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隔27年 这些名家笔下的金陵荣光依然熠熠生辉

 骏马nanjing 2022-05-21 发布于江苏
 
 
   金陵文脉绵延千年,从凤凰台到石头城、秦淮河,再到鸡鸣寺、玄武湖,一处处独特的“文学景观”让历代文人争相歌咏;南京地处中国南北交会处,更是吸引无数人才集聚此地,或创业,或致仕,或定居……他们被南京的钟灵毓秀所滋养,又反过来为南京和中国民族谱写出一曲曲辉煌壮丽的篇章。这就有了后来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名家笔下的南京》。
  日前,在距离该书出版27年之后,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的“2022共读南京”,邀请著名作家冯亦同讲述他的编选过程,畅谈南京文化经典的传承。

  文学名家
  与南京古城相互成就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在有关南京层出不穷的名篇佳作中,既展示了金陵壮丽多姿的山川风物,又蕴涵着深厚丰富的社会内容。其中,以凤凰台、雨花台、石头城-清凉山、秦淮河-夫子庙-乌衣巷、鸡鸣寺-台城-玄武湖等点与线有着最广泛的影响。
  大到一山一水,小到一亭一阁,甚至一草一木,这些可供观赏的景观,又在作家笔下成为可供阅读的“文本”,并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意义,甚至被视为人类思想的一个记忆库,让后来的人不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观照、审视和解读。
  1995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可爱的南京”丛书包括《南京史话》《名家笔下的南京》《诗人眼中的南京》《南京的建筑》和《南京的文物》,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专家好评,社会反响相当热烈。当时在南京市作家协会工作的冯亦同,即是其中两本文学类书《名家笔下的南京》和《诗人眼中的南京》的编者。
  时隔27年,冯亦同表示,“可爱的南京”丛书是当代南京书籍出版史上一项颇具规模,既有远见卓识,又有开创性,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文化工程。这在冯亦同“从业生涯中是一个里程碑”,作为编选者,50多岁的他即第一次系统性对南京历史文化与当代文献进行广泛搜求和爬梳剔抉。

  大家手笔
  展现名城别样风采

  在《名家笔下的南京》诸多散文中,不乏大家之作,包括朱自清、鲁迅、郭沫若等。
  最为人熟悉的当推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章系朱自清与俞平伯两位现代文学家创作于1923年夏秋,朱自清的那篇更是被鲁迅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作为几代人的读物,两篇文章已成为南京秦淮河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和“代名词”。1988年,俞平伯在为《秦淮恋》 一书作序时则写道:“我与佩弦兄的同题散文能流传至今,实在是借了秦淮河的魅力,并非我们有什么神奇的功力。”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收入本书的朱自清名篇,还有在现代文学史和南京文化传播史上同样深入人心的美文《南京》。冯亦同介绍说,朱自清不仅是他的扬州同乡,还是他就读的扬州中学的前辈校友。《南京》一文给了他最重要的“指引”,那就是对鸡鸣寺豁蒙楼的介绍,“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此文写于1934年,用黄裳的话说,这是一篇“高水平介绍南京的短文”。
  “一进仪凤门,便可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筒……”南京是鲁迅青年时代的求学之地,也是他改名“树人”走向人生战场的起点。在这篇回忆文《琐记》中,大师笔下的时光片羽、古城风貌,以及对校园生活、社会见闻的夹叙夹议,犹如参天大树的沧桑年轮与婆娑枝叶,深刻隽永又摇曳多姿。

  记录南京时刻
  与家国情怀

  作家叶兆言说过,阅读南京这个城市,就是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近2500年的建城史上,有过许多影响过中国命运与人类文明的“南京时刻”。
  著名记者、散文与杂文家冯英子在《我飞到南京的时候》中记录了1945年9月他作为战地记者,随同接受日军投降的军政要员率先飞回南京,当他踏上光华门外停机场草坪时,“自己也不知道一种什么思想在指导我,我跪下去,匍匐在草地上,我吻着土地,我泪水满面。”特定历史时期的这个特写镜头,定格与凝聚了多么强烈、深厚的民族感情,生动地展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和华夏儿女的火热衷肠。
  冯亦同表示,“南京时刻”所凝结的历史荣耀与沧桑巨变,给予了后人最重要的启示与人间正道。艾煊先生的《石缝中的运河》、诗人何仃的《秦淮水依依》、测绘工程师曹恒的《乐为金陵绘新图》等,分别展现了历史上开凿秦淮源、天生桥与“胭脂河”的血汗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秦淮河清污泥、兴水利,以及金陵面貌日新月异,绘图工作者奔波忙碌、艰苦与欢乐同行……这些不同时代、风格各异的作品,却在志向与意趣上高度统一、合拍,奏响了秦淮烟水间、缤纷花雨里豪迈又温婉的石城史诗与古今情歌。

  紧扣山水城林
  和金陵神韵两大主题

  《名家笔下的南京》囊括了49位作者的52篇散文作品。可是,南京实在是一本写不完、读不尽的书,非常精彩和厚重。
  冯亦同说,作为一个读者、一个学子和市民,他的居住体验和写作编书的心得,如果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就是“山水城林”与“金陵神韵”八个字,这是南京人口耳相传、引以为傲的“南京成语”和“名城佳话”,也是所有关于南京的诗词歌赋和文艺作品难以尽述也不可能绕过的共同主题。
  据记者了解,在“可爱的南京”丛书之后,南京又推出了“品读南京”丛书、“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等等。“品读南京”丛书是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套图文并茂的通俗读本,丛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分篇叙述,向读者系统介绍具有鲜明南京地方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力的南京历史文化名片,展现历代南京在各个领域创造的灿烂文明成果。不久前,“南京”丛书家族又添新成员。借着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和“青春文学奖”回归的东风,“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也正式面世。它们都在用各自独特的角度诠释南京之美,诠释南京与文学的深厚渊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