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语文课 | (六十八)金陵的秋天,值得你用最美的文字去描绘……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3-11-04 发布于江苏

学完八上第三单元一组写山水风景的诗文后,教材安排了学习景物描写的写作任务。安排的很好啊,孩子们刚好运用习得的景物描写手法写景。我想,就让他们写一写金陵的秋景。要知道,这是金陵最美丽的时候!

我先带他们回顾一下几篇文言文中的写景手法,特别强调写景要抓住特征,再分享一组名家散文中写秋景的片段,让他们分别文人笔下体会“秋天的特点”以及突出的写法。

散文名家笔下的秋景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节选自罗兰《秋颂》

居山野羡慕闹市,住闹市向往山野。一旦置身田间山野,整个人也就变得格外的多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将车停在山间的一块空地上,然后我们踩着布满青苔的石块,小心翼翼地蜿蜒前行。路旁山花烂漫,身边蝶绕蜂飞。一眼苍翠,满山青绿。行至半山腰,见屋舍俨然、草木森然,禁不住心旷神怡。

        ——节选自贾平凹《终南山的秋天》

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节选自冯骥才《秋天的音乐》

散文名家用如花的妙笔绘秋,于是秋有了声音,有了色彩,有了动态,有了情意。

你也用灵动的笔触写一写金陵之天吧。(100字左右)

方法有了,示例也有了,是否真能依葫芦画瓢或原创出优美的景物描写片段呢?

不一定。所谓知易行难,我还要给他们直观的体验,唤醒他们对金陵之秋的感受与喜爱。于是,我又呈现一组自己拍的照片——

好了,能写了吧?再等一等。我再给他们看两个同学的片段吧。

片段一

南京的秋,哪儿都有秋天的样子——秋色弥漫的世界,像彩色的油漆桶打翻了,到处闪你的眼。秋树像是把绿色的外衣脱了,着上金黄的毛衣;秋水更是纯净,要把蓝天白云统统受尽眼底,也如天空般深远。秋果又缀满枝头,星星点点,闪烁诱人的光芒。秋天的人呢?他们成群结队,纷纷融入自然,要赏尽秋天的风景。结果,他们也成了秋姑娘眼里的风景。

(这个片段并没有写出南京秋天的特点,而是泛泛地写的。学生们一眼就发现问题了。)

片段二

南京的四季中我最喜欢秋天。

很难说清理由,大概是由于南京的气质像秋天。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并没有过多锋利的棱角,而充满沧桑的、慈祥的味道。秋风从远方吹过来,南京却早已备下秋天的颜色。孝陵的叶开始泛黄,玄武湖的菊开始含苞欲放。当秋天真正到来,整个南京城像有导演统一的指挥,缓缓地请演员上台,美丽的颜色似乎让浩渺长天也显出秋天的和蔼可亲。明城墙的脚跟簇着五色的秋叶,莫愁湖的碧水在寂静的恬淡中清然欲仙,城中角落的黄花又做一回隐者,在人少的净地迎风坚韧挺立。这真的是一个圣境。

等秋深去,古城再用温润的礼节送走秋日的斑斓,南京的人们又会在北风里,偶尔发现一片红棕色的、秋天遗留的落叶……

(这个真是不错,文笔优美,而且写法巧妙,他具体到相应的景点。不同的景点各有其代表性的景物。这样才是为金陵之秋量身打造的美文。)

好了,写吧!

孩子们很厉害,10分钟的样子,就有一批孩子写好了。我们来展示几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