好,我的大拇指就落在谁的额头上。这是荣誉指,得到一次,可兑换一个小奖牌,孩子很喜欢。我更喜欢,在公众场合,即可保持安静,又能让孩子得到认可。

双手比“×”,这个手势相对来说,我用得不多,除非课间有孩子奔跑或者打架等不文明的行为,表示我的不喜欢,其他时候我都不会用。一旦用了这个手势,就说明触碰了校规、班规,要接受一定的惩罚。事先,我就跟孩子们讲清楚了,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会导致哪些严重后果,给人带来巨大的伤害。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必须防患于未然。

训练倾听

从孩子们踏进班级开始,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他们有效地听:眼睛注视着讲话人,嘴巴不说话,耳朵竖起来,这是最基本的,听的效果如何,很难检测。在这个基础上,我做了一些细化。

能重复别人说的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课堂上,看到某个孩子做小动作或者讲悄悄话,我会不动声色地说,某某某,某某某同学刚才说的很重要,你帮大家复习一遍,让大家记得更深刻些。要是这个孩子说不出,我会让其他孩子重复,给予有针对性的表扬“认真听讲,我最喜欢,你的脑瓜里肯定又有装进了新知识”。

若是要请多个孩子回答同样的问题,我会加上一句“别人说了不重复,我要说自己的想法”。对一年级的孩子,要求这样专注的听,会不会拔高要求了?不会,一年级的孩子,发言时说的话都比较简短,只要认真听了,大部分孩子重复一两个词或一句话,都能做到。

有人会说,倾听与老师的嗓子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孩子都认真听了,纪律好了,课就好上了,不用扯着嗓子喊,自然就能保护嗓子了。

原创故事奖励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抓住这一点,把班里不大声喊叫的孩子作为故事主角,用故事性的语言,讲述他们是如何遵守规则,长大后变成了人人都喜欢的文明人。故事不会太长,一般都控制在五到八分钟。第一次讲到的主角,作为领军人物,以后每一次讲,加入新角色。因为故事的主角是“我”,讲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很有共鸣,效果也非常不错。为了刺激孩子们,有时,我会把讲的故事整理文字,录音,发到班级群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的原创故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主角,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被看到。

在一年级的土里钻了一个月,没有让十几年前的噩梦再现,还得感谢温开水,是它像老母亲一样,天天安抚着我,让我平心静气,不急不躁。

嘿,蚯蚓在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